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4、诗经两首设计理念:这是一节学法指导课。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技巧鉴赏、联想比较,掌握古诗阅读的一般方法。教学步骤:告诉学生这是一节有关古诗的学法指导课。整堂课分为四个教学板块:一、美读古诗,品尝诗“味”。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速、感情基调,感受诗中的美妙意境。2学生领读、齐读。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划准朗读节奏:关雎是四言诗,蒹葭以四言为主,应该是两字一顿(蒹葭中“宛在水中央”句的节奏应该是“宛在/水中央”);诗句回环往复,要读得音韵和谐,有一唱三叹之妙;这是两首古典爱情诗,传达的是上古纯洁健康的爱情,要读得声情并茂。处理好轻重读:关雎是诗经的第一
2、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一节音调舒缓平正,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赞叹和思慕,“好逑”宜重读。第二节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仍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渴慕,但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要读得“哀而不伤”。第三节要读出繁弦急管的促迫,读出求之而不得的忧思。第四、五节要读出求而得之的喜悦,“友”、“乐”都宜重读,要读得“乐而不淫”。 把握情调:蒹葭共三节,起句都是“蒹葭,白露”,要读出凄清落寞的情调 ,其他诗句既要读出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又要读出追求而不得的焦急、惆怅,一节比一节要读得感情浓烈,从语速方面而言,第一节宜平缓,第二节宜稍快,第三节宜先快后缓。4学生美读。采取领读、男女生交叉
3、朗读、二重读等方式,让学生美美地朗读品味。二、整体把握,品悟诗“情”。1教师指导整体把握古诗的一般方法:可以从意境、情感方面把握诗歌的情、景。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可以从思想哲理方面把握,如登鹳雀楼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与登高以望远的人生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还可以抓“诗眼”,如天净沙 秋思的“诗眼”是“断肠”,静夜思的“诗眼”是
4、“思故乡”,钱塘湖春行的“诗眼”是“爱”。2点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想像诗中的美好画面,思考:两首诗各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关雎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难忘。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抒发了对恋人的热烈追慕之情。蒹葭写金秋早晨,芦苇染霜。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望河对岸“伊人”居住的玉宇琼楼,朦胧而缥缈。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可望不可及。主人公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一睹芳容。咫尺天涯,惆怅万千! 诗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4 诗经 教案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