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里泥步修行-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在稻田里泥步修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稻田里泥步修行-1.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稻田里泥步修行在稻田里泥步修行 陈晨 沈希宏博士要来北京领一个奖,知道我借调在北京工作,说顺便来看看我。 我说,好啊好啊,来呀来呀,请你喝酒。这样回答,并不是我多么渴望他来,我只是出于修养和礼貌,或者说习惯了这样应对。在匆匆而过的人际交汇中,守诺或许会成为彼此的负累,有时只需要哈哈一笑。 然而,沈博士却不是开玩笑,他是真的要来了。 一 来的路上,沈博士在微信里说,我穿得很邋遢,你不要笑我。 我问,你是从山里来吗? 他说,是从田里来。 我说,没事没事,我最多笑个一两声。 心里暗笑,又不是没见过,难道会对你的颜值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日在杭州西溪,鲁院同学周华诚设宴款待正在浙江省委党校培训的国福
2、、纳兰和我,叫了当地的朋友沈博士、许诗人和毓美女作陪。 沈博士坐在我右侧,初时觉得他黑而土,不说话时像一颗安静的土豆,笃实沉稳,让人从心底里觉得可靠。他长得有点像我大学时的劳动委员阿丘,七分憨厚三分木讷,一脸童叟无欺的表情。大学时,每节课下课,阿丘都会默默地上去擦黑板,两年擦下来,老师和同学都觉得非常过意不去,介绍他人了党,早早地成了学生党员。 然而,沈博士只是披着土豆一样憨厚的伪装,三句话一说,土豆就剥了皮,暴露出活泼有趣的本性。他讲一口流利的“浙普”,聊着聊着,话语间常有智慧的火花闪烁,让人觉得机智可爱。华诚适时介绍,说他是博士,是水稻专家,我嘴里“哇哇”地表示仰慕,心里却在为他担心,中国
3、有了“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不知其他水稻专家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我本是农家子弟,与土地、农事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所以,见到种水稻的沈博士,便如见到同村兄弟一般,是动不动就想摘瓜送菜的乡邻情谊,是忍不住就想“把酒话桑麻”的劳动情谊。 二 只是我空有摘瓜送菜的亲近之意,却并无瓜菜好送,倒是沈博士说要给我寄一包他种的米来。 我欲迎还拒,说米有什么好寄,哪里都有卖的。 沈博士说,我种的米比别的米好看,而且这米叫“长粳”,是长长的粳米,与你微信昵称“长今”同音。 我笑了,吃了几十年米,从来都是吃饱算数,没有想过米的好看难看。 然而,沈博士的“长粳”真的很好看,一粒粒细细长长,肤色莹白,小巧伶俐,很乖巧的样
4、子。 我把米粒小心捧起,摊放在阳光下,蹲下站起,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不辜负这把与我同名的好米。 客居之地,烹饪条件有限,只能煮粥。 轻淘米,慢和水,清水慢慢没过米粒的头顶,电炉的热情渐渐唤醒了米粒,在气泡的再三邀请之下,它们终于不再矜持,在水中跳起了清香四溢的舞蹈。顷刻间,整间小屋热气腾腾,米香弥漫,让独在异乡的我在人间烟火里感到了幸福。 我把煮好的粥拍给沈博士看。他说,你应该把这米煮成饭,煮饭的话,每一口要比其他的米多十几粒。 噢,多十几粒啊?那我下回买个电饭煲吧。 我嘴上应付着,心里却想,每一口多十几粒很重要吗?我大口大口吃不也一样多十几粒吗? 三 沈博士一路飞驰,飞机、
5、地铁、汽车轮番换乘,到达我的暂住地西城区木樨地时天色已暗尽。北京的冬季,白天总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然而,那太阳却是不值得信赖的,你以为它能温暖你,却动不动让你领略深入骨髓的冷。等到太阳落山,那冷,便又深了一层。 我在昆玉河的桥边接到沈博士时,他正在瑟瑟发抖,像一株秋天漏割的稻子,乍然遇冷,在不属于他的季节里不知如何应付,只好机械地靠抖动身体给自己取暖。 我看看他单薄的衣衫,说,你怎么穿这么少? 他咔咔磕着牙齿,含混不清地告诉我,他是从海南的南繁基地陵水直接飞来的,对北京的寒冷根本没有心理准备。 我优越而又同情地看着他,很想抱抱他,给他一点温暖,又顾虑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何况彼此间还不是特别
6、熟悉,只好指指手里的酒,说,走,请你喝“笨酒”,饮酒取暖。 四 “笨酒”是我一个同学参与酿造经营的东北烈酒,以“笨”为名,是想说尊重时间,顺其自然,不投机取巧,让粮食慢慢发酵。但我不胜酒力,喝了半杯就感觉头脑迟钝,真的有些愚笨了,迷离的眼神望过去,对面的沈博士叠影重重,凌乱的头发上有博士帽在隐约闪光。 沈博士倒是越喝越清醒,不时地提醒我:“再给我倒点儿。”如此三次。 那家小店名叫“粥立方”,卖粥为主,没有什么好的佐酒菜。沈博士并不在意菜的好坏,他有豐富的知识用来佐餐,关于水稻的话题一个接着一个。 讲到稻子,沈博士的眼睛里有细碎的光芒,对他来讲,他的稻田就是他的后宫,他的水稻就是他的三千佳丽。海
7、南的陵水县,号称中国农业的“硅谷”,驻扎着一百五十多家农业科研机构,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诸多农业科学家都在陵水做过科研。每年,沈博士都要去陵水待上几个月,那里有他的三十亩水稻田,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 他给我看陵水的水稻田照片,说,你看,这些水稻都是我自己插的,我的水稻株形多么俊朗。 噢,俊朗吗?的确是。 我歪着头看,心里有些不以为然,种水稻就种水稻,能结稻谷就行,还要管它俊朗不俊朗。偷偷瞄一眼沈博士,只见他肤色黝黑、身材矮小、衣着随意,不像博士,倒更像是农民兄弟。我心里暗暗发笑,你那么在意稻子株形俊朗,怎么一点儿都不注意你自身的株形是不是俊朗呢? 沈博士说,我们是追着太阳跑的候鸟,对于农业科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稻田 里泥步 修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