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集合10篇.docx
《初中地理教案集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案集合10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案集合10篇初中地理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
2、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
3、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
4、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 1读:课本波浪景观 2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读: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 4演示:录像钱塘潮 5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
5、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读: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 7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书: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读: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 4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
6、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板: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 6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板书:洋流的形成: 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 1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2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读:世界洋流模式 4
7、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6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
8、响。 4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
9、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初中地理教案篇2 中东 案例设置目的 (1)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2)围绕西亚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及宗教文化差异问题逐一铺陈展开,并采取揉和的方法,将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特征和国家风俗
10、习惯等内容连带写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掌握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根据收集到的图片、新闻等一些资料,对中东地区有所
11、了解;通过图片、地图了解三洲五海之地;将收集到的有关中东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一些地理概念。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料观及人地协调观念;明确在各国、各民族关系中,应强调对话而非对抗,呼吁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 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 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播放录像。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如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1)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2)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3)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三洲五海之地
12、教师提问:西亚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讨论并回答。向学生阐明“西亚”概念和名称起源。 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1)同为两大洲界线;(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路因苏伊士运河而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如课时允许,还可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和与埃
13、及经济的关系作补充介绍。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提问:提到西亚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呢?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地图和“活动”课文入手,从空间(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量)两方面探求结论。 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图的作用,如通过读西亚石油分布图,可使学生明确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可对照世界政区图,由学生说出主要的产油国。 教师应由此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可由此初步探讨单一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渗透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 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区地形、气候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4、这些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干旱缺水,高原山地为主灌溉农业及牧业经济落后贫困) (2)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发散讨论) 三、石油输出路线: 1、西亚地中海和红海沿岸西殴和北美。 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流洋马六甲海峡日本。 3、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流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殴和北美。 四、匮乏的水资源 1、从本区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西亚地区,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进而讨论水资源匮乏会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本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进而分析“为什么说西亚一直在为水而战?” 3、引导学生思考
15、:如果不依靠战争,西亚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建议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加深学生对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举从邻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国家输水的例子。) 五、文化差异 1、建议以录像、图片资料等直观素材介绍三大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2、让学生收集有关阿拉伯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资料,在课上相互交流。 3、通过录像,活动巴勒斯坦问题”,开展以下讨论: (1)谈谈你对阿以冲突的认识?(或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西亚问题的核心?) (2)你认为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长期的热点地区和三洲
16、五海之地这两个问题展开。西亚这里是世界争端的焦点,认识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当地的人文文化,学习石油资源,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是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了西亚这节内容,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用吗?从西亚经济的发展中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对我们有用的知识。而这样的知识是极富有生命力的 初中地理教案篇3 教材分析 1、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
17、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
18、较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日本的轮廓组成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 教学过程;略 初中地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
19、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
20、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综合、解说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有关澳大利亚录像资料。 2.实例图片。 3.自制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浪迹地球引入,展示澳大利亚人文和景观的特色图片。教师出示悉尼歌剧院图,创设情境,引出澳大利亚之行。 板书:澳大利亚 讲授新课 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去澳大利亚旅行,开始行程之前,首先要了解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电脑展示:课本73页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
21、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 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 以它为中心,找出与澳大利亚相邻的大洲和大洋。 提问学生:在我们开始澳大利亚之行之前,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回答:服装、饮食、语言、货币等方面做准备。 过渡语:第一站我们到悉尼去参观野生动物园。 教师提问:你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生物吗? 学生:袋鼠、鸭嘴兽、考拉等。 教师:这些动物长什么样,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 电脑展示:动物的图片。老师做简单介绍。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你们看,前面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教案 集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