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汇编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汇编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汇编7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汇编7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教案篇1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染色体的种类及特点,会区分染色质和染色体 2、知道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3、会根据图形分析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 二、复习旧知 1、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2、染色体主组成成分和,分布在。 3、有丝分裂 (1)特点:染色体复制次,细胞分裂次,结果是形成个子细胞,且染色体条数(变?不变?) (2)图形分析 A
2、BC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染色单体数 (3)过程 A期B期C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三、预习新知 (一)染色体种类 1、分类依据: 2、种类: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 3、特点: (1)每种生物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和是相对恒定的。 (2)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存在(用表示),生殖细胞中则是存在的(用表示) (二)减数分裂 1、概念:是生殖生物的细胞成为细胞的分裂过程。 2、特点:细胞经过次连续的分裂,染色体只复制次,结果是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个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3、过程:分为期,减数分裂(MI)减数分裂(MII) (以细胞中有4条染色
3、体为例) 减I 前期 联会形成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分离,自由组合 减II 前期 染色体已减半、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一分为二,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 染色体进入两个核变成染色质 结果子细胞含体细胞一半数目的染色体 (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条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曲线 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 间期MIMII间期MIMII (四)同源染色体识别 1、同源染色体:指一条来自方,一条来自方,其形态、大小的条染色体。 2、四分体:减数第次分裂的期,同源染色体相互,此时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所以称之为四分体。 3、图形识别 (1)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 (3)条染色体(
4、4)个DNA分子 (5)条染色单体 (6)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是与,与。 (7)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是与,与 高中生物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 2、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小结 课后练习教师活动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
5、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 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
6、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 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 阅读资料并讨论: (实例一:草履虫
7、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 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 七、板书设计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生物生物类型生命活动基本特征说明 草履虫单细胞生物运动和分裂 人多细胞生物生殖和发育 人多细胞生物缩手反射 病毒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入人体的淋巴细胞 人人和高等动物免疫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结构 层
8、次概念举例学生举例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肌细胞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心肌组织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心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循环系统个体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龟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种群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龟生活的水生生态系统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
9、环境共同组成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三、小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高中生物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掌握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辨别植物细胞的结构。 三、教法学法 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法 四、教
10、学准备 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邀请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并且对于材料做以适当的说明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其次请学生使用显微镜,并请有关学生纠正其中容易出错或者操作注意要点。从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最后,教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与再次的学习,由显微镜的用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自主探究,新课教学: 由显微镜的用途,提出问题: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利用它看到微观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个洋
11、葱或者黄瓜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起内部结构呢?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引出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材料的特点。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玻片的标片,让学生更加了解到制作标片的必要和基本形式。 由教师介绍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简单介绍一下在制片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过程。在学生大致了解制片基本的一些知识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观察老师制片,以及选择一两名学生跟随着操作,同时,随时依据所提出的问题,适时的停顿,一一对疑惑加以解决。所提问题依次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取材的
12、部位、方法、大小?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现的不利影响)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吸引染液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开始自主来制作临时装片,对于刚学习的方法加以及时巩固,老师则在其中不断巡视加以指导纠正。 在学生学会制备临时装片之后,组织学生用显微镜来初步观察一下自己所制备的玻片的效果。同时,老师通过细胞结构的彩色挂图、模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胞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老师先给学生以标准的玻片,组织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学会辨别各个细胞以及其结构上的特点。同时,邀请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个细胞结构的特点,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总结。在观察了多种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后,讨论、归
13、纳、总结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结构,体会细胞的整体性。并适当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知细胞液里含有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绘图。注意把握绘图要领。同时,作为教师则通过边讲解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边在黑板上画板图示范。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玻片,检查制片效果,以及是否能找出相关的细胞结构。分析制片过程中的不足和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环节三:巩固提高,小节作业: 组织学生集中讨论课后的练习题,也可在制片、观察过程中留意各种情况的出现,及时思考、尝试处理,再讨论交流,总结。 高中生物教案篇4 实验假设 温度影响酶作用速率。具体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
14、定范围内增加温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过一定的温度范围以后,再增加温度,酶作用速率下降,高温导致酶失去活性。 实验器材 冰箱,烧杯,试管,量筒,温度计,酒精灯,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碘液等。 实验步骤 取8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2、3、4、5、6、7、8;用量筒各量取2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上述8支试管;对上述8个试管分别进行0、17、27、37、47、57、67、100的温度控制5分钟;同时,取另一组8支试管,用量筒量取2mL稀释的唾液也进行同样的温度控制处理。 取出上述两组试管,将稀释的唾液分别加入到对应温度的试管中,再水浴保持相应温度5分钟。 取出试管,加入碘液23滴,观察颜色变化
15、,用“+”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 实验数据与分析 12345678 加入I2后颜色变化+-+ 数据分析(酶作用速率)-+- 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实验中,加入碘液后颜色变化越明显,直接表明淀粉被水解的越少,间接证明酶在该温度条件下的催化活性越低,酶作用速率降低;反之,则相反。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学生进行实验或讨论: (1)假如实验中将步骤换成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学生探究结果:在试管4中出现的砖红色沉淀最明显,而1、7、8试管几乎无沉淀。 (2)假如进行重复实验,在步骤之后,将实验中的试管1、7、8再置于37的条件下水浴5分钟,有何现象? 学生探究结果:试管1中加入碘液无
16、颜色变化(不显蓝色);而7、8试管加入碘液显蓝色。 (3)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 说明了在0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但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其活性会增加,说明这种低温导致的酶活性的降低是可以被恢复的;而在57、67、100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不再变化,说明高温导致的这种活性的降低是不可以被恢复的。 (4)能否根据数学的函数思想,绘出唾液淀粉酶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关系的函数示意图?你能否对该函数图进行解释? 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解释:说明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并且特定的酶具有一个特定的最适宜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作用速率增加;超过最适温度范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高中生物 教案 汇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