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1.1-3.3).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1.1-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1.1-3.3).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1.1-3.)3一、单选题1.科字选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技术员测定了某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见表,此耕地无需施用的化肥是( )含氮 含磷 含钾土壤肥量标准(g/kg) 10.62 10.34 17.8测定结果(g/kg)A. (NH ) SO10.501 0.36 18.1B. K SOC. Ca (PO )D. Ca (H PO )4242434224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B. NaOH 溶液可以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Mg(OH) 与 CaCO 的混合物23
2、C. 骨质疏松、佝偻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治疗D. 新装修的房间内,常用炭包(装有活性炭)来除去甲醛等有害气体3.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某同学通过直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其中现象描述恰当的是( )A. 敞开浓盐酸试剂瓶口出现白雾B. 用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1.48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D. 锌粒中加入稀硫酸看到气体生成4.某同学查阅资料获知: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该同学将含有酚酞的Ba(OH) 溶2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甲、乙两个烧杯中并插入导电传感器,往甲杯中滴加稀硫酸,往乙杯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
3、法正确的是( )A. A 曲线对应的是乙烧杯溶液导电性B. A 曲线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C. B 曲线对应的烧杯中溶液始终为红色D. B 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始终比 A 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强5.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逐渐加铁粉,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变化与加入铁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点时,混合物中有两种溶质B. b 点时,混合物中有一种固体C. 往 b-c 段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生成D. 取 d 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6.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A. 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4、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B. 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C. 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 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 Cl , 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7.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锌、镁粉末中分别滴加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B. 向 NaOH 和 BaC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H SO 溶液224 8.Na CO 这种盐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某同学想探究是Na 还是 CO 的作用使酚酞变红,他设计+2-233的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是 CO 的作用而不是 Na 作用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2-+3A. 向 NaOH
5、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B. 向 K CO 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23C. 向 Na CO 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红色是否消失23D. 向 Na CO 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观察红色是否消失239.小晴同学为了探究氨气(NH )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小晴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3错误的是( )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B. 氨气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C. 试管内液体的 PH7 ,符合题意;D、 氨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若将酚酞试剂改为石蕊溶液可看到蓝色喷泉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0.【答案】 B【考点】常见离
6、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解析】【分析】实验时,每次加入的试剂只能和一种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这样才能逐步检验所有的离子,据此解答。【解答】(1)Ba 只能和 CO 离子生成沉淀,所以应该先滴加 Ba(NO ) 溶液,然后通过过滤,将得2+2332到的沉淀碳酸钡除去;(2)因为 Mg 只能和剩余的 OH 离子生成沉淀,所以接下来应该滴加Mg(NO ) 溶液,然后将得到的2+-32沉淀通过过滤除去;(3)最后加入 AgNO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从而检验剩余的Cl 是否存在。-3那么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故选 B。11.【答案】 D【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
7、 值的关系,常见物质的鉴定【解析】【分析】(1)根据酸的通性分析;(2)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判断;(3)除杂的基本原则:不引入新的杂质;不与除杂试剂反应;(4)根据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分析。【解答】A.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无法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故A 错误;B.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时,为了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影响,必须先加入稀硝酸将溶液酸化,再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绝对不能加入稀盐酸,会对检验产生影响,故B 错误;C.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除去原来的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故C 错误;D.长期露置再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科学 九年级 上册 期中 复习 测试 1.1 3.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