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技术创新审计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文献计量技术创新审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文献计量技术创新审计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文献计量技术创新审计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技术创新审计研究 摘要: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对中国资源总库(cnki)技术创新审计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样本文献的总体趋势、作者及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基金分布及关键词分布的定量分析,以及从关键词出发,对样本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定性分析,对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与展望。文章从技术创新审计模型、技术创新审计方法以及技术创新审计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进一步厘清概念、拓宽研究范围,加强技术创新审计应用研究,完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体系、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三个层面对我国学者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技术创新审计; 文献计量; 企业创
2、新; 审计技术创新 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重要分支,自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技术创新审计的应用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理论研究即技术创新审计模型于20世纪80年代由伦敦商学院提出。许多国家的政府、各类民间协会组织或是独立第三方咨询公司以技术创新审计为工具,为企业的创新情况提供服务,协助企业创新管理。技术创新审计作为新兴的创新管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采纳,美国、英国、德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均采用不同的审计工具对企业创新情况进行审计,提高了企业的销售额及创新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创新经济快速有效发展。英国已经尝试以政府为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审计服务。而创新发展一直是我
3、国的重要战略之一,20XX年,创新首次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中央提出应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自此,创新已经贯穿党和国家发展的一切工作。技术创新审计结合传统审计的基本方法、专业特点,兼具企业创新的理论基础,帮助企业识别自身的创新能力、评估创新绩效,准确定位企业的创新需求,并提供改进建议,使企业了解创新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创新能力最大化,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我国对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仍很匮乏,研究进展缓慢,我国目前还没有任何组织、机构提供技术创新审计服务。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研究动态及发展进行了梳理,为今后的学
4、者明确研究方向。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文章数据源来自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简称cnki),对期刊库里的全部期刊,选择主题为“技术创新”并含“审计”,精确匹配,进行高级检索,时间截至20XX年8月5日,共检索出论文204篇。经过人工筛选,将与技术创新审计无关的文章,例如“审计技术创新”等对审计技术进行创新的主题文章,进行剔除,最终形成了由40篇文献构成的基础研究样本及24篇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构成的核心研究样本。1.2文献计量分析法。文献计量分析法最早由pritchard于1969年提出,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量性分析。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关键词互引、
5、作者、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等外部形式特征,研究重点不在于文献本身。研究者可以通过该方法了解所研究文献的总体发展趋势,也可基于关键字等信息的分布做简单的定性分析,用来揭示相关研究的发展规律,是分析论文研究方向的有效工具。 2文献计量法下技术创新审计文献定量分析 2.1样本总体趋势分析。根据样本统计,我国第一篇技术创新审计相关的论文发表于1997年,较国外晚近20年,从1997年至20XX年共有研究文献40篇,其中有5年无相关研究文献,其余年份文献量保持在1至4篇之间,无较大波动。40篇论文中,核心期刊论文合计24篇,占比60%。说明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审计的关注度不高,该领域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的领域
6、,还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具体统计结果图1。2.2样本分布分析。2.2.1期刊作者与机构分布分析。期刊作者的统计,选取论文排名前两位的作者作为统计基础,统计每一位作者参与的论文数量。根据样本统计,40篇论文中,参与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为陈劲,共有7篇,论文时间为1997年至20XX年,具体统计见表1。陈劲作为国内研究技术创新审计最早的学者,研究成果最多,且多集中在早期; 耿雪松的5篇论文均为第二作者与其他人合作研究; 近些年研究成果丰富的作者为樊一阳。从机构分布统计来看,陈劲、刘景江为浙江大学; 樊一阳、侯建明、廖雅为上海理工大学; 盛亚、桑辉为杭州商学院。可以看出,我国对技术创新审计相关内容研究
7、的学者较少,主要集中在陈劲及樊一阳两个研究团队,且两个团队研究时间间隔近8年。其他作者仅发表12篇论文,说明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不够深入。2.2.2期刊分布分析。24篇核心研究样本中,样本来源2篇以上的期刊有五种,分别为科技管理研究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占核心期刊样本的62.5%。上述期刊均为科学管理类期刊,该类期刊论文的研究方向均为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创新研究等相关方向。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审计的认识还不够明晰,技术创新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分析,本质上属于审计的研究范畴,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只是审计对象的不同,即将传统的财务审计对象变更为
8、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未来真正实际提供技术创新审计服务人员大部分还是当前的传统审计人员,因此技术创新审计更应该是众多财务、审计类学者的研究对象。而正是这类研究人员的缺失,使得我国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无法与实践接轨。所以,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还需要更多财经类学者的关注、探索、深入的研究。2.2.3基金分布。在24篇核心研究样本中,有8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4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占比50%。统计说明技术创新审计是国家鼓励、大力支持的研究方向,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20XX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应建立健全企业创新
9、活动的评价制度体系,探索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虽未明确指出进行技术创新审计工作,但是已逐渐探索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考评,并努力拓展国际化专业评价渠道,正在为技术创新审计的开展作出努力。而上述国家级基金的获批正说明该领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需要广大学者投入更多精力的方向。2.2.4期刊关键词分布分析。关键词的汇总分类是将40篇论文中出现的所有关键词进行次数统计。筛选频数3次以上的关键词有15种,关键词总频数为103次,其中关键词为“审计模型”的论文有24篇。通过关键词频数统计(详见表2),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审计模型的构型、技术创新审计方法的探究及技术创
10、新审计概念的界定,对技术创新审计实际操作或案例研究的内容较少涉及。 3基于关键词的技术创新审计文献定性分析 3.1关于技术创新审计概念的研究。陈劲1通过对国外管理审计理论的研究,指出技术创新审计是指以技术创新的度量为基础,找出创新目前的状况和期望状况间的差距,确定问题的所在和需改进的环节,进而提供用以提高创新水平的信息,促进技术创新管理的改善,提高创新业绩。技术创新审计是通过审计的原理和方法来监督、检查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2。张炜3将技术创新审计归类为企业创新活动中的经济管理工作,通过对企业创新过程的追踪、对创新投入、能力及绩效进行评价,发现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廖雅等4认为技术创新审计
11、通过获取与技术创新活动有关的审计证据,评价技术创新活动的现实情况与期望值的相符程度,确定需要改进的环节,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法。技术创新审计是基于传统审计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组织管理、业绩进行的检查与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5。黄益6认为审计方法引入到技术创新管理中即为技术创新审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及管理,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功开展。技术创新审计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新方法及手段,能够识别企业的技术创新潜力及创新能力情况,找出影响创新项目的因素,拟定创新战略,帮助企业对创新过程进行有效控制7。韩辛超等8认为,技术创新审计不是对技术创新结果本身进行探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文献 计量 技术创新 审计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