《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制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执勤战斗条令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等法律规范,结合灭火救援作战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手册。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全体指战员参与的所有灭火救援作战训练行动。其他各类专职消防队、社会救援力量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指导思想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行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指战员“生命至上”原则, 落实“一岗双责,在岗履职,齐抓共管,失责追责”相关要求。第四条 目标任务通过明确灭火救援作战行动安全责任,健全安全组织,严密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意识,落实防范举措,科学组织实施,提
2、升预防能力,努力杜绝和明显减少各类灭火救援作战训练行动指战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第五条 安全责任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本级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业务部门领导、现场指挥员(训练组织者)为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训练安全管控监督工作。各级相关人员分工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督促安全制度落实、组织安全理论技能学习训练、严密安全防范措施、开展安全监督检查,确保灭火救援作战训练行动安全。第六条 安全制度(一)严格落实安全形势分析制度。总队每半年、支队每季度、大队、站每月至少开展1次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形势分析,查找责任落实、人员编配、学习训练、装备维保
3、、车辆巡查、行车管理、作战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制定针对性措施.(二)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训练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常识学习教育,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季节转换、队员复退等特殊或敏感时期,以及执行重特大特殊灾害救援时,必须开展符合形势任务、气候特点的安全教育,明确安全防事故措施与要求。消防站常态开展安全行动专项训练,训练时间每周不少于1课时。(三)严格落实干部跟班作业制度.作战训练必须由与之规模相匹配的级别干部到场组织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安全检查和全程监督.进行侦察、攻坚及非常规灭火救援行动时,必须由干部或班长带队,现场最高指挥应明确各段任务分工
4、,站指挥应掌握现场本站人员位置及作战任务.(四)严格落实安全官(员)制度.总队、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必须设置灭火救援安全官,专门负责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理、督察.消防救援大队、站到场至少明确1名干部或班长担任现场安全员,专门负责现场安全监测、提示。总队、支队安全官对灭火救援现场安全员实行统一管理。总队、支队每年应对安全官(员)进行不少于10天的专项培训,逐步推进持证上岗。(五)严格落实安全督导提示制度。总队、支队应定期对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情况开展督导检查,要通过图传系统、组织督导专班实时实地监督会操考核、实战演练和大型灭火救援安全行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总队、支队全勤指挥部在出动途中,以及各
5、级作战指挥中心在调度过程中应主动界入,持续提醒安全注意事项。(六)严格落实作战安全讲评制度。总队、支队、大队应将作战行动安全作为战例研讨的必评内容。消防救援站在每一起有影响的灭火救援行动后,都应组织即时作战安全讲评,即时讲评通常在现场器材收整完毕后,或归队恢复战备后转入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前进行。第七条 禁止条款(一)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救援行动,尤其是无人员被困或确定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可能时,不得强行内攻,严禁冒险作业。进入危险建筑内攻前必须进行评估,必要时邀请建筑结构专家进行鉴定。(二)作战行动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危害风险,落实等级防护,随身携带空(氧)气呼吸器,在充烟、高温、有毒、缺氧等场
6、所侦察或作业时,必须佩戴使用。并根据作战环境情况使用安全导向绳(水面漂浮绳)或救生照明线进行保护,严禁疏于防护.(三)作战行动应根据指挥员指令,编组实施,至少两人以上协同配合,同进同出,严禁擅自行动。(四)进入危害现场进行侦察或作业前应设置安全员,大面积灾害现场应多点设置安全员,在出入口处进行登记,检查防护装备,明确进攻路线、通信方式、撤离信号、撤退路线、接应点,安全员必须坚守战位,保持不间断联络,做好接应准备,直至内攻人员全部撤出,严禁擅离职守。(五)牢记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不得违规作业,每名救援人员都有纠正他人危险作业行为的权利和义务,严禁违反规程。(六)执行内攻等危险战斗
7、任务时,遇空气呼吸器余量不足、器材故障、体能下降、突发险情等情况,无法按时安全有效完成既定任务时,应立即调整战斗部署或果断撤离、整装再战,严禁逞强作业。(七)队友发生触电、溺水、窒息等紧急情况,必须持续采取心肺复苏等针对性急救措施,送医途中必须安排人员随车护送,持续急救,严禁中断急救.(八)发现危险情形、本人及队友受伤或身体不适等,必须立即向指挥员报告,同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排除或避开险情,停止作业或撤离现场,医治伤情或入院治疗,严禁隐瞒不报。第二章 安全防护第八条 火灾扑救常规防护消防员参加灭火战斗时,应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要求采取防护措施。(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消防员灭火防
8、护服、靴,佩戴消防头盔、灭火防护头套、消防手套、消防腰带、应急逃生自救安全绳、呼救器、方位灯、照明灯等基本防护装备,携带空(氧)气呼吸器,根据要求佩戴通信设备并保持通信畅通。(二)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防爆服,佩戴防高温手套,视情着降温背心。(三)进入现场的摄像员、宣传员、通信员、单位技术人员等,也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等级防护,并编组管理,严禁单独作业.第九条 抢险救援特种防护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消防护目镜、抢险救援靴、抢险救
9、援手套,照明灯具等防护装备.(二)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或有传染疾病危险的区域时,重危区作业人员根据需要必须着特级或一级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二级防化服。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服,防静电内衣、袜子和手套。(三)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四)进行水域救援时,必须着消防员专用救生衣,水下救援需佩戴潜水装具,严禁着消防防护服下水救援.开展冰面救援时还应着干式水域救援服,并采取相关保暖措施。(五)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防蜂服,并佩戴护目镜。(六)参与地震、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救援时,还应配备护肘护膝、军刀、防尘口罩、毛巾、雨衣、个人急救包等装备。(七)进入有核放射危
10、险的区域时,必须着核沾染防护服等专业防护装具,佩戴个人辐射剂量仪,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救援行动。第十条 特殊环境针对性防护消防员在特殊环境作战时,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一)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封闭空间时,必须佩戴使用空(氧)气呼吸器或移动供气源,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护装具。开放式有毒区域也可使用强制送风呼吸器、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二)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三)高空作业时,应穿戴救生吊带,携带安全绳,配备防坠落辅助设备。(四)强噪音环境,应配备使用保护耳塞、耳罩。(五)开展金属、混凝土、
11、玻璃等物质破拆时,应佩戴护目镜及具备防割功能的手套等防护装备。(六)处置现场可能接触到人员、动物尸体或体液时,消防员还必须佩戴口罩、眼罩和医用手套,做好卫生防疫措施。第十一条 特别险情防护措施针对特别危险情形,可采取主动防范手段降低安全风险。(一)高温场所作业时,可出水冷却,或打湿消防员防护服增强防护效果。轮换时在阴凉通风的安全区域休息,第一时间脱掉上衣,采取将上半身浸没凉水桶等降温措施降低体温,及时补充含钠、钾等元素的功能饮料和高能食品,并检测心肺功能和体温,恢复正常后,才能再次进入高温场所作业。(二)深井、地下等相对密闭空间救援时,使用正压式排烟机、送风机、备用气瓶等进行通风吹扫,降毒增氧
12、。(三)对不牢固建筑或构件,采取主动拆除或支撑加固措施。(四)高强度作业时,定时组织战斗人员轮换休息,轮换休息和更换空气呼吸器钢瓶必须在安全区域进行。(五)重大灾害事故处置时或事后,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第十二条 个人防护装备穿戴标准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必须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确保防护效果。(一)个人防护装备要加强日常检查,确保完整无损,发现损坏或性能明显下降,不得穿着使用,并及时更换。(二)消防员应选择与本人身材匹配的帽、盔、服装、手套、靴、鞋等装备,严禁穿着不合体装备参与作战训练行动。(三)呼吸面罩应与本人脸型配套贴合,专人专用,自行维护保养。(四)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有
13、关规定操作,扣紧贴合所有衣扣、按扣、搭扣,拉严拉索,系紧各种帽带、鞋带、腰带等,保持平整、严实、舒适、牢固.(五)不得穿着非标或过期防护装备,严禁私自拆改结构、去除附件.(六)穿着个人防护装备参与执勤训练时,不得随身携带与执勤训练无关的坚硬、锋锐物品.(七)穿着个人防护装备执行战斗任务时,不得超范围、超限使用,避免直接接触高温、油污、有毒、腐蚀、尖锐等物质。(八)脱卸防化服前要彻底洗消,脱卸过程中不得直接接触防化服外表面。第三章 作战行动第十三条 着装登车执勤班组内应合理安排床位,明确出动路线,楼梯过道应保持畅通、清洁干燥,滑杆入口应设置围栏或防护门,底部应设置缓冲垫。开展训练及其他活动时,应
14、根据具体活动情况明确火警出动安全事项.外来人员来队参观时,应提前告知出警信号、躲避位置及方式。消防员听到出动信号后,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一)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应控制跑动速度,不得越级跨跳,不得顺扶手下滑,不得推搡,不得在跑动中着装,转弯时要减速;使用滑杆时必须依次下滑,下滑时应采用正确的动作姿势,并控制下滑速度。(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车,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三)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器材箱及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按照出车顺序驾驶车辆起步出库。(四)车库门口紧邻市政道路的,应安排人员实施警戒,提示
15、门前来往车辆、行人。第十四条 车辆行驶车辆在出警行驶途中,应开启警灯警报器,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一)消防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外,设有安全带座位的乘员应系安全带。(二)车辆行驶途中,驾驶员和指挥员应加强行车观察,驾驶员不得疲劳驾驶,指挥员不得睡觉.(三)应控制车速,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严禁强行超车,防止摩托车、自行车、行人、车辆横穿和急速转弯变道。(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或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必须减速慢行,必要时增配防滑链,同时开启雾灯、“双闪”等警示灯。(五)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必须注意观察,控制车速,正确使用刹车制动,防止操作失误
16、,必要时组织乘车人员下车徒步通过.(六)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七)特殊情况需要通过交通禁用通道或正在施工的路段时,要详细了解情况,确保安全后方可通行。(八)经过铁路道口时必须服从信号灯或道口工作人员指挥,严禁抢行或强行通过。(九)倒车时必须安排人员在车辆两侧后方进行指挥警戒.第十五条 车辆停靠车辆到达现场后,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并统一在道路一侧靠边停放,车辆之间应保持约20米的安全距离。大型灾害事故处置时,应由指挥部指定专人指挥车辆集结、停放。(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高压线下和危险建(构)筑物旁停靠。(二)必须与起火建(构)筑
17、物或危险区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三)举高、照明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四)增援时,未向现场指挥员请示,未明确火场任务,不可盲目驶入现场停靠。(五)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安全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六)在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可燃液体泄漏的场所前,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位置。严禁停靠在地沟、窨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七)处置公路隧道灾害事故,一般情况下车辆应停放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八)当车辆必须停在坡路上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溜车措施。(九)开门下车时,应首先观察车辆、行人来往情况,避免开门下车与来往车辆、行人发生碰撞,
18、并尽量从靠近人行道一侧开门下车.(十)开展交通道路火灾扑救或应急救援时,救援车辆应跨路斜停(车尾靠近来车方向)在事故车辆后方,停靠位置应距离事故点不少于50米.第十六条 现场警戒现场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规模范围,科学确定警戒区域,划定警戒范围和区域分割,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一)负责警戒的人员要着装整齐、带齐通讯、照明、警戒警示等器材,坚守岗位、注意观察,及时发出声光警示信号。(二)负责警戒的人员要注意自身安全,选择安全位置站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指挥员或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并做好紧急避险准备.(三)在存建筑倒塌风险的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半径不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5倍。(四)危险化学品泄
19、漏现场警戒范围要根据泄漏物质、泄漏量、风向、风速等因素计算确定,并应划定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五)在道路进行灭火救援时,打开警灯警报,封闭作业区域,必要时通知道路管理部门协助警戒,发布信息提示,实施交通管制,直至封闭道路,并应在现场警戒的基础上,依托消防车或事故车辆作为安全屏障,严禁在来车方向正面逗留或实施灭火救援行动,并设置人员警示提醒来车避让。一般道路警戒距离不少于200米.高速公路,在救援区域前、后方500米处设置发光或反光的警戒和事故警示标志,并在200米处设置第二道警戒;来车方向200米、500米处必须安排人员利用灯光、旗语进行警示提醒.遇有雨、雪、雾等天气或夜间,警戒距离均应扩
20、大一倍。第十七条 灾情侦察侦察小组不少于人,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灾情侦察应贯穿于作战行动全过程,并应认真仔细,及时全面掌握相关情况,正确研判潜在险情。(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侦察人员要正确选择侦察路线,确定撤离方式,明确联络信号,必须使用水枪进行掩护.(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行进时必须前虚后实,探步前进,发现危险必须主动规避,并设置标识警示后续人员,防止坠落物伤人或指战员坠落伤害。(三)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测试门窗温度,判别轰然风险,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同
21、时采取限位措施,并视情向门、窗内射水,防止发生轰然伤人。(四)侦察线路长、转弯多时,应设中间保护点,中间保护点不宜过多,每个保护点不应少于2人。(五)进入有发生爆炸、中毒危险区域侦察时,选择精干人员,并严格控制人数。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区域侦察前,必须设置洗消区,并在安全区域预留同等级防护的后备小组,随时做好救援准备。第十八条 阵地设置分水器、水枪阵地应当设置在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且相对安全的位置。(一)利用地形、地物,依托防火墙、防火门、窗和承重构件等设置水枪(炮)阵地。(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角度不得过陡,确保拉梯接触点的稳定性。要避开喷火冒烟的阳台、窗口正面
22、,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梯上最多不得超过2人,并采取固定措施。(三)严禁在轻质屋顶、墙头、遮阳棚、雨棚、可燃油气罐上部、卧式储罐的两端等结构不牢、风险较大的位置设置水枪阵地。(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确认无爆炸危险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确认无倒塌风险或实施结构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在外部设置阵地时,应采取措施或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严防建筑外墙倒塌伤人。(六)货(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
23、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其他作战阵地安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八)水枪后应留有10米左右的机动水带,水枪手位于两侧站立,身高矮的在前,以便战斗员及时发现异常、快速移动位置躲避风险。水枪手后方不得站人或拥挤,便于快速撤离.(九)地面进攻时,分水器阵地通常设置在火势蔓延方向的下风、侧下风室外,存强辐射、浓烟、倒塌等安全风险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十)楼层进攻时,分水器阵地通常设置在主入口处,燃烧层高于6层的一般设置在下一层或下两层楼梯间。(十一)分水器后干线水带垂直铺设时,应对分水器进行固定。(十二)高层垂直
24、供水或大面积灾害事故现场,应在地面适当位置设置两道分水器,便于泄压和转移供水阵地。第十九条 作战进攻作战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喷射器材、药剂、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一)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避免水锤作用,严禁对射误伤他人。(二)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使用直流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三)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严禁接触裸露电线、电气开关或在电线下方站立,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方式,保持水枪有效接地。(四)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或大跨度钢架结
25、构厂房、库房火灾,以及长时间燃烧的建筑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优先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水炮等远射程、大流量喷射器实施冷却、阻击、灭火,避免人员近距离作战。(五)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灭火后,要防止复燃、复爆。扑救重质油品火灾时,严防沸溢喷溅伤人。(六)严禁用水或泡沫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或冲击炼铁炉内钢水等超高温物质,防止引发爆炸或火势蔓延扩大。(七)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空间人员已全部撤离.(八)在进入室内等场所灭火进攻时,应预先熟悉撤退路线,进入时在门、窗一侧低姿缓慢开启门窗,或采取限
26、位措施,也可边射水边开启门窗,防止门、窗开启瞬间发生轰燃、回燃、爆燃伤人,高层建筑还应防止穿堂风挟烟火伤人。(九)进入猛烈燃烧的室内,应注意射流方式和站立位置,防止热烟气反扑伤人,可在门口向顶部射水后退出关门,如此反复,亦可采用A类泡沫控火降温。(十)在存有倒塌危险的区域进行灭火进攻时,不得用直流水枪、水炮冲击柱、梁、墙等承重构建。(十一)室内大量射水时,应注意排水,防止过载倒塌。(十二)掩护时一般使用喷雾射流,与保护目标保持35米的有效距离.(十三)屋顶行进时,应沿梁、卯等处行走,坡面较大或结冰湿滑时,利用安全绳保护,做好防滑措施。(十四)冰面救援时应检测冰面厚度,选择距离被困人员较近的河岸
27、作为救援起点,视情在冰面铺设木板等增强安全系数。配备橡皮艇的单位必须运用橡皮艇开展救援行动。(十五)在地质灾害现场救援时,要设置观察哨,靠近远离山体的道路一侧行进。并事先制定紧急撤离方案,明确撤退路线,统一撤离信号,严防发生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十六)进入房屋倒塌等灾害现场开展救援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视情对沿线结构进行支撑加固.(十七)进入积水区域时应探测积水深度,避开坑、井、沟等低洼区域。(十八)进入可燃有毒气体泄漏区域时,应从上风方向进入,必须使用喷雾水,或屏风水枪、水幕水带等出水掩护.(十九)利用消防梯登高开辟外攻路线时,应落实专人保护,必要时应借
28、助梯首设立安全绳保护支点。(二十)内攻人员完成既定作战任务后必须立即撤出,不得随意改变作战行动.第二十条 抢救人员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并指定一名负责人.(一)在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时,要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救援人员要携带救生担架、一次性防毒面具或其他呼吸保护器具,用于救助和保护被困人员。(二)在高空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必须设置不少于2 处固定支点;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进行保护;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使用墙角保护器或其他形式的护垫、护具,并在绳索救助系统额定荷载范围内使用。(三)使用举高消防车
29、救人时,工作平台严禁超载,平台上人员必须进行固定防护;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等无自身固定的延伸装置救人。大风时应拉好浪风绳保护。(四)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实施有序疏散.(五)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六)深井救人时,优先使用救援三脚架,必须利用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对井下环境进行检测,对井口、井壁实施加固.(七)倒塌、交通事故等现场救人时,应对伤者进行固定,对尖锐部位进行包裹保护,搬运过程中保持头高脚低,必要时在现场医护人员指导配合下实施,防止二次伤害。(八)水域及洪涝灾害中进行救助时,应当选派水性和身
30、体素质好的人员进行施救,从被困人员后侧靠近;水下救援时,应安排取得潜水员相应资质的人员佩戴潜水防护装具下水救援。(九)抢救自杀者、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必须请求公安、医疗、动物管理部门配合救助,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做好避险准备,防止自身受到伤害.(十)抢救人员时,要冷静处置、严密组织、落实防护要求,特别要积极与被救者沟通,告知救援流程和注意事项,稳定其情绪,同时加强对其安全保护,严防情急忙乱、简化程序或违规救援造成人员伤亡.第二十一条 排烟降毒应全程注重排烟降毒,现场浓烟、有毒、易燃气体集聚,有迷失、窒息、中毒、爆炸危险时,应首先开展排烟降毒.排烟降毒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气体流向,
31、合理选择进风口、排烟口和驱散方向.(一)操作人员应充分做好个人防护,视情设置水枪进行掩护。(二)有毒烟气必须向下(侧)风方向排放,并提前疏散可能受到烟雾威胁的人员。(三)排烟路径或排烟口不得危及作战阵地,参战人员不得随意穿越或靠近.(四)要时刻管控或掌握泄漏物资流向、泄漏范围,防止有毒、易燃等物资扩散、流入下水道或其他危险区域,造成污染或引发爆炸等次生灾害。第二十二条 疏散物资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视情利用铲车等机械车辆提高疏散效率,对疏散出的物品指定专人看护。(一)判定物资存放区域建筑结构安全方可实施疏散作业,利用铲车等大型机械进行疏散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承
32、受能力,且不得触碰承重构件。(二)科学确定疏散进出线路和疏散物资先后顺序,避免现场车辆、人员交织形成不安全因素。(三)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是否安全稳定,搬运方法是否得当。(四)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应分类放置,划出警戒线,设置相应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五)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第二十三条 起重破拆现场起重破拆必须佩戴护目镜(面罩)、手套等防护装置。正确选择位置,使用快捷、高效的器材,合理实施起重破拆。 (一)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连接是否牢固,破拆时必须保持身体重心稳定,防止摔伤。(二)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要平稳操
33、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三)实施扩张时,应选好两侧受力点,扩张器开口方向与受力面要保持垂直,对硬、脆等物质进行扩张时,要防止碎片弹射伤人。(四)起重时,找准受力位置,气垫受力面塞入物体下部必须在总面积75以上;严禁重叠使用不带重叠连接装置的起重气垫;起重车辆时,要做好车辆固定防滑措施。(五)牵引吊升作业时,不得超角度、超限重操作,防止起吊器材侧翻,吊臂及转移线路下方严禁站人。吊索与被吊升物体必须连接牢固,必要时采取防滑措施,起吊过程中保持重心稳定。起吊可燃物质或现场发生可燃物质泄漏时,必须持续对吊索进行出水防护,防止产生火花引发燃烧爆炸。(六)使用大型机械进行破拆时,要划出警戒区
34、域,安排专人指挥引导,并设置安全员。(七)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出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不准随意破拆高处玻璃幕墙,必须实施破拆时,应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并派专人进行警戒提示。(八)一般不得破拆建筑承重构件,必须破拆时,应采取支撑加固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九)不得轻易破拆应力不均部位,必须破拆时,应科学评估,做好应力平衡措施,严防破拆过程中弹射、突然撕裂等伤人.(十)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起重破拆作业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或采取有效防爆措施,并使用喷雾(开花)水枪进行掩护。(十一)高处破拆时,不得将破拆物抛向地面。破拆完毕后,应对破
35、拆口尖锐部位进行处理,收整归拢破拆碎片。(十二)破拆车辆时应进行固定,防止溜车、倾覆,并应避开安全气囊,或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气囊弹出伤人。第二十四条 现场供水现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一)驾驶员应与供水指挥员、分水器控制人员、水枪手保持联系,根据供水指令实施供水作业。供水时,应缓慢加压,保持水压平稳,不得突然加压、超压供水,遇特殊情况立即停水。(二)一般情况下应在水带线路铺设完成,分水器、水枪控制人员就位以后方可实施供水.紧急情况下提前供水时,水头应与铺设线路的人员保持2根水带以上的安全距离.(三)水泵出口、分水器、水枪等不得急开急关,防止水锤作用伤人。(四)水带铺设应平
36、直、沿路边设置,跨越道路时垂直铺设,并应设置水带护桥,参战人员不得站立于打圈水带之间,不得缠绕身体。(五)垂直铺设水带时,必须在底层设置两道分水器,并使用水带挂钩、绳索、水带接口加固件等进行固定,水带固定点应选在两条水带接口下端,下方不得站人。停泵前应开启底层分水器泄压后,再缓慢停泵.耦合供水时,前车先启动加压,停水时后车先减压停泵,不得急停。(六)消防车在进行高压供水时,水泵出口、分水器、水带接口附近不得站人.(七)供水流量不足时,应优先保障内攻线路、高危区域、掩护射流用水需求。(八)危险化学品处置现场车辆应停靠上风侧水源,保持足够安全距离,设置不少于2路不同来源的供水线路.(九)水带铺设应
37、当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尖锐物质,如无法避开时,应当对水带进行遮盖或包裹,水带漏水时应及时进行包扎或调换.(十)远程供水车组铺设或收卷供水线路时,应设置专人引导指挥,确保安全。第二十五条 关阀堵漏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必须在工艺处置队,或厂方技术人员指导配合下进行,全程实施喷雾水掩护。(一)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二)必须使用型号合适的关阀堵漏器材工具,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三)进入易燃、易爆、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应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进入。(四)进入压缩气体泄漏区域关阀堵漏时,必须落实防冻保护措施.(五)应避开高压泄漏口正面,堵漏时人员应从侧面或后面靠近
38、开展作业,不得超限强行堵漏.(六)高空关阀堵漏作业时,须采取安全固定保护措施。第二十六条 输转倒罐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防爆输转设备。(一)消防员必须与输转倒罐现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保护。(二)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三)实施输转倒罐,必须进行现场监护,非禁水区域应利用喷雾水或水幕实施保护。(四)有毒物质输转时必须密闭储存,严格洗消后转运,交由专业机构处理。第二十七条 洗消处理在有毒有害物质区域内作业的人员、装备器材,撤回安全区前必须进行现场洗消。(一)必须正确选择洗消剂,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二
39、)要严格程序,确保洗消全面到位,时间达到规定要求,重度污染要延长洗消时间、增加洗消次数。(三)对眼睛等特殊部位进行洗消时,应洗消充分,必要时相互协助或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四)有毒有害物质沾染皮肤时,应立即去除衣物,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15分钟,并彻底洗消,情况严重或沾染强腐蚀性和剧毒物质必须及时就医。(五)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品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窨井、暗沟、低洼处等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意水流方向。(六)使用洗消帐篷进行洗消时,必须调节好水温;使用水枪进行洗消时,应当防止水流冲击伤人.(七)冲洗及洗消后的污水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八)救援结束后,应适时组织染毒区
40、域内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必要时主动服用解毒药品。第二十八条 放空点燃放空点燃必须经专家论证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实施.(一)放空点燃必须采取远距离点燃的方法.包括:使用电子打火、信号枪、“魔术棒”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等,并且设置防回火装置。(二)放空点燃必须从上风或者侧上风方向接近,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三)担负放空点燃人员要专业精干,必须事先确定好紧急撤离路线、方式,必要时设置掩体,组织水枪实施掩护.(四)放空点燃前,应认真清理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和车辆.第二十九条 紧急撤离在开展作战行动前,要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撤离路线,并在安全区域选择集合地点,发现险情,应立即发布撤离信号,组织撤离行
41、动。(一)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现场情况,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及时发出撤离信号.其他人员发现险情时,必须立即报告、示警.(二)明确撤离要求,特别紧急情况下,应当放弃车辆和器材徒手快速撤离。(三)提前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在油罐区防护堤内等危险区域作业时,提前设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确保一旦接到撤退命令,快速有序撤离。(四)遇爆炸等危险征兆来不及撤离时应就近卧倒,头向外、脸向下,匍匐撤离或依托掩体避险。(五)在高层建筑等复杂场所作业时,分层分区设置人员接应点,确保人员快速有序撤离。(六)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集合地点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
42、对策措施。第三十条 通信联络 救援现场必须正确使用通信器材,灵活选择联络方式,确保通信畅通。(一)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二)使用通信导向绳时,绳索释放不宜太长,拐角转弯不能过多,并在拐角处设立保护点。(三)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应架设中继台。(四)在噪音较大的现场,应使用骨传导耳机。(五)常规通信器材失效时,应充分利用声、光和手势等方式,约定通信信号和联络方式,建立紧急通信渠道。第三十一条 现场清理清理现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有毒有害烟气、物质未彻底清除前,不得脱卸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发生意外伤害,清理时减少内部人员,并注重时效性,加快进程,最大限度避免风险。(一)必须注意
43、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观察砖墙、楼板和钢筋已经裸露的水泥柱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垮塌伤害事故,必要时主动拆除排险。(二)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必要时切断进户线路。(三)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人事故。(四)检查危险化学物品泄漏情况,防止发生复燃、爆炸、中毒、腐蚀伤害事故。(五)高温容器、罐体应持续冷却直至常温,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六)避免在泡沫覆盖区域行走奔跑,防止复燃。灭火后仍存大量易燃液体时,应输转妥处。(七)收整器材时,严禁强行拖拽,禁止从高处抛掷。(八)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九)就近利
44、用市政水源为消防车水箱装水,无市政水源时应将罐内余水放空,防止行车侧翻事故.第四章 伤害防范第三十二条 爆炸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或有燃气泄漏的灾害现场,应严防爆炸伤人。(一)靠近可燃物泄漏且未起火的现场,应注意观察和侦检,不得盲目选择行车路线,防止驾车误入泄漏区域。(二)进入有爆炸危险的区域应穿着防静电内衣,根据需要穿着特级或一级化学防护服,尽量从上风方向实施作战行动。(三)进入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应尽可能保持低姿状态,依托堤坝、土坡、坑凹、承重墙、墙角、柱及大型物件等地形、地物作为掩护。(四)作战中,应利用测爆仪等仪器持续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接近爆炸下限且不能完全禁绝火源的,必须立即撤离.(
45、五)对于易燃易爆气体火灾,在无法关闭阀门和堵漏的情况下,严禁盲目扑灭火焰,严防泄漏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引发爆炸.(六)充满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的空间,可采取强力送风,驱散可燃气体和蒸气.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泄漏和粉尘飞扬的区域,可利用雾状水稀释降尘,抑制爆炸或降低爆炸危险。易燃液体泄漏流淌,可向流淌液体表面大量喷射泡沫,并保持泡沫厚度,阻止液体蒸发,并筑坝阻流或开槽引流,控制流淌蔓延范围。(七)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泄漏及粉尘扩散可能波及的区域(尤其是下风和侧下风方向)必需消除一切火种,切断电源,消除静电,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行动时要注意防止撞击产生火花。(八)严禁在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
46、气泄漏区域内的门窗正面泄压口,下水井、电缆井、煤气井等部位的上方及周围站立,以防爆炸造成伤亡.(九)避免在覆盖泡沫的流淌液体中走动,禁止跑动,防止破坏覆盖层加速液体蒸发.粉尘沉积的场所严禁使用直流射流或奔跑,防止引起粉尘飞扬增加爆炸危险.对于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危险化学品,要采取隔离措施.(十)受火势威胁的装置、压力容器等,必须进行冷却保护。冷却时,严禁站立于罐体两头,防止两头连接处超压爆炸伤人。(十一)在扑救锂电池火灾时,应在厂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要掌握生产存放场所性质,单个容量、总存量,存储库是否有泄压功能,出水时优先应使用移动水炮,指战员应提升防护等级并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十二)密切观察
47、存有爆炸危险的现场情况,减少一线作业人员,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发现危险征兆应迅速撤离。第三十三条 中毒进入有烟气、固体粉尘、异味、有毒气体泄露等有毒有害场所、区域作业时,应严防中毒.(一)根据烟气、毒害品性质确定防护等级,严格等级防护措施,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严禁进入危险区域.(二)防护必须在进入有毒区域前完成,严禁在有毒区域脱卸或更换防护装备。(三)尽可能从上风方向进入有毒区域,出水掩护或降毒的供水线路应不少于2路,且应来自不同的供水车辆。(四)进入有毒区域的人员必须精干,进入前应进行安全登记,编组进入,严格控制人数。严禁在有毒区域进食、饮水,以及坐、躺休息,或从事其他与抢险救援无关的事项。(五)着火的有毒物质被扑灭后,毒性可能更强,必须持续做好个人防护。(六)空气呼吸器报警或遇特殊情况,作战小组全体人员必须立即撤离,严禁擅自降低防护等级,强行作业。(七)从有毒区域撤出的人员、器材装备,要及时进行洗消。在洗消前,严禁与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接触.(八)指挥员、安全员应对进入有毒区域的人员实时监测,发现体力不支、精神状态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安排人员轮换。(九)在入口处应部署应急小组待命,随时做好人员紧急救助准备。(十)对所有参战人员必须持续观察,必要时服用解毒药品,或就医检查。第三十四条 触电处置电器火灾,或进入着火建筑、倒塌区域时,应严防触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