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特性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特性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音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
2、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别。 教学准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约4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用收录机播放一曲交响曲。 如命运交响曲2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震撼人心的乐曲,表达了人们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 有的地方音调低沉,有的地方单调高昂; 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 有钢琴和其它乐器组合演奏出了伟大的乐章。 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教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1欣赏乐曲,受到强烈的音乐
3、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约16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实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高低不同的音符。 讲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高低,还能分辨高低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随堂学生实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办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
4、观察的方案吗?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如19图13-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3分析和论证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引导学生分析钢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 钢尺振动的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3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 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
5、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 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4讲述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 板书结论。 由演示得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5提问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当蝴蝶和蜜蜂从我们背后飞过时,为什么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讲述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到20210之间。 人们把
6、高于20210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人们把低于20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提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发声频率范围与人的差异。 并扩展介绍超声、次声现象及其广泛的应用,有些情况下也存在危害。 6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声波的波形。 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波形。 1学生听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 学生音乐课具备这样的常识获得对音调高低的感性认识后,了解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思考,进行猜想。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根据平时自己对声现象的观察,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不管学生的看
7、法如何,教师都应该表扬、鼓励,倡导大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2学生积极地尝试各种办法,有的可能用钢尺、塑料尺拨动,有的可能有长短、大小不同的笔筒吹,有的可能敲动不同的物体、不同的部位。 学生筛选出方案。 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注意听声、观察。 3比较、分析,认识到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3学生观察器材、弄清原理,认真听声、作出比较。 分析、比较,再次认识到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为后面的归纳打下基础。 4听讲,这里是学习物理学第一个引入了物理量,认识到引入物理量总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认识到频率这个物理量的意义和定义、单位及单位的符号。 归纳。 作好记录。 5思
8、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习小组间有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 听讲。 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扩展知识,活跃思维。 学生也可以举一些自己了解的超声、次声现象及其应用。 6观察。 获得单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的感性认识。 三、响度继续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验的精神约12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轻敲和重敲让其发出声音。 问同学们听出声音有何不同?讲述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板书响度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如21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
9、乒乓球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3分析和论证比较不同响度的情况下乒乓球弹开的幅度。 引导学生分析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 音叉的响度越小,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小。 3演示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 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 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板书结论。 5演示、补充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 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 表明响度
10、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1观察、听音,然后回答声音的强弱不同或声音的大小不同了解响度的定义。 2探究1思考。 提出猜想。 2设计实验除了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有其它实验方案更好。 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 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3比较、归纳。 认识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观察演示实验或上讲台进行实验。 对实验方案有创新的同学给予很好的评价。 4了解振幅的意义和定义。 在实验基础上,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出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5观察、了解。 四、音色通过体验和事例,认识音色这个特征约5分钟教师活动
11、学生活动1演示用不同乐器如电子琴、吉它、音叉等等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 大家闭上眼睛能辨别出来吗?找四个同学在后面分别念一首诗,能指出是哪一个同学吗?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 板书出音色这个概念。 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不同,演奏同一曲子,我们可以听出差别。 不同人说话的音色不同,所以就有了闻其声而知其人。 2演示观察波形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例如都发调的1,比较各波形有什么不同。 1听声音、参与活动。 听讲。 甚至有些同学的思维得到扩散,我们能听出敲桌子声和打碎玻璃声,是因为音色不同吗?在家里,我还能辨出爸爸、妈妈的脚步声,是因为音色
12、不同吗?等等,教师给以肯定。 2观察波形。 对不同乐器音色不同获得感性认识。 五、简单小结巩固本节的知识点大约2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回顾本节内容,回答。 六、课堂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 约6分钟练习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1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
13、是因为雷声的、频率很高、振幅很大、响度很大、音调很高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很大; 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很高;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3马戏团的训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训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的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 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 1根据对雷声的体验回答问题。 答案2根据对生活的观察和教学中对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别的认识,得出答案。 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3经过小组讨论,利用人与动物听声的频率范围的差异回答。 答案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次每秒到20210次每秒狗能听到的声音范围远比人
14、耳听到的范围大,使从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听到人听不到的高频率的声音,驯狗员用的是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但在狗听觉范围内的信号。 七、课后延伸练习21想想议议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在500600。 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听到了讨厌的蚊子声。 板书设计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超声波高于20210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的声音。 二响度1 响度指声
15、音的强弱。 2响度与振幅有关。 也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音色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多媒体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与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如录音机、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展示音乐的魅力,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播放丰富的超声和次声应用的资料片,拓展学生的知识。 能力提高设计一位女高音正在轻声为一名放声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此题的目的是使同学们能正确区分乐音的三要素。 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调,因此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 轻声与放声歌唱则表明了声音响度的大小,女高音响度小,男低音响度大。 物理小知识共振在开玩笑大约在1
16、70年以前,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入侵西班牙,有一支部队从一条铁链悬桥上通过的时候,指挥官起劲地喊着口令一、二、三、四!随着口令,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上了桥。 悬桥越来越激烈的上下振动着,当队首的人快走近对岸的时候,只听见哗啦一声巨响,悬桥突然断了,桥上的官兵都掉进了水里,淹死了不少。 无独有偶,1906年,一支沙俄军队在通过彼得堡附近的丰坦卡河大桥的时候,由于齐步走,大桥震断,也淹死了一些人。 事后有关方面对桥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认定桥身相当坚固,也没发现有人故意破坏的痕迹,这桥断人亡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是共振在开玩笑。 你知道共振在开什么玩笑吗?断桥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队伍齐步走过桥的时候
17、,相当于对桥加了一个策动力。 当它的频率等于或者接近桥的固有频率的时候桥就发生共振,振幅迅速增大,把桥震断。 因此,大队人马过桥,切忌齐步走,有些国家还做出规定,军队一律不许齐步过桥。 同样,火车过铁桥,车轮和铁轨衔接处的撞击,也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作用力。 如果这种作用力的频率和铁桥的固有频率相等或者接近,桥就会发生共振,这种震动也可能使桥震坏。 所以火车通过大铁桥一定要减速行驶,使撞击力的频率远低于桥的固有频率,避免铁桥发生共振。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李当中学黄云云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大纲对该知识点的
18、要求是常识性了解。通过观察、实验和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这三要素和他们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不同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安排了一节介绍了声音的这三个特性,实验较多、内容丰富。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音调的概念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以及音色的概念。区别音调与响度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学的关键是做好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这两个实验。做好实验,不但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19、学生初学物理,积极性很高,热度充足,在但是在实验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 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声学中比较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一节课,对于“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三个概念的区分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物理概念的建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要避免把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新课程理念,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乐器将乐音的这三个特性展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通过演示实验、师生讨论、学生展示、阅读理解、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
20、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从而全方位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探究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乐音的感性认识,产生探究乐趣,在研究中学习理论知识后,再用来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意义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体发出声音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
21、围中,提高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学准备 钢尺、示波器、铁架台、音叉、乒乓球、小鼓、细绳、多媒体课件、木梳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上课前,请文娱委员组织全班同学齐唱一首大家都会唱的歌韩红的青藏高原。(唱到最后一句时,到达高音区后学生难以跟上,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大家为什么跟不上了?(声音太高了) 接着导出课题:对了,声音是有“高、低”的区别的,在物理学里,我们就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千差万别的:小
22、号声高亢嘹亮,双簧管甜美圆滑,小提琴柔和纤细,大提琴低沉浑厚那么,声音除了音调不同之外,还有哪些基本特性呢?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二、声音的特性”)二、学习新知1、音调: 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的,我们这里所说的音调指的就是声音的高低(板书)。 为什么有些音高而有些音比较低呢?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如P32图2.2-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请一组上台演示并讲解分析) 分析和论证:
23、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引导学生分析:钢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 钢尺振动的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教师用木梳检验结论,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 讲述: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板书结论。 由演示得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提问: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当蝴蝶和蜜蜂从我们背后飞过时,为什么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
24、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讲述: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到20210Hz之间。人们把高于2021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提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发声频率范围与人的差异。并扩展介绍超声、次声现象及其广泛的应用,有些情况下也存在危害。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声波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波形。 过渡:刚刚我们同学唱歌时,有的声音大些,有的声音小些,那么声音的大小在
25、物理学里叫什么呢?2、响度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板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 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 (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学生实验。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
26、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 由于声音从发声体向四面传播,越到远处越分散,声音也就越来越小。请同学们讨论声音的响度还和什么有关? 学生将老师所讲的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联系,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总结出结论:响度还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响度随着离发声体的距离增加逐渐减小。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和物理
27、学里用法不一样。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 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1、利用多媒体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2、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提出新的问题:拉二胡的同学和另一位弹钢琴的同学演奏了同一支曲子,可观众一听便知道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是靠什么辨别声音的呢?3、音色: 游戏:猜乐器(多媒
28、体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其他学生辨认) 讲述:你能听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不是依靠音调和响度,而是依据另一个声音的特性,那就是“音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人的发声器官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发出的音色就不同。“小沈阳”能模仿其他歌手唱歌就是在模仿他们的音色。电子琴可以调出各种乐器的声音也是靠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实现的。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四、布置作业 1.活动课上,每个同学尽可能带一种家里有的乐器,观察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
29、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3.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4.自制乐器,在活动课上交流.板书设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频 率)有关。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2响度与振幅有关。也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音色 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和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结合生活的能力,学生的积极
30、性很高。不足之处是学生在表达、总结、概括上有所欠缺,需要老师慢慢培养。 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 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3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
32、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 一、教师演示 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 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进行新课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
33、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师演示: 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 (2)将锯条1/3伸出桌外; (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伸出1/5最快 最
34、高 伸出1/3较快 较高 伸出1/2慢 最低 我的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板书)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9-20页,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以上问题利用投影) 老师先引导学
35、生回答,再讲解: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板书)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板书)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板书)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210赫兹(板书)(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 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 20赫兹是听觉下限20210赫兹是听觉上限)5超声波:高于2021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板书) 6超声波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利用:(1)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
36、成像(b超)。举例:如何探伤; b超原理。(2)超声处理利用强超声波的高能量。举例:空气加湿器; 超声洗牙、洗工件; 超声钻孔。 次声波(又叫亚声波,大致范围:10-420赫兹)产生:火山爆发、地震、极光、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 还有,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机器工作时也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次声波特点: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 次声波利用: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用于预测自然灾害。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有一些动物有完善的发射和接受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器官。 超声波如:蝙蝠、海豚(要说明它们是如何利用超声波的)、猫、狗; 次声波如:大
37、象(解释章首图,讲海啸中大象救人的故事) 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师演示以上讲完后,用示波器来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一起来看教材上的“想想议议”。 引导学生分析,蝴蝶、蜜蜂、蚊子的飞行特点,频率的高低,是否能听到。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大小的不同。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板书)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学生猜想生分组试验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2)将锯条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38、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伸出长度相同。 观察: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实验总结:请填表 拨动方式 振动幅度 发声特点 轻轻拨 小 声音小 用力拨 大 声音大 我的结论振幅大声音大(响度大)好,这次探究也很成功!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 振幅小,响度小。(板书)师演示敲音叉试验,让学生注意观察。 这个小试验,验证了我们得到的结论。 另外,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板书)。举例:听喇叭广播,远近听声音大小不同。 以上,我们共同研究了声音的两个特性:音调和响度。 师演示用吉他来演示,声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用力拨粗弦音调低,响度大。 轻轻拨细弦音
39、调高,响度小。 可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讨论:(1)蚊子与黄牛的叫声。(2)xxxx(老师唱出音调)指的是音调还是响度?生做小游戏前排指定一位同学不许回头,后面的同学指到谁,谁说一句话。让前排指定同学判断是谁的声音。 师做在桌子底下分别敲鼓和音叉,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学生回答后,引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区分开不同的声音的?这是由于音色不同。 三、音色(板书) 1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又叫音品。(板书)这是声音特征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
40、。(板书)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不同,音色会发生改变。 小结本课: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振动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不同发声体。(板书)作业: 1阅读“科学世界”,把三类乐器的特点归类。 2“动手动脑学物理”。 3利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件简单乐器,并说明发声原理,以及如何调节音调、响度。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
41、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发声现象,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世界。 二、教学重点 掌握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四、教学教具 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口琴、示波器、话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优美动听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再欣赏曾侯乙编钟乐。 我们刚才听到音乐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引入新课: 声音的特性 二、进行新课 1、音调(1)音调 播放高低不同的钢琴声指出音调:声音的高低(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实验探究一: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长度的直尺观察振动情况,聆听声音的变化。 实验探究二:以不同的速度拨动同样的梳子,观察振动情况,聆听声音的变化 实验探究三:改变发音齿轮的转速,聆听声音的变化,分辨音调的高低变化情况。 分析以上三个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时所产生声音特征归纳出实验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频率动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介绍频率的概念: 频率的定义:物理学上将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字母:f频率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物体在1秒种内若振动100次,频率为100Hz用示波器播放不同频率的纯音的波形,用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