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 荀义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笔者尝试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课堂中的知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层次不一的“任务”布置给学生,真正还学生以主动,让每个学生在任务中都得到了练习与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一、课前:设计任务,搭建平台 在课前,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设计任务的原则,设计教学任务,写出任务书和学习进程。教师要准备学生
2、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任务驱动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备好课,其备课的重点就是要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任务化。它要求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并且“任务”的分解、编排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二、课中: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并指出完成任务所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资源。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课堂教
3、学,是由教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选择性完成任务。学生根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探讨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在小组内部,学生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共同探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小组内一般按照独立思考研究探讨核对检查总结评价的程序进行学习。小组间还可以开展交流、讨论、竞赛等活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握学习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点拨。 如“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一部分在初中教材中是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包含元素、制作工具、制作流程等相关知识,通过开发实践,学会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
4、加工、作品集成以及发布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根据该多媒体作品的主题要求设计评价指标,对常见的多媒体作品进行评价。显然,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有的学生以前就学过多媒体制作,已经学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作品了,而有的学生甚至连多媒体是什么都没真正弄明白。 当然,分完组以后,一个多媒体作品对于一个小组来说还是很抽象的,教师可以把提前准备好的优秀学生作品拿出来先给学生们看,并对这些多媒体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对多媒体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发现原来看似复杂的多媒体作品其实是一个可以完成的
5、任务。而关于作品的主题,教师可以让小组自己讨论完成,鼓励大家大胆创新,从自身的兴趣、特长、爱好出发来确定主题。 主题明确之后,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而不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似得到处乱窜了。收集资料也需要小组成员的互相分工合作,有的学生可以负责下载图片,有的学生可以负责找一些文章,有的学生则可以负责找一些背景音乐等等。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从设计主题、目录、封面、封底,到设计一个个页面,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在完成任务的时间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同时定时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 三、课后:梳理交流,反馈调节 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信息技术 任务 驱动 教学法 初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