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优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优质课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4 少年闰(rn)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多种语文学习能力”这一教学理念,本案从新课的预习检测到深入文本、钻研内涵,再到领悟写法、体会情感,这一系列的阅读理解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以思激思,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体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总目标,也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直奔中心,围绕中心学习四件趣事,最后又聚焦到中心句的教学策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对课
2、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看法之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合作探究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并依据“我”与闰土的离别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的小练笔;最后帮助学生透视文章的写作背景,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设计学生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卡。2.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1.激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儿时的一个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奇异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2.导入:(伴随
3、音乐声听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的刺猹少年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板书:少年闰土)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齐读课题)设疑:“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我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4.质疑:为什么一个仆人能给作者留下这么深的印象?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出示图片,音乐声中听故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理清课文中人物的关系,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2.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联系上下文想想字词的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
4、无端)3.利用课件检查字词预习的情况。(1)认读生字。胯(ku)、郑(zhn)、拜(bi)、租(z)、厨(ch)、毡(zhn)、羞(xi)、撒(s)、缚(f)、猬(wi)、伶(ln)、俐(l)、窜(cun)。撒 s(撒种)s(撒手))(2)临写生字。(强调写字姿势,做到身正、肩平、臂开、足安,握笔做到“三个一”。)(3)用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胯()搏(窜()垮()))患()) 厨()橱()) 郑()邓()) 缚()) 租()祖()) 羞()着())4.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5.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5、 )的少年闰土。说说理由。设计意图:利用“预习检测”,使学生明确学会预习的重要性,同时向学生强化预习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注重学生的直接阅读感受,开放性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在心中形成对文中人物的初步印象。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研读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2.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找到相应 的片段。(第 1 自然段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选择读书的方法。(自由读,作批注读,圈圈画画
6、读)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研读、感悟,并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四、学习课文,认识闰土(一)学习第 4 自然段。初次相识时的闰土1.过渡: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1)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想一想少年闰土有什么样
7、的特点。(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体会出闰土 “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6.交流:从外貌描写中感受少年闰土是什么样子的?(二)学习第 1 自然段。记忆中的闰土1.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体会体会。2.反馈交流,体味提升。教学第一句:(1)生读第一句,说说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赛读。(2)点拨:A.句子中色彩的美。(深蓝
8、 金黄 碧绿) B.环境的空旷美。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你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试背诵句子。教学第二、三句:(1)生读第二、三句,说说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点拨:闰土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海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这一自然段。(试背诵句子)(4)看图,试背诵这一段。3.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出一张,仿照第1 自然段的动静写法,写一段话。4.小结:这节课,我们与闰土初次见面,对这位朋友
9、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节课我们再与他继续好好地交流。设计意图: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此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与闰土初识时,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再引领学生体会 30 年后留在作者心中的一幅美好画面,从而领悟作者写人的方法。五、回顾课文,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背诵第 1 自然段。3.课外查找有关鲁迅的作品,感兴趣的可先一睹为快,也可相互交流。设计意图:作业设计的重点是为下一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如“朗读练习、巩固生字词、了解鲁迅先生的资料及作品”等。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导入:鲁迅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母亲和他提起他儿时
10、的一个伙伴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奇异的画面。(师试背第 1 自然段)这就是少年闰土。(齐读课题)2.激趣:谁来谈谈对于闰土,你了解到了什么?3.过渡:来自农村的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也让文中的“我”惊叹不已。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找“我”结识了闰土这个朋友以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阿”现在写作“啊”现在写作“稀奇”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设计意图:由课文重点段切入,帮助学生重温闰土形象,然后抓住阅读理解的关键点,课文的中心句“希
11、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二、细读课文,提出问题1.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的句子,说说不理解的地方。2.预设:(1)“他们”指谁?(2)理解:无穷无尽。(3)看图理解:“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4)为什么说“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5)闰土告诉“我”哪些“希奇”事?设计意图:有“疑”则产生“问”,而“带着问题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高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三、研读课文,了解闰土1.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找一找闰土和“我”说了哪几件“希奇”的事。(小组合作,用小标题概括)2.交流学习看瓜刺猹。(找到相应的自然段)(1)(想象
12、)你自己读读这部分,想象一下,闰土当时讲述时是什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语气?(洋洋得意、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津津有味)(2)你们能读出闰土当时洋洋得意的样子吗?(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 813 自然段,思考:读“我”的语句时应表现“我”的什么心情?(好奇、佩服)(4)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闰土的得意和“我”的佩服。引读“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5)引读:听着闰土眉飞色舞地讲述,“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和碧绿的西瓜。(6)就因为闰土有这么多的“希奇”事,所以“我”不禁感叹“阿!闰土的心里四角的天空”。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阿”的读法)如
13、果是“高兴”,该怎么读?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3.继续学习雪地捕鸟。(1)找到文中的动词。(2)你能结合这些动词,想象一下闰土是怎么捕鸟的吗? (师播放课件)老师希望你们在运用词语时也能像作者这样细致恰当。(3)指导朗读:有趣吗?让我们也一起享受一下雪地捕鸟的快乐。(4)小结:是啊!捕鸟这么有趣,难怪“我”要感叹。4.交流学习海边拾贝、沙地看鱼儿。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认识“跳鱼儿”,再谈谈自己的体会。5.在这几件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或是你最想干的是哪件事?6.闰土生活在广阔天地中,一定还会经历
14、许多“希奇”事,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还有哪些?(如:池塘捕鱼、捉泥鳅等)7.当闰土在做无穷无尽的“希奇”事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呢?指导朗读: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和奇怪的鱼儿,这不能不让“我”感叹。引读:“阿!闰土的心里四角的天空。”设计意图:围绕着闰土对“我”讲的四件趣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语言、感悟写法;然后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回读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突破学习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四、精读课文,升华中心1.闰土只给“我”讲述了这四件事吗?你觉得闰土还会跟“我”说什么“希奇”的事呢?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闰土在(海边)时,“我
15、”正在(),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闰土在(闰土在(闰土在()时,“我”正在()时,“我”正在()时,“我”正在(),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2.指导评价:(1)你填得很简洁。(2)你不仅填得准确,而且读得也很有感情。 (3)谁还能带着心中的感受把你填的内容展示出来?3.是啊,他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因为他在海滩上奔跑,在瓜田里劳动。而鲁迅呢? 他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4.小结:正因为这样,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俩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分别时是多么的难舍难分啊!5.课件出示分别图。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配乐)7
16、.延伸拓展: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将近三十年,你们想知道鲁迅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把鲁迅与闰土的生活作比较,加深学生对闰土的见多识广、鲁迅及他的朋友们孤陋寡闻的理解,最后引领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进行更加广泛的课外阅读,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五、课文回顾,作业设计1.评一评:少年闰土或少年鲁迅。2.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3.写一写:仿照课文第 1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记录下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侧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然后利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法内化,达到积
17、累与运用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一些不常见的事物。比如:“毡帽”,只是利用文 字解释,往往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借助各种各样的毡帽图片,学生便能轻松地记住它的形状特点。又如:跳鱼儿、獾猪、猹和刺猬等,借助生动的图片,学生理解记忆的效果会非常好。2.要想深入理解一篇课文,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是必要的。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时,教师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直接呈现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之后出示小说故乡的部分内容,供学生阅读,为学生点亮了一盏思维拓展之灯。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入了解,同时帮助
18、学生认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写作文,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赋予文字以生命。他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4.小结:正因为这样,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俩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分别时是多么的难舍难分啊!5.课件出示分别图。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配乐)7.延伸拓展: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将近三十年,你们想知道鲁迅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把鲁迅与闰土的生活作比较,加深学生对闰土的见多识广、鲁迅及他的朋友们孤陋寡闻的理解,最后引领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进行更加广泛的课外
19、阅读,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五、课文回顾,作业设计1.评一评:少年闰土或少年鲁迅。2.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3.写一写:仿照课文第 1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记录下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侧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然后利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法内化,达到积累与运用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一些不常见的事物。比如:“毡帽”,只是利用文 字解释,往往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借助各种各样的毡帽图片,学生便能轻松地记住它的形状特点。又如:跳鱼儿、獾猪、猹和刺猬等,借助生动的图片,学生理解记忆的效果会非常好。2.要想深入理解一篇课文,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是必要的。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时,教师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直接呈现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之后出示小说故乡的部分内容,供学生阅读,为学生点亮了一盏思维拓展之灯。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入了解,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写作文,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赋予文字以生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