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语文《雾在哪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上语文《雾在哪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雾在哪里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运用联系生活、字理演变等方法,识记“雾”“岸”“梁”等生字,理解“海岸”“桥梁”等词语,正确书写“论”“切”2个生字。(二)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三)通过圈画提取信息,借助图表厘清雾到来的变化,在语境中理解“无论还是都”句式的表达意义,并尝试运用句式拓展说话。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学习单、PPT。三、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认识“雾”字1.直接揭题:今天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读课题。2.认识“雾”。(1)识字方法。“雾”字,谁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2)关注偏旁。还有哪些“雨字头”的字?(相机出示:雷、霜、雹、
2、雪、露、霞)发现了什么?(“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者天气有关,都是表示一种自然现象)3.读好课题。(指名读,齐读)(二)巧借图表,整体梳理1.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2)边读边想:雾在哪里?2.交流反馈:雾在哪里?(1)指名回答,整理板贴字卡。飞到海上来到岸边躲在城市上空(2)连起来说一说:雾在哪里?用上“先接着最后”,说一说雾在哪里。3.找一找:雾藏了谁?(1)圈一圈。雾到过这么多地方,再读课文,找一找,雾娃娃藏了谁?用“”在文中圈出来。(2)对一对。你圈我贴,圈好后校对。(课件出示文中圈的词,板贴圈出的词语,学生校对)4.合作摆一摆。(1
3、)四人一小组,合作将学具袋里的字卡摆在学习单上,并相互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2)摆得最快的一组上台摆一摆,摆好后说理由。(按照“海上”“岸边”“城市上空”三个区域摆放)(3)小组合作校对所摆的内容。5.画一画:结果怎样?(1)雾藏起来这些东西之后,结果怎样?用“”画出相关句子。(2)学生上台摆一摆结果。都看不见了什么都看不见了都露出来了6.梳理板书,弄清楚各地方所藏的景物,相机教学“海岸”“桥梁”。(1)教学“海岸”。“海岸”在哪里?海水旁边的陆地就是海岸。河水旁边的陆地叫河岸。湖水旁边的陆地叫湖岸。读好词语:海岸河岸湖岸(2)教学“桥梁”:见过桥梁吗?(出示古诗桥梁图以及“梁”的演变过程)“
4、河水清清流,有桥河上走”,古时人们把高高架在河上的木头称为“梁”,所以里面有个“木”。中国的汉字会变魔术,渐渐就变成现在的“梁”,读好“桥梁”。鼻子上高高的地方称为鼻梁。房顶上高高架起的木头称为房梁。背上支撑整个身体的这部分称为脊梁。来挺直你的脊梁,读好这四个词:桥梁、鼻梁、房梁、脊梁。7.当雾躲在城市上空没什么可藏的时候,把自己藏了起来,难怪文章说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1)理解“淘气”和“顽皮”。淘气和顽皮之间藏着一个小秘密,发现了吗?它们是一组同义词。(2)词语运用:淘气的( )顽皮的( )小结:文中的雾娃娃真是又淘气又顽皮。(板书补充:括号和“又又”)(三)比较阅读,积累语言1.学
5、习第三、四段,发现构段特点。(1)标出句子:同桌相互听读,一人读一段,用小序号标出每段有几句话。(2)合作朗读:老师读每段1号句子,女生读2号句子,男生读3号句子。(3)找共同点:这么一读,你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先说雾说的话,再写雾怎么做的,最后写结果怎样。(不同颜色显示)都有一个相同的句式:无论还是都(下加红点)2.对比阅读,体会“无论还是都”句式的妙用并运用。(1)多媒体出示。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2)媒体再出示。海水、船只,蓝色的远方,看不见了。霎时,四周变暗
6、了,天空,天空中的太阳,看不见了。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与第一组句子相比,你喜欢哪一句?读好句子。小结:用上“无论还是都”可以把东西说得更多,更全,读起来也更有意思。3.借助板书,迁移说话:看,雾来到岸边,他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你也能用上刚才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雾把( )藏起来了,无论( )还是( ),都( )。4.拓展说话。(出示森林和学校图)雾来到森林和学校,他又藏起了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再举手说。雾把( )藏起来了,无论( )还是( ),都( )。5.淘气的雾娃娃到一处,藏一处,每一次,他又是怎么说的呢?挑一句你喜欢的读读,读好句子。(出示第三至八自然段,突出雾说的话,隐去
7、其余内容)(1)指名读,相机评价:读出雾说话时的骄傲、神气、威风以及疑惑等。(2)师生合作朗读:(将课文的语言巧化成引导语)现在,你们就是调皮的雾娃娃,我们合作一起来读读这部分的内容。(四)复现生字,指导书写1.诵读儿歌,巩固生字。从前有个雾娃娃,真是淘气又顽皮。他把一切藏怀里,藏起大海和海岸,藏起街道和桥梁,无论什么他都藏,最后还把自己藏。生字都藏在这首儿歌里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自读,拍手齐读)2.辨析字形,指导书写。(1)给“切”“论”找朋友:评论、议论纷纷、亲切、急切。(2)仔细观察相同点和关键笔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切”的左边,不是提土旁。(3)范写“论”“切”,生练写。(4
8、)讲评。(出示星级评价表)左窄右宽有间架,握手笔画有穿插,特殊位置有站牢。3.结课。雾把自己藏起来之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再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读课文、读词语及近义词比较等方式,学习“塘”等14个生字。(二)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偏正短语,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积累语言。(三)借助课文和图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貌特征,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连一连等方式,知道蝌蚪是如何成长为青蛙的。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词语卡片。三、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两则谜语,读一读,猜一猜。(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谜
9、底: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谜底:青蛙)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种小动物有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2.认读词语。(1)课件出示12个带拼音的词语,学生自由练读。(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第一位小朋友带读有拼音的词语,第二位小朋友带读去掉拼音的词语)(3)同桌间相互读给对方听,读错的地方要及时纠正。(4)检查认读。(课件随机出示词语,词语出现在蝌蚪图片上)(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小蝌蚪的外貌特征。(1)(点
10、击屏幕,带词语的小蝌蚪图片消失)教师讲述:小蝌蚪游走了,你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子吗?请学生自由交流小蝌蚪的形象。(教师板贴蝌蚪图片)(2)课文里是怎么介绍的呢?请学生翻开书本,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3)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4)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板贴: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5)学生读短语,教师指导读好短语,提示中间的“的”读得又轻又短。教师小结,引导读好第一自然段:可爱的小蝌蚪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一读。(齐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小青蛙的外貌特征。(1)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根据学生回答,板贴青蛙图片)课文的哪一段告诉我们青蛙妈妈
11、的样子?(引导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小蝌蚪外貌特征的方法: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么认识小蝌蚪的吗?(预设:先找出描写青蛙的段落,再画出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接着读一读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3)按照“找”“画”“读”的方法,开展同桌合作学习,认识青蛙妈妈。(4)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学习。小组分享找到的描写青蛙妈妈样子的短语。(相机板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指导学生读好短语,教师指导。(通过评价语提示学生读出青蛙外貌的特征,如:碧绿的衣服真好看;我们看到了雪白的大肚皮;青蛙的眼睛鼓鼓的,真有趣)(5)学生练读描写青蛙外貌的句子,边读边学着青蛙妈妈做一做动作。
12、(个别展示读,齐读)(6)教师范读,比较原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教师读句子: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比较原句,发现不一样的地方。讨论“披着”可以换成“穿着”吗?说说理由。当学生阐述理由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出示两幅图:图1小朋友穿着衣服,图2小朋友披着披风。引导学生区分“披”和“穿”。(预设:“穿”一般衣服上会有扣子或者拉链,“披”是指衣服覆盖在肩背上披着碧绿的衣裳,才会露出雪白的肚皮)3.学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请学生边读边找,将小蝌蚪的变化用波浪线画出来。(
13、2)学生交流分享找到的句子。课件依次出示: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3)请学生读一读小蝌蚪的变化。(男女生轮流读,齐读)(4)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游过来了,它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成青蛙的呢?请学生口头填空。小蝌蚪先长出了( ),过了几天,又长出了( ),再过几天,尾巴渐渐( ),小蝌蚪长成了( ),最后尾巴( )。(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顺序,依次填空“后腿”“前腿”“变短了”“小青蛙”“不见了”)(5)教师创设情境,提出练习任务:小蝌蚪还准备了一个挑战等大家去完成呢。请把课本翻到第4页,根据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完成连线题。(四)书写生字“两”和“就”1.观察字形,说说这两个字的结构。2.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两:独体字,两组“撇点”前小后大,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点的下方;就: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紧凑,撇尖穿插到“小”的右点的下方)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一写。(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样子,了解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小蝌蚪在寻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