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案6篇.docx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地理教案6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初中地理教案6篇关于初中地理教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了解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发展。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如何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地方经济。 教学难点 学会如
2、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描述一个地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四川东西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了重创,同时也给四川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经济增速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崛起的四川”。 教师活动 1.(板书)崛起的四种。 2.用多媒体展示图8.7、8.8、8.9、8.10、8.11. 3.提问: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活动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西部的经济强省。 3.家乡人民把四川建设成了我国的西
3、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最大、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较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4.提问:家乡人民发掘了哪些优势条件来发展经济? 学生活动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旅游天堂。 3.(转承)“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的旅游业,地震灾后迅速复苏。20xx年,四川人民将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大力实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48亿元,同经增长34.8%. 4.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活动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补充饮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等。 2.对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学生活动将自己列举的与
4、老师补充的旅游资源分类。 教师活动作为学生,在旅游业发展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完成P.105的活动。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转承)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但四川地处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冲。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堑变通途,成为大西南的交通枢纽。 学生活动完成P.107的活动。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四川的发展战略,激发学生热爱四川的情感和建设四川的责任感。 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西部的经济强省 自然旅游资源 崛起的四川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资源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交通 初中地理教案篇2 一
5、、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6、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创设情景,
7、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
8、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9、 、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10、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
11、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2、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
13、,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地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
14、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你喜欢旅游吗?国庆节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现
15、在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请你当参谋】 大连的小红同学也很喜欢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尔滨的奶奶家过春节,你能告诉她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吗?姑姑说,可能还要带她去广州玩,她还要另外做哪些准备? 【承转】同是春节,为什么到哈尔滨和广州穿的衣服差别这么大呢?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课件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曲线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
16、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漠河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海口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概括总结】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漠河的平均气温大约是-28以下。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海口的气温大约是16以上。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4以上。 【板书】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启发
17、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大呢? 【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 【归纳】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了。另外,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结论】因此,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影响。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读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18、: 漠河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海口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大约多少摄氏度? 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漠河的7月平均气温为16以下,海口的7月平均气温为28以上。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大约在8以下。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
19、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以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原因。 【承转】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请同学们看书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主要的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平原、黄河中下游
20、地区、海南岛、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启发提问】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分小组讨论回答】(课件提示)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的果树有什么不同?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有什么不同?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有什么差异? (4)你还能说出哪些不同? 【练习与小结】(课件) 板书设计 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三、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
21、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四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初中 地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