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二上语文教案2-古诗二首——《敕勒歌》公开课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统编二上语文教案2-古诗二首——《敕勒歌》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统编二上语文教案2-古诗二首——《敕勒歌》公开课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8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
2、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二、初读古诗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n)牛羊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 “开火车”读!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
3、,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三、背景资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
4、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一)前四句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读?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6.师
5、: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男女生赛读)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二)后三句1.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2.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
6、,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3.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7.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
7、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还有谁来读读?读出生机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读)(三)写法指导:看全诗,看板书:景物描写中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风吹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四、诵读古诗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2.听范读录音3.看节奏,
8、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5.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34名学生配乐读)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五、画中展示:1.师:“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
9、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2.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学生作画,师巡视。)(展示绘画作品)3.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我们有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板书:敕勒歌苍苍茫茫静(辽阔无边)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壮)以下资料为班级建设资料,有需要可以用:滴水精神主题班会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
10、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敕勒歌 统编 语文教案 古诗 公开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