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docx
《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 吴建军 20XX年9月,中国学生核心文化发展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虽尚未修订,小学美术教师也要有意识、自觉地以高中阶段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想能力、文化理解)为参照,来加深学生对当前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现代化媒体技术传播的图像在生活中变得随处可见,全民进入读图时代,也使得图像识读能力成为必要的素养。同时,图像识读还可以提升美术表现力,加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识。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图像识读,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图像识读能力
2、,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讲练结合,促进图像信息识读 美术图像中的线条、色彩、肌理等,都是美术学科特有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形式较为独特和抽象,只有通过教师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地解说直接可见的视觉现象,才能让学生迅速了解其中的知识要点和技能技巧。再通过课堂模仿性的练习,学生才能进一步巩固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升图像的识读能力。 例如,教授浙美版四年级水墨画鱼花鸟小品等国画课时,教材中提供了多幅让学生识别和解读的名家作品欣赏图、步骤参考图,学生欣赏时往往只局限于对表面图像的分析,还以“像”与“不像”来衡量的其价值。对水墨写意作品,学生很难欣赏,因为其形象不具体、不写实,学生不懂得画中的精
3、神内涵、笔墨情趣等,无法与画面形成共鸣,进而无法对课堂产生兴趣。教师可结合希沃白板放大图片的方式,讲解画的内容,造型,用笔、用墨特点及作品的情趣、隐喻、内涵、精神、境界等。对步骤参考图,适当放大图像的细节、局部,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可以对国画作品中的知識和技能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对知识技能的教授不仅直接,也兼顾了系统性,可以丰富学生的国画知识和技法,提升学生对国画的认知。 又如,教授浙美版我们爱劳动一课时,教材提供的是劳动场面的主题照片,因历史的原因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深,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更不能很好地体会劳动者劳动的姿态。教师应对每张照片的劳动历史背景一一进行讲解,化深为浅,化生
4、为熟,再结合现场模仿各种劳动姿态,把深奥的道理、隐藏的知识技能,变得明白易懂,拉近学生与劳动者的距离,也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二、追问提问,促进图像文化内涵识读 美术图像中的形式美法则(如对称、韵律、节奏、均衡、协调、和谐、变化、统一等等)受不同时代、民族、地域影响,是人类审美文化积淀的产物。教师应通过追问,一步一步、一环一环地提问题,促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积极思考,以读懂画面表现的内容,层层揭开隐藏在画中的文化内涵,从而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 如,教授浙美版三年级奇石时,在学生观察欣赏奇石图片后,教师可进行追问: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石头来装点房屋、公园?为什么这些石头看起来是奇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美术 课堂 引导 图像 浅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