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里的岁月.docx
《土楼里的岁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楼里的岁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楼里的岁月土楼里的岁月 林秀艺 小时候家住平和乡下的一个土楼里,因为城镇规划,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土楼被拆除。每每回老家看看,镇上还有一些保留下来的土楼,正在慢慢整合为旅游资源。平和县内,据说现在还有四五百座大大小小的土楼。厚厚的楼墙斑驳,灰黑的瓦片上很多烟囱没有了当年的炊烟袅袅,但很多离开故土家园的人们。逢年过节还是会喜欢回到乡下。那些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有艰辛的过往,也有温暖的怀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农村,很多都是住在土楼里的人家。人们聚集在土楼里生活,每天公鸡嘹亮的啼叫划开睡眼朦胧的早晨,随后土楼里的水井开始听见咿咿呀呀的打水声、捣衣声、洗漱声。还有土楼窗外老树
2、下传来清脆的鸟叫声,土楼外面猪栏里嗯嗯的猪叫声、牛棚下老黄牛长长的喘息声各种混合的声音在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梦境里进进出出,就是不想睁眼。直到阿嬷掀起被角叫我,“小丫头,快起来,快点跟哥哥去放牛了。”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被窝,从土楼的二楼下来。清晨的阳光跳跃在圆圆的土楼里,嬉嬉闹闹的小孩子相约着去放牛或者割兔子草,童年的记忆里有土楼热闹又单纯的岁月。 记得我们当时居住的土楼为黄坡楼,一大家子七口人挤在土楼里的两间屋里。为什么叫黄坡楼?据说几百年前土楼的主人姓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土楼易主卖给林姓人家,也就是我们土楼里大多数林姓人家的祖上。土楼有二十八间房,朝南方向有四五米见宽的楼门,三条青石板条做楼门
3、,横幅石板上方刻有正楷大字“黄坡楼”,两旁青石板也刻有对联,只是已记不清对联的句子。楼内正中央有一石砌的圆井,井水清澈冰凉。圆井周边砌有方便打水、洗衣的井台,井台至各家各户的门口,铺满黝黑色的鹅卵石。整栋土楼都是土木结构的两层,一般楼下是做饭吃饭和休息泡茶放农具的地方,楼上住人,房间随各个家庭人口不同各自分隔布置。记忆中幼小的我喜欢趴在二楼四方形的木格子窗前看风景。木格子窗上雕刻有一些图案,窗外土楼圆圆的天空,或蓝天白云、或明月悬空; 圆楼外围群山环绕,目之所及是群山包围里的一个个形状不一样的土楼,在当年幼小的心灵里,感觉世界就是土楼组成的,土楼就是整个世界。 那时候生活在土楼里的农村人,劳动
4、是最大的生产力,家家户户犁田耙地,人人劳动肩挑手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为一日三餐。庄稼人都要种植庄稼、养猪养鸡养鸭,上山砍柴割茅草。那时候能吃饱饭的大米是每个家庭最稀罕的东西。作为主食的大米,也就是水稻,每年从春天三月份左右就开始插秧,到夏天六七月收割一季,七月左右又开始插秧,秋天十月份左右又收割一季,一般每年两季。从春寒料峭的三月,父亲吆喝着用水牛拉着笨重的铁犁整理田地开始,再插秧、施肥、除草到几个月后的收成。然后晒稻子,储藏,再挑去碾米厂碾成白花花的大米,期间的种种艰辛和不易,虽然都已成为过去,但很多劳动场景每次想起,依然是记忆深刻。 经常在炎炎烈日下,也是在稻子收成的时节,我们小孩子也都
5、要在田地里帮忙。田间地头,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被母亲飞快地用镰刀放倒在田野上。幼小的孩子把一捆捆稻子递给父亲。父亲站在摔谷桶(当地的一种农具)前,汗流浃背地摔打,让稻子颗粒掉落在桶里,然后再把摔出来的稻谷一担一担挑到土楼旁边的晒谷场,一遍一遍地清扫整理出黄灿灿的稻谷粒,最后收在土楼外围的粮仓里储藏。农忙时节,到处能看到的是挑着沉重担子的农人,扁担压弯了他们宽阔的背,颤巍巍地行走在窄窄的田埂上,气喘吁吁,青筋暴起的额角满是豆大的汗珠。渐渐远去的土楼岁月,是艰辛的。 那时候为了增加收入,家里还种甘蔗,种烟叶,种各种瓜果蔬菜。记得经常跟随大人在田间地头帮忙做农活的时候,甘蔗园里甘蔗叶上细密的锯齿总会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楼里 岁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