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配置引导机制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改革思考.docx
《基于资源配置引导机制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改革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资源配置引导机制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改革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资源配置引导机制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改革思考基于资源配置引导机制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改革思考 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也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保持合理的高等教育投入结构,可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高等教育资源流向富有活力和最有效率的高等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从源头上把握高等教育的投入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提升高等教育的产出水平,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引导机制建立 (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资源配置引导机制资源配置是以相对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在各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使更多的资源流
2、向生产效率更高的部门,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提高。目前我国高校的资源获取情况来看,行政色彩较重。由于高等教育准公共物品的特性,更多地通过行政力量来安排高校的教育资源,这种安排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对协调高等教育的运行有着重大作用,能使高层次大学拥有较充分的资金加强优势,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有着一定的行政推动作用。但是,以行政力量对高校层级进行划分不一定能反映高校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实际情况,这种滞后性可能会制约部分高校的发展。这些问题,迫切地需要引入市场的力量,构建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引导机制,以使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使用效率达到最优,为高水平
3、大学的建设提供保障。 (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源泉探究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学科、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的努力,学校、学科的质量和效益是高水平大学的直接体现,它们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努力,而教师与学生努力的成果则是通过学校与学科的级次反映出来,因此,这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构成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源泉,如何调动学校、学科、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的积极性,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主要关键点。 (三)按质投入的作用分析本文以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为切入点,试图构建基于资源配置引导机制的财政投入体制,即引入绩效考核的竞争机制,通过行政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构建财政投入的资源配置引
4、导机制,使资源流向教育质量更高、办学效益更好的高校,对于各个高校必须的定额拨款由政府按照高校规模等标准实行拨款,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高校发展所必须的财政资金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因为专项拨款的对象大部分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因而对此类项目的拨款就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力量,而应该建立一个公开的评价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标准进行优胜劣汰,对考评结果较好的学校和学科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各个高校的积极性,实现财政拨款的按质投入。从学校层面上来说,按质投入一方面是对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肯定,无论对高层次还是低层次的高校都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得到较多财政投入的学校
5、加强优势,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形成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从学科层面上来说,按质投入可以增加对重点学科的关注和投入,使高校加强学科优势,通过相关重点学科的发展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 二、改进投入机制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发展 (一)现有投入机制分析首先,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不能满足高校扩张的需求。据统计,我国对高校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有小幅增长,但是这距离“十一五”规划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就目前趋势看来,财政投入在高等教育总投入中的比重有下滑的表现,这一系列数据都反映出我国财政投入的相对不
6、足。加上目前这种行政力量主导的财政投入机制,使得财政投入在各个高校之间分配不均衡,使原本就有限的财政拨款得不到最充分的利用。其次,现有的财政拨款模式与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有所冲突。面对高校教育成本不断上涨、办学经费严重短缺的现状,为了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转,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而我国目前的“定额加专项”的财政拨款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定额加专项”的拨款模式主要是基于行政力量的推动,尤其是其中专项拨款的数额,其受主观影响较大,缺乏透明度以及公共监督机制,且绩效评估不足,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很难得到保障,这种情况与教育需求的增长产生了矛盾。 (二)不同投入机制对高校办学水平的影响分析从财政投入
7、机制上来看,以政府力量主导的财政投入并不能准确反映高校对资金的实际需求,导致部分高校在经费预算被批准、财政资金落实后,在执行过程中只着眼于如何把钱花出去,而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明确的经济责任;部分高校却随意地改变资金的用途,忽视了投资绩效和办学成果的实现,形成“道德风险”,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下降;而又有部分高校有发展潜力,却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支持而被迫停滞不前,学校积极性得不到提升而无法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源于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这包括财政投入前的绩效考评和财政投入后的绩效考评,最终导致高等教育一方面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存在损失浪费、效益低下,从而无法引导高校提高办学水平,更不能引导高校对
8、社会做出全面的、效益最大化的贡献。以市场力量主导的财政投入是基于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它基于一系列的考核指标、通过对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绩效评价确定高校层级,在此基础上决定财政投入的多少。而在财政投入落实后,再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确保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但是,这种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没有行政干预的财政投入机制也存在不足,会导致优胜劣汰下高校数量的减少。 (三)国外不同类别高校投入机制的借鉴设计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一致的财政投入机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积极探索的目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供给增长和教育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当务之急就是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对此,国外对不同类别高
9、校的投入机制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英国政府对其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就是建立在高校绩效考核基础上的。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部门及其机构分工具有明显的中央集中管理的特征,英国政府对高校的拨款是通过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这个专门性机构来实施的,它并不隶属于教育部,而是一个介于政府和高校之间的中介机构,只需定期对教育部汇报工作即可。该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拨款模式可以称为“大学基金加专项拨款”,这种双重的拨款机制是建立在对高校的定期考核基础上的,即每隔四到五年对各个高校的教学成果进行综合的测评,其中尤其关注高等教育的科研成果,通过竞争的机制分配科研经费,将政府的拨款与大学的科研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
10、确定拨款数额。这种市场引导机制的引入正是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优于我国之所在。 (四)以高校等级差别为基础的教育投入机制改革构建面对高校教育成本不断上涨、高校基本运营经费不足、财政拨款投向不合理的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比重,这有赖于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财政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努力达到“十一五”规划中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就需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比重。为达到这一目标,除了直接增加财政拨款外,还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或者在政府的某些非税收入中规定一定比例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
11、投入,这在部分省市的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已经有所体现。其次,要逐步建立财政投入的资源配置引导机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的改革应以绩效评价为契机,实现财政投入与高校绩效考核的挂钩。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和一系列绩效指标的评价,自发形成不同的高校级次,以此决定对高校的拨款数额,正确引导和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调动高校办学的积极性,将高校各方面各环节的行为取向引导到绩效上来。在财政投入得到落实后,还要建立起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改革现有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将绩效评价纳入高校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促进财政投入的有效使用,逐步实现高校财政资金从投入管理向绩效管理的转变。最后,还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资源配置 引导 机制 高等教育 财政投入 改革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