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精品】人教版必修一:《游褒禅山记》教案-Word版.docx
《【高中语文】【精品】人教版必修一:《游褒禅山记》教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精品】人教版必修一:《游褒禅山记》教案-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教学重点】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之”的用法。【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三篇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即“教学设想”中提到的那四篇。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教师:根据初读印象说说游褒禅山记跟上述四篇有什么不同。(从记游中生发议论。)教师
2、指出: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像游褒禅山记这样由记游中生发出大段议论的不算很多,这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阅读时要注意的是,文章议论的中心是什么,它怎样由记游中生发出来。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才能学好这篇文章。二、讲解文章的主旨。1.CSC课件中朗读展示。2.学生齐读全文。在齐读前先检查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正音”无物以相()之何可胜()道也哉长乐王回深父()3.教师指出: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
3、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学生可能说出多种答案,可以稍加讨论。对不确切的答案应作一点分析,例如“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信笔拈来,与游洞无关。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生。)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4.追问: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因为已经“尽吾志”了。)“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5.“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夫游之乐”是指什么说的?(至洞之深处。)为什么到了洞之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现了这样的意思。)你们能不能从毛主席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的这个意思呢?(“无限风光在险峰”。)再说作者的“悔”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随之”。)小结:“随之”,就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三、作者简介。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预习提示”已经说过,这里稍作补充如下: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
5、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四、学生齐读课文前四段。要求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文章布局上的特点,弄清作者的总体构思。五、归纳文章布局的特点。前面在讨论文章主旨时,已经涉及布局的一些特点。这里只稍作补充,然后归纳。问: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可见第1、2段是记游部分。问:作者发了哪些议论?(“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前一点是由什么事情生发
6、出来的?(游后洞而未能“极夫游之乐”。)后一点呢?(“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可见第3、4段是议论部分,分别照应第1、2段。六、诵读第1段。1.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领诵一遍。说明教师范读不要求连贯,可以随时穿插一些小问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华山。)哪一个是别名?(褒禅山。)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后洞,下文可证。)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距
7、洞百余步曰花山”“有碑仆道”中有省略成分吗?(“仆”后省“于”。)说碑“距洞百余步”,却没有说出方位,据你判断,碑应在洞的哪一面?(西面。作者以慧空禅院为参照物,再去前洞,正是向东走,先见碑而后见洞,可见碑在洞的西面。)2.学生练习背诵。教师巡视全班,先背下来的学生可以举手,接受教师个别检查。教师还可以将作者行文顺序写在黑板上: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3.学生齐背这一段。先看行文顺序背诵,然后拭去板书再背诵。4.指点与答疑。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为什么说“华()山”是“音谬”?(古文无“花”字,“花”小篆中作,像花之形;“
8、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现代语中应是两句话:因为它在华山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名之”是下半句,表示结果。5.学生齐背与个别检查。七、留作业。1.顺畅地背诵第1段,熟读第2、3段。2.完成练习第二题,将“其”的用法整理成表格。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先全班学生齐背,然后抽查个别学生13名,从中发现问题要做具体指导。2.“其”的用法。先检查练习的第二题的完成情况。这里不书题文,只写答案。(1)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2)代词。这(此系近指,指慧空禅院)。(3)代词。它(代仆碑)。(4)前“其”:代词。它(代“穴”)。后
9、“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5)前“其”:代词。它(代后洞)。后“其”:代词。代游客,此处须用本名,不用现代语代词。(6)代词。自己(代作者本人)。(7)代词。他们(代“古人”)。(8)语气助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补充:(1)既其出助词,无义。(2)视其左右代词,自己(代作者)。(3)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4)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整理:教师可事先在黑板上画好图表,然后一边检查,一边将题号列入空白栏内。二、诵读第2段。1.教师示范背诵并穿插讲解。“其下平旷所谓前洞也”“前洞”陪衬“后洞”,一笔带过,妙。“由山以上五六里”“以”的用法同“而”,一笔带
10、过行程。“有穴窈然”写所见,“入之甚寒”写所感。“问其深”写所问。这是详写后洞。“余与四人而其见愈奇”“愈深”“愈难”“愈奇”六字,大有深意,为下文议论张本。如果是一般的山水游记,“愈奇”之后必大肆渲染。“有怠而欲出者俱出”游程至此结束。“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洞中所见。“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追记自身,伏“悔”字。“既其出游之乐也”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2.教师领诵(要求学生一边跟教师读,一边考虑如何划分本段层次)。3.师生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4.学生练习背诵这一段。提示要分
11、层练习背诵。背第一层,先板书行文顺序:前洞后洞。再提问:后洞的特点是什么?(“窈”“寒”“深”。)洞的深处是怎样的情形?“愈深”“愈难”“愈奇”。)出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怠”。)背第二层,先板书行文结构(共三大句,依次用、表示。)如下:5.学生齐背与个别检查。6.指点与答疑。两个“盖”字的用法基本相同,但后一个的肯定意味要多一点。末句太长,有的选本断为两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表明“悔”的是“随以止”,“不得极夫游之乐”是“随以止”的结果。“极夫游之乐”与上文“其见愈奇”相照应。三、诵读第3段。1.教师示范诵读并穿插讲解。“于是余有叹焉”“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
12、事过渡到议论。“古人无不在也”“无不在”就是“无不在心”,省“心”字,使行文简洁。全句意在颂古人博大精深,为下文立论根据。“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后洞。“而世之奇伟在于险远”照应上文“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上文“则其至又加少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事实推出结论,为下文“尽吾志”张本。“有志矣不能至也”推开一层,点出“力”,照应上文“余之力尚足以入”。“有志与力不能至也”再推开一层,点出“物以相之”,照应上文“火尚足以明也”。“然力足以至讥之乎”用推理导出最重要的结论(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上。前有反衬,后有反问,语势节节上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精品 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 必修 教案 Word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