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丨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 加减法。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 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 错误 2、一个数加上 0 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 0 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字母表示:aa =0
2、 5、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字母表示:a0=0 6、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0a(a0)=0 7、00 得不到固定的商;50 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四边形 特 征 边 角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 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 形 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 等 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 形状。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一节 捐书活动 1、
3、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 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 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第二节 运白菜 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 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 减去这两个数的和。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 再加另外那个数。第三节 节余多少钱 1、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
4、到右的顺序 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第四节 里程表(一)1、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 列式计算。2、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画图去理解三者之间的位置 关系。位置变化,列式也随之变化。第五节 里程表(二) 1、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 2、解答算式谜时,要通过观察推理找到从哪一位先计算,然后一步 一步推算出答案。列表总结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连加 256+274+361=891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 次计算 连减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
5、的顺序 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 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786-(284+249)=253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加减混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 259+148-342=65 合 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 里程表 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 中的问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 题 两地间的路程 第四单元 乘与除 第一节 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 0 前面的数与一 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 0。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
6、用整百数 0 前面的数与一位 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 0。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 0 前面 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 0。4、在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看清楚整百、整千数的末尾 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要注意一位数与 0 前面的数相乘时得 到的 0 不能丢。第二节 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前两位数看作几个 十和几个一相加的和,再用一位数分别与它们相乘,最后把所得的两个积 相加。2、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明确运算顺序,再计算。第三节 丰收了 知识点:1、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7、(1)、先看一位数与什么数相乘能得到这个整十数(也就是被除数), 结果就是那个数。(2)、按表内除法计算: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 0,按照表内除法算 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 0 填写在商的末尾。2、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为 0)。除数越大,商越小, 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第四节 植树 知识点:1、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 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2、(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大自然数,(两个连续自 然数之和1)2较小自然数,(两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大数,(两 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小数
8、。列表总结 具体 内容 知识盘点 金点子 小树 整十、整百、 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 有多 少棵 整千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 方法 “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 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 积的末尾添几个“0” 需要 多少 钱 两位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 方法 先把两位数看作是几个十和 几个一,再用它们分别与一位 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整十、整百、 整千、几百几 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 0,按照 丰收 十数除以一 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 了 位数的口算 末尾的 0 添在商的末尾。方法。方法有三种:(1)想乘法, 算除法;(2)先把两位数拆 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 两位数除以 数,再用它
9、们分别除以一位 植树 一位数的口 数,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相 算方法 加;(3)用被除数十位数 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一位 数,把两次的商分别写在商的 十位和个位上。北师大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 一、生活中的数 1、读 20 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 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 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A:1
10、1 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 里有(11)个一 12 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 里有(12)个一 13 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 里有(13)个一 14 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 里有(14)个一 15 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 里有(15)个一 19 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 里有(19)个一 20 里有(2)个十;20 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 2 位是什么位? (十位)个位上的 1 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 1 个一)十位
11、上的 1 颗珠子 表示什么?(表示 1 个十)(3)先读 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 4,表示 4 个一,十位上数字 是 1,表示 1 个十。3、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4、任意取 20 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如:16 比 15 大,写出来就是 1615 9 比 13 小,写出来就是 913 5、“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 1 就要在
12、几的基础上加 1,比几小 1 就要在 几的基础上减 1。如:比 5 小 2 的数是(3),比 4 多 3 的数是(7)。6、几和第几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 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 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 2 个圈起来。(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7、相邻数 2 的前面是 1,2 的后面是 3,2 再添上 1 就是 3,3 再去掉 1 就是 2,与 2 相邻的数是 1 和 3。3 的前面是 2,3 的后面是 4,3 再添上 1 就是 4,4 再去掉 1 就是 3,与 3 相邻的数是 2 和 4。 20 的前面是 19
13、,20 的后面是 21,与 20 相邻的数是 19 和 21。二、比较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 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 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 个事物比较的结论。如:A 比 B 重,B 比 C 重,那么可以得到 A 比 C 重。A 最重,C 最轻。A 比 B 重,A 比 C 重,只能得到 A
14、 最重,还要比较 B 和 C,才知道谁最轻。三、加减法(一)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 中,3 和 13 是加数,和是 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 中,19 是被减数,6 是减数,差是 13。(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 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 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3)两个数相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期中 考点 汇总 北师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