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说课稿【五篇】-最新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说课稿【五篇】-最新范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物理说课稿【五篇】-最新范文 【导语】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无忧考网小编整理了初二物理说课稿【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
2、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
3、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
4、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
5、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 活动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动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 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6、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活动学生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 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气体传声最慢 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实验:真空铃 5、媒体:回声现象 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 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对其中原因的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
7、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
8、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 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
9、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在此我补说一点,因为在探讨光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时,由于没有演示光从水射入空气中的器材,所以我采用的是用半圆形玻璃砖来做这个实验,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学生练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为下一部分学习透镜的作用做好铺垫. 第四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一步我采用让学生做硬币“上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光的折射带来的错觉,引起学生思考硬币为什么会“自动上浮”,启
10、发学生画光路图来解释原因.同时也说出了盛水的碗变浅、放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现象的原因. 第五步:通过多媒体演示“海市蜃楼”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潭清疑水浅”、“叉不到水中鱼的原因”等现象. 惯性现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惯性现象是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六节惯性惯性定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惯性定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虽然内容相对简单,但对于惯性定律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中,通过有趣的惯性现象,激发学
11、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培养学生有重点地观察实验现象,和准确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的能力.在对惯性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和解释时,纠正学生对惯性概念可能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加强学生使用物理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难点在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物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
12、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实验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会用惯性概念解释现象的目的.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为上这节课作铺垫,我提前一周让学生以惯性为题出了一期黑板报,使学生对惯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起到预习的效果,在接受这节课的知识时不会感觉太过生硬.在惯性概念和对惯性现象的解释方法的得出中,采用了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归纳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
13、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解释过程.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对于本课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都采用先猜测,后实验,再分析解释的方法,使学生思维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于知识的不断巩固和理解. 2、分析实例.我们在分析实例时,不仅在于怎样解释现象,更在于为
14、什么这样解释现象,而及时对解题方法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对铁锹铲沙的现象分析中,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解释:沙子开始和铁锹一同运动,当铁锹在外力作用下突然停止运动时,沙子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脱离铁锹飞了出去.在具体事例的分析中,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并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 通过活动卡上的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解题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
15、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板书. 4.6惯性现象 一、惯性概念 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来运动状态(静止也是一种运动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中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二、解释惯性现象的表述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弄清楚研究的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运动还是静止) (3)什么原因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7、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
16、“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电功率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要点:第一,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第二,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 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电功率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电功之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掌握.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电功率的研究为了解用电器的性能和安全用电、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知识奠定了基础.电功率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
17、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正确建立电功率概念,并会用电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正确理解“额定功率”,会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18、,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视频、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
19、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边讲边练及时巩固.通过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室电能表的转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匆,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在只开三盏电棒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和教室所有电棒都开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 教师提出问题:两次的“次数”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回答出:不同,这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课.这里渗透了比较的科学方法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目标导学: 一、出示目标,学生阅读: 1.
20、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学生阅读“目标”后,不仅明白了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出示提纲,学生结合提纲独立自学课本72-73页内容. (一)、电功率基础知识: 1、定义:_.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的物理量. 3、公式:_;_. 4、单位:_;_. 换算:1kW=_W;1w=_=_. (二)、电功率计算: 家用普通手电筒的电压是3V,电流是50mA,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三)、额定功率与
21、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_; 额定功率:_; 实际电压:_; 实际功率:_; 灯泡上标有“PZ220-60”字样,其中220表示_;60表示_.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学生用红色粉笔圈出展示的错误并改正; 3、教师点评. 在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展示空间”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看似平淡,实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质疑释难: 1、教师提出问题: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的亮度是一样的吗?其电功率是不变的吗? 2、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3、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桌上的实验器材做实验,体会小灯泡发光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22、. 4、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在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和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自己完成): U实=U额P额_P实灯泡发光_ U实U额P额_P实灯泡发光_ U实 这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灯泡亮度与灯泡电功率关系的“视频”,初步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然后再让同学们动手“分组实验”再次感性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组实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应是什么?.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是什么决定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对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
23、正确使用用电器做出了科学指导. 电功率知识的综合性强,根据用电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在给出实际电压(或实际电流)的基础上求实际功率、在已知电功和电功率基础上求通电时间等都是在考查同学们在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能否“依靠公式”展开思维.所以,我以课本例题为依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用一个标有“PZ220-1100”字样的电炉烧水.若此时家中的实际电压为200V.这个电炉的电阻是多少?此时该电炉的电功率是多少?1.8KWh电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五)反馈检测: 1、电流在_叫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 2、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4、电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电流做同样多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电流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D、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过学生对这两道题的训练,可以看出学生对电功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师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3、小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某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15min内消耗的电能为.3,则这个由电器可能是() A、电视机B、白炽灯 C、电冰箱D、空调器 这道题的设计既考查了同学们对电功率公式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体现了“物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电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电功率计算,并通过实
25、验让学生体会用电器工作情况与其电功率的关系.本节课我是按我校“五步导学”的模式设计的.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及物理课堂应以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为目的”的新课程理念.从教学流程看,本节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被充分调动.尤其是在体会用电器工作情况与电功率关系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出现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略显得不足.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一、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并进行实
26、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节拟采用与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际进行对比学习,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要求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 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自己设计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和各种故障的排除. 教学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二、说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导入 1、什么是电功率? 2、电功
27、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前面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参考这种方法,你能设计实验测定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吗?如何测定呢? 实验过程: 1、注意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初步估计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设计实验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再进行实验. 3、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及灯泡的明暗程度进行比较. 评估交流: 1、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此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2、实际电压偏低,小灯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灯光变暗.不能正常工作; 3、实际电压偏高,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灯光过亮,若长期使用会影响灯泡的寿命
28、,还有可能直接烧坏小灯泡.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三、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在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五个“能让”. (一)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比如实验前,学生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什么位置,开关的闭合情况,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学生们都观察得特别仔细. (二)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比如根据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思路,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如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本实验中滑
29、动变阻器的作用. (三)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引起重视,对于这个问题,就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表述,而不是教师刻意的呈现与说教. (四)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功效性,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了实验,并在实验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五)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束,每个小组都推荐了代表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得出了较多合理的结论.我也适时地给予了教学评价,鼓励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探究过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观察、思考、动手、记录和表述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 初二物理说课稿【五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9901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