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docx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本店收集整理的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
2、程: 一、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二、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3、?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
4、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二)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
5、未知数x。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判断求减数或求被减数用哪个关系式。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求加法中的未知数x。(要求说出关系式和口算过程。) x35=8040x=85150x=350x18=30 2、填空。 ()10=1585()=80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学例4。 (1)出示课本中的第一幅线段图。 提问: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条绳
6、子有30米,用去18米,还剩多少米?) 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算式? 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2)出示课本中的第二幅线段图。 提问: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有30米,用去一些,还剩12米,用去多少米?) 怎样求用去多少米?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什么数? 怎样求减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减数=被减数差 (3)出示课本中第三幅线段图。 提问: 这幅图什么
7、意思? (一条绳子,用去18米,还剩12米,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已知的两个数分别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怎样求被减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被减数=减数差 再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是不相同的。结合例4加以说明: 被减数30米是总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去的,另一部分剩下的。从总数中去掉用去的,就是剩下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用去的。也就是说,被减数包括两部分,去掉减数就是差,去掉差就是减数。所以求减数要用减法。 求被减数,就
8、是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练一练 课本练习八第2题: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应用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验算减法。 教师叙述:过去我们学过减法验算,例如,43278=354。怎样验算得数是否正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减数与差相加,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正确。这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今天我们又总结了求减数的方法,能不能利用求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 应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验算减法。 如果用减数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就是减法做对了
9、。 练一练 课本练习八第1题的第(1)题:计算80244728,用两种方法验算。 4、教学例5:求未知数x。 (1)x48=35 提问: x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怎样求被减数? 板书: 提问: 书写格式上要注意什么? 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135x=98 提问: x在减法算式里是被减数还是减数。 怎样求减数?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求未知数x,并检验是否正确。 练一练 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 (1)350x=170 (2)x120=370 全体学生在本子上做,指名两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反馈订正。 5、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怎样求被减数?怎样
10、求减数? (3)验算减法有哪两种方法? (4)求减法中的未知数首先要注意什么? 6、课后作业: 练习八第1(第2小题),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基础上,概括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利用三幅线段图,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把第2题、第3题与第1题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被减数与求减数的关系式,并利用整体与部分关系,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方法的不同。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两个关系式的含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来验算减法,帮助学生掌握用两种方法
11、验算减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能加深对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第三层次,利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减法中未知数x。由于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因此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首先要观察x在减法中是被减数还是减数,用什么方法求出,再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的最后,仍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4 (2)3012=18(米) (3)1812=30(米) 43278=354 例5求未知数x (1)x48=35 x=4835 x=83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2)135x=98 x=1359
12、8 x=37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加数+加数=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
13、生24人,43+24=19(人) 女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19=24(人) 男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
14、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
15、。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末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
16、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4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如第(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17、: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7+0=7,0+0=0。)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77=0,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70=7,那么80等于几?90呢?任意一个数减去0得多少?用一句话说就是。 再来看第二、三种情况:77=0,00=0,任意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当被减数时,差怎样?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减法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
18、系,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例如,第2题,根据xxxx=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减法 各部分 关系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