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幼(解析版)2022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卷【一等奖.docx
《中小幼(解析版)2022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卷【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幼(解析版)2022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卷【一等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房山区2022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生物学1. 关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均含有C、H、O、N、P元素B. 均为含碳的单体聚合而成的多聚体C. 细胞内合成均需要模板、能量和酶D. 复制、表达均可以产生生物大分子【1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2、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聚合形成核苷酸链,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在生物的遗传
2、、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详解】A、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C、H、O、N,可能含有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A错误;B、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均为含碳的单体,B正确;C、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模板(mRNA)、能量(ATP)和酶,核酸的合成也需要模板(DNA和RNA的合成都需要模板)、能量(ATP)和酶,C正确;D、蛋白质和核酸复制、表达均可以产生生物大分子蛋白质,D正确。故选A。2. 相思子毒素是从相思子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剧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它能影响核糖体的功能,导致细胞死亡。相思子毒素形成后通过高尔基体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熟并储存。下列相关叙述
3、不合理的是()A. 该毒素前体蛋白可通过囊泡运输进入液泡B. 该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阻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C. 该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的参与D. 相思子毒素能够使真核生物核糖体失活,从而抑制转录过程【2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相思子毒素是一种蛋白质。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由题干可知,相思子毒素是一种蛋白质,故该毒素前体蛋白可通过囊泡运输从高尔基体进入液泡,A正确;B、由题干可知,相思子
4、毒素能影响核糖体的功能,液泡具有膜结构,具有隔开作用,因此该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阻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B正确;C、据题干信息可知,相思子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因此该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的参与,C正确;D、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而转录的场所在细胞核,因此相思子毒素能够使真核生物核糖体失活,从而抑制翻译过程,D错误。故选D。3. 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如下图)分别用蘸有不同液体的棉签涂抹,然后将其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2h后取出该淀粉-琼脂块,加入碘液处理1min,洗掉碘液后,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位置处理圆点的液体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清水蓝黑色
5、煮沸的新鲜唾液蓝黑色与盐酸混合的新鲜唾液蓝黑色新鲜唾液红棕色2%的蔗糖酶溶液?A. 放在37恒温箱的原因是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B. 圆点和颜色不同,表明了唾液中淀粉酶的催化作用C. 圆点和颜色相同,但引起酶失活的原因不同D. 圆点和会出现相同颜色,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3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
6、。3、淀粉遇碘液变蓝黑色是淀粉的特性,题干中的各圆点最后用碘液冲洗后变蓝黑色说明圆点处的淀粉没有被分解,用碘液冲洗后呈红棕色说明圆点处的淀粉被分解。【详解】A、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超过最适温度,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低,故放在37恒温箱的原因是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A正确;B、加的是清水,加的是新鲜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出现红棕色,说明淀粉被水解,即唾液中淀粉酶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C、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发生不可逆改变,使酶永久失活,引起圆点显色反应的原因是不同的,是高温导致淀粉酶变性失活,是过酸导致淀粉酶变性失活,C正确;D、出现红棕色,
7、而是用2%的蔗糖酶溶液处理,不能水解淀粉,因此是蓝黑色,因此和会出现不同颜色,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D4. 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 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
8、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 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D. 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4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细胞中,DNA复制开始后,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当细胞中DNA复制完成后,CDK1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从而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感染BYDV的细胞中,间期DNA复制时,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后则不再降低,使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间期,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由此可推测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详解】A、由分析可知,
9、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C、由分析可知,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错误;D、由分析可知,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题图信息介绍了CDK1与细胞周期的关系以及感染BYDV的细胞发生病变的原因,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判断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5. 为研究吸烟的危害,
10、对年龄为33周岁男性的精液进行取样检查,结果如下。(注:a级:快速向前运动,b级:缓慢向前运动,精子运动快慢是决定能否与卵细胞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项目不吸烟组吸烟组日吸烟量(支)轻度9中度10-19重度20人数297739231302206精子密度(106/ml)55.651.454.152.751.2活率(%)57.748.156.153.834.5a级(%)18.714.918.715.513.2a+b级(%)34.829.534.830.124.8基因甲基化差异(个)高甲基化参照121低甲基化参照68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 吸烟组精子的密度、活率等均比不吸烟组低B. 随日吸烟量的增加
11、,精子的密度、活率等依次变差C. 吸烟组基因的甲基化异常不会遗传给下一代D. 结果提示吸烟有造成成年男性不育的风险【5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现象。2、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3、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
12、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B、吸烟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具体表现是:精子密度、活率、活动率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且在一定范围内,吸烟程度越严重,影响越明显,AB正确;C、吸烟组基因的甲基化异常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能将性状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吸烟会导致精子密度、活率、活动率明显降低,所以吸烟有造成成年男性不育的风险,D正确。故选C。6. 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是( )A.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1号和4号肯定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C. 6号和7号所生的女
13、儿不会患该遗传病D. 若3号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A、分析系谱图可知,双亲正常但所生的儿子患病、所生的女儿正常,故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不管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4号肯定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B正确;C、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6号和7号所生的女儿可能患该遗传病,C错误;D、若3号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XBY)和4号(XBXb)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2,D错误。故选B7. 玉米(2n20
14、)和水稻(2m24)均为二倍体植物,某实验小组拟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富含-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植株,过程设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过程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B. 过程中常用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 “黄金大米”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2D. 该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7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仍有正常细胞的全部功能。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已成为近代实验生物学一个有重要进展的领域。【详解】A、过程是获得原生质体,需去掉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因此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A正确;B、过程中常用PEG
15、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是一种化学诱导法,B正确;C、“黄金大米”植株是两种植株的融合体,染色体数目为44,C错误;D、该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黄金大米”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D。8.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 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C. 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D. 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不存在传播风险【8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
16、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核酸检测法: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详解】A、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所以抗体检测法就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A正确;B、体液免疫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所以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病毒的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B正确;C、机体通过产生较多的抗体从而将新冠病毒彻底消灭,故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
17、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病毒的核酸的情况,C正确;D、无症状感染者由于其体内存在对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而没有症状,但是其核酸检测呈阳性,说明其携带新冠病毒,因此存在传播风险,D错误。故选D。9. 科研人员对某处岛屿上的一种地雀进行研究,发现该鸟类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1977年该岛降水量严重不足,只有产生大而坚硬种子(如图右上角)的耐旱植物生存。1983年降水量充沛,产生小而柔软种子的植物生长茂盛。随后几年没有明显降水量的波动,据图说法正确的是()A. 地雀喙大小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B. 1978-1983年地雀喙尺寸变大是由于取食大粒种子导致的C. 1985年后喙的尺寸趋于稳定表明该种群数
18、量稳定D. 研究表明喙的大小是由环境改变导致的可遗传的变异【9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性选择指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和竞争在逐渐变化的生存环境中适应并生存,这种由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物种的变化成为生物的适应性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变化的环境选择了适应环境的个体。【详解】A、大而坚硬种子选择了适宜该环境的地雀喙,是定向选择,A正确;B、地雀喙尺寸变化是不定向的,不是由于取食大粒种子导致的,B错误;C、尺寸趋于稳定只能说明环境选择了该大小的地雀喙,不能说明种群数量是多少,也不能说明其变化,C错误;D、喙的大小是可遗传变异,但不是环境改变导致的
19、,环境改变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D错误。故选A。10. 下图是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已知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而生长素合成过程中会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这种酶是合成乙烯必要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合成的B. 赤霉素能够促进茎杆伸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生长素的分解,抑制了生长素的产生C. 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D. 上图说明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10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生长素、赤霉素、
20、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图中赤霉素可以通过促进生长素合成抑制生长素氧化分解而使细胞内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细胞纵向伸长而促进植物生长,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生长素、赤霉素表现为协同关。生长素在高浓度条件下,促进乙烯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纵向伸长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生长素和乙烯是拮抗关系。【详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是由前体物质色氨酸合成的,A正确;B、由图可知,赤霉素能够促进茎杆伸长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促进了生长素的产生,B错误;C、由图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所以高浓度的生长素
21、对植物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C正确;D、上图说明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等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正确。故选B。11. 以豌豆种子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藻糖-6-磷酸(T6P)是一种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其合成转化途径如下图。假设认为:海藻糖通过促进R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中淀粉的积累,而形成圆粒;反之,则为皱粒。(U为基因启动子)请从选择合适的基因与豌豆植株,进行转基因实验,为上述假说提供证据,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U-R基因U-S基因突变体R植株U-P植株(将U-P基因转入野生型获得的纯合植株)A. 转基因植株与U-P植株相比,转基因
22、植株种子淀粉含量增加,为圆粒B. 转基因植株与突变体R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种子的淀粉含量增加,为圆粒C. 转基因植株与U-P植株相比,R基因转录提高,淀粉含量增加,为圆粒D. 转基因植株与突变体R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种子淀粉含量增加,为圆粒【11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T6P通过促进R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中淀粉的积累,而形成圆粒;反之,则为皱粒。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 【详解】A、(U-P植株,P基因表达较高),与U-P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种子淀粉含量增加,为圆粒,可以为该假说提供证据,A正确;B、转基因植株(R基因突变,无法产生R基因的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 解析 2022 北京市 房山区 高三一模 生物试题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课件 试题 一等奖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829290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