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体会:要真实的缺陷不要虚假的完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心得体会:要真实的缺陷不要虚假的完美.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课改心得体会:要真实的缺陷不要虚假的完美 课改心得体会:要真实的缺陷 不要虚假的完美 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宁要真实的缺陷,也不要虚假的完美。”在感受课改春风温暖吹拂的同时,不时地感觉到脸庞上有种干涩的滋味,这种滋味使人很不舒服,使人总感到诧异。 思考一:言行随意知识引领 教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已经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古话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领者。且在孩子面前教师是一面镜子,孩子从教师身上得到知识的启蒙的同时,也折射出自我的行为的优劣。教师言行举止就是学生模仿的样板,不管是课堂中还是生活里,教师都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模子。
2、因此,言行的随意只有坏处,并无多大的可取之处。许多专家都提到了课堂的和谐和自由,但如何把握自由度的发挥,却非一件易事。如果将言行随意等同于知识的引领,那有可能出现杂乱无章的场面或势得其反的学习效果。 一位老师教授二年级数学课可能性时,如此自由度的发挥便太过于扬洒了。课堂教学中针对“可能性”出现了“到图书馆借书”的问题,学生产生疑惑后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询问旁听的女校长。“导”到此可谓是妙不可言,女校长也微笑陈辞。但此时教师却还沾沾自喜于这一举措,言语“洒脱”,手舞足蹈,学生由“询问”转变成了“质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停留于自身阶段的感知“自已认为是对的,那就不会错”。
3、现在这一情景已经无助于课堂教授的内容了,却无意中使学生以为“质问”是对的。“借书”的“可能性”是解决了,可是“尊重他人”这个“一定性”却丢了。所以,“杂乱”应有序,并非随心所欲。“乱”是在“序”的基础上产生的,表面“乱”实质是“有序”。师傅领进门后,并不是让其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而是让其明白门在哪?路在哪?;鱼在哪?渔在哪?。 思考二:资料搜集知识内化 事物或现象总有它利与弊的两性,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与课改相“匹配”的形式化的教学,搜集资料是常见的一种。搜集资料对于汇集知识点,归纳与学习有关的理论来说,是很快捷的方式。现代的信息化社会,网络使用的方便更令许多教师对“搜集资料
4、”这种方式倍加青睐。但是,如只是单纯“搜集”,学生回家电脑“嗒嗒.”一打、打印机“刷刷.”一印、课堂上“吧吧.”一读,就在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中结束了。可想而知学生过后一定将“资料”毁之一炬,那不是太可悲了吗?“资料”变成了获取赞扬的工具。 公开课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这样做:搜集资料-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学生有没有将资料上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有没有与新知识相结合,教师却一概不理,如此“搜集资料”成了一种美丽的摆设。更有甚者“搜集资料”只是昙花一现,课堂上只用了一两分钟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连看都还没有看完就结束了,把对知识的理解、对理论的深化转化为敷衍课堂环节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加上“理解反馈”这一
5、环节不知是否会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课内(或课外)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不是更能体现搜集资料的作用吗? 思考三:小组讨论学习合作 课堂是动态的,偶然性与突发性是必然的,特别是在和谐的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兴趣时,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会不断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班级相对社会来说它是个小集体,学生在班级中的成长,就好似在一个小社会中锻炼。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生活与学习是融为一体的,学即是玩,玩即是学,玩中学更能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经验。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这个小家庭中能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单一的小组集合,只有表面
6、的功夫,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听课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教师所创设的小组讨论学习。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相互交流,只不过做做表面文章而已:前桌的同学转到后桌将课文读一遍给对方听,对方回敬一遍,就草草了事。更认真些就是反复“表演”几遍,教师平时并没认真研究如何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只是拿来当成一种“花俏的戏说”。这不是合作交流,而是课改所衍生出来的又一种形式化。 思考四:刻意多样创意新颖 如今的课堂不像过去只注重课本上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性的言语。更注意到以学生的本位出发,儿童的思想出发,来设计和考虑问题,摒弃了过去的“最优化”教学,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最简便的方
7、法、最标准的说法,都已经不这样提了,现在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想法做到便行了,通俗点说就是“条条大路通北京”只要你能到达目的地就行。但这个理念并不是告诫我们“糊里糊涂也是真”。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为了提倡“多样化”这个思想,让学生多方面的说、写、思,但没有考虑到学生所说的有没有符合题目的要求,一味追求数量忽略了质量,导致学生以为只要是找到了答案就是对的,这是很不可取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多方面去思考,还要让学生清楚走哪条路最近,难道要让每个学生都走了一大圈才到达终点吗? 如果把课改比作夜空,各种促进课改的教学手段就是眨眼的星星,而偶尔划过的流星就是教学机智。要是满天繁星都是一样瞬间的美丽,那就没有滋
8、味了。课改是及时的、必要的,但与课改相随的这些“美丽的错误”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篇2: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我与课改共成长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我与课改共成长 新学期伊始,我从中学调到小学任教,接任了三年级的数学教学。这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课改已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四年,毫无小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我,如何来挑起这副“重担”?如何适应这个新环境,没有多少“喘息”的时间,只是带着满满一脑子的“新思想、新理念”,我匆匆地走进了小学数学教学中。 通过一学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我融入到浓浓的新课改氛围中,平时,我向同年级的几位数学老师请教,跟他们议论学生、教材、教法,这让我获益匪浅。通过一节节公开课,听课、
9、评课、反思、心得,让我耳目一新,同时也增强了搞好小学数学教学的信心。这都成为我和新课改共同成长的点滴见证。我对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还请在课改大潮中摸爬滚打的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给予指导和支持。 一、更新观念,做有个性的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教师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当一名称职的教师,我认为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前提下,用心去思考,演绎出自己的独特,才能在课改的浪潮中游刃有余。 1、认识你自己 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彻纳曾写道:“人,一辈子中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不断地找到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败了,那么无论你找到了别的什么,都没什么意义了。”这话确实值得我们为师者品味。我
10、们教师应有意的掂量掂量自己,看看我们在哪些方面会脱颖而出。成功永远取决于你做不做,而不是能不能。我们,更应寻找寻找自己的最长处,在教学中,在新课程实施中,作点什么。应该认识自己,辨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想想在哪些方面打造自己,完善自我,适合哪种风格的教学。只要排除了你教学中的盲区,知道自己该把脚踏向何方,才可能会跨上成功的跳板。在新课改中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认清你自己,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行。 2、用心去思考 要让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要随时思考教学的得与失。我们成天泡在教学里的教师,遇到的精彩的东西,肯定是不会少的,我们要处处留心,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去捕捉教学中的细节。一堂课成功了,是怎么做的,
11、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遇到了一点麻烦,是怎么解决的。我们应该处处留心,可以说世上什么都能做学问,世上什么也能做成学问,何况教学这么大的事业。 我们从积累教学现象、积累自己的感受、积累自己的思考开始,将自己有价值的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说不定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我们要真正用“心”去收集收集这些“珍珠”,去串一串这条项链。我们还要实实在在地捧起一些教育教学专著,享受享受前人积淀了一生的宝贵财富。在品尝前人的睿智中,体验体验豁然开朗的那种喜悦;用心去思考,提起笔来,尝试着在洁白的纸页上留下点自己的什么,让自己的心也舒坦舒坦。 3、演绎自己的独特 现在提倡教师有独立的见解,要有独特的教学思想,在
12、教学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我们教师要靠自己的学识站立,还要具有怀疑“正确”与批判“真理”的胆略,靠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而闪光。 没有个性的教学怎能在教学中创新?教学这种东西,最珍贵的就是“独特”和“灵性”。自己的比“正确”的更有价值。如若课堂也成为模子的话,自然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怎能唤起学生的灵性?新世纪实际上是张扬个性的世纪,我们面临的新课改,正急需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期待有个性的教师在新课改实验中,尝试打破教学旧的格式,不囿于教参的束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要娴熟把握,有独到的见解,从而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达到“扬弃”教材、“超
13、越”教材的境界。创设出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创设出让学生对你所上的课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在教学中,在课堂上,才能够灵活自如、出神入化,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 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我下决心要彻底抛弃那些束缚学生头脑和手脚的教育思想,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好的习惯,注重学生发展,让课堂活跃起来。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遇到难一些的题总是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说是讨论但讨论的目的性不强,有时还感觉是在走过场。慢慢地学生反而形成了依赖,他们的信心和努力向上的动力逐渐的就削弱了。而现在我先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先形
14、成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的想法进行交流,这样每人的一个想法就变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想法。这样就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学会了小组合作,岂不是一举多得的事 2、注重赏识教育 课堂上,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胆子能不能再大一点?谁能再来试一试?”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教育工应该成为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地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有的时候,因为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也不喜欢他,但表面上不表现出来,因为孩子是敏感的,我知道
15、他能感觉到,所以我总是把他的这些缺点忽略,夸大他的优点,效果好极了。赏识就像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对方因为错误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除去心头痼疾,矫正行为的错误,鼓舞其改过的信心,点燃其向善的勇气。 我想教育人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孩子也许会有反复,甚至后退,但是如果我们大海捞针地发现,一如既往地期待,不遗余力地赏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给我们带来惊喜! 让我们这些教育工,用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赏识自己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在赏识中学会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抬起自信自强的头来,笑对生活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 3、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苏霍
16、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每个孩子不仅是一个生命个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着丰富情感和需求的独立的人。“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有不同的意见吗?”、“你的想法比老师的好!”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现在,我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我从不指责学生在我讲课时插嘴,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什么?”、“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我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我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举手而直接站起来发言,可
17、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这看似小小的变化,其实却是一个质的飞跃。收获远不止这些,学生在与教师合作互动的教学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伙伴合作。这一切,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了现实。 三、加强师生交流,融洽师生感情 下课后,我总爱在班级里呆一会儿,同学生聊一聊,对学生笑一笑:你今天在课堂上发言了,好棒啊,继续努力哟;哇!你今天的回答好有创意啊!有时,我摸摸他们的头,和他们说上几句贴心话,然后和他们一起痛痛快快地大笑一场;有时,我还为他们整理一下凌乱的领子、红领巾等。这就是生活中的评价,这就是透着人文关怀的评价。在作业及试卷批改中,
18、我也不忘给学生以鼓励:想法很好!你进步得很快,继续努力呀!等等,在无形中缩短了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融洽了师生间的感情。当然,学生受到了鼓励,也给予了我积极的回应,他们总是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愉快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创新意识的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时常就一个问题,和学生共同课后收集。查找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你会发现,学生或许比你查到的资料还要详细。当我们从对方获得自己不曾知道的问题答案时,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时,没有老师和学生的明确界限,而是朋友间、求知者间的切磋和交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课改这一浪潮中,我有收获,也有所失;有喜悦,也有悲忧;想施展手脚、又怕为此付出代价
19、;想大胆裁减,又不得不跟着考试的指挥棍走。有了半年的体验,我还将继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自己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在课程改革的征途上上下求索。我坚信,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随着本人的认识不断成熟,今后一定会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篇3:文成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文成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本年度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促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更新,为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打下基础;二是推进课堂教育改革工作
20、,在推进过程中加大了教育模式的本地化,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本地实际、本校实际、学生实际,在实施中把在以往教学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 一年来,在进修学校和中心校的精心指导下,在教导处的扎实工作下,学校的课改工作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推进了新课程教学。积极稳妥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就我校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本学期有6个教学班,学生247名,在职在岗教师17名。(1)年龄结构:50岁以上教师2人;30-40岁教师11人;30岁以下教师4人。(2)职称结构:小教高级:10人;小教一级:6人;见习期1人。(3)学
21、历结构:本科13人;大专2人;中师2人。全校老师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立足实际,以搞好新课改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设施齐全,有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卫生室、大队室、会议室、高质量的自动广播系统、覆盖各班的宽带网络信息系统。校园整洁美观,室内外干净规范,整个校园一片秩序井然的景象。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校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闪光”的办学目标,“与先进教育发展同步、与教育现代化同步、与家长高质量教育需求同心、与教师高品位追求同向”的办学宗旨,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资源、师德、教材、管理、教科研等
22、诸多层面围绕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建设中落实,在落实中提升。 二、以校园文化为建设平台,丰富新课程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丰富新课程资源,我校立足校情,全面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从而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 校园内设立了环境优雅的“图书角”和充满童趣的“绘画墙”。在校园相应处分别明示名人名言、礼仪诗句、文明诗句、劝学诗句,努力体现“关心爱心精心细心”的文化意蕴。 教学楼内充分利用楼道空间,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次、分主题设置各不相同的育人园地。各楼层设有“健康篇”、“格言篇”、“艺术篇”。 各班级内悬挂国旗,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
23、范、小学生守则、本班班级制度,设有“红领巾在行动”争星活动、少先队一日常规及评分细则、特色中队版面等展示学生自我的空间,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围,在校园内设立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校园文化环境,悄然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文化校园的建设上,我校注重艺术渊源的开发熏陶。2022年,学校组建了六十人的号鼓队。农村的孩子在艺术的培养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近两个月的训练时间里,孩子们以他们特有的不服输精神,在老师的带领下,每天放学就在操场上刻苦练习,从号鼓到队列,一遍又一遍,汗水湿透了衣服也不休息。最终,我校号鼓队在区教育局少工委组织的 “鼓号声声颂祖国”号鼓队比赛中喜获特等
24、奖。今年,在丁再南校长的极力争取和认真组织下又学校成立了30人的管乐队,旨在希望通过管乐学习培养学生自信,挖掘潜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学校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和以绘画竞赛为主题的“我手绘我心,畅想快乐童年”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汇报表演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多角色活跃于各种舞台,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展现特长、展示自我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放飞心中的美好梦想。 三、以师德教育为核心,提高教师教育品味。 新课程环境可以保证课程标准得以更高质量的实现。教师有责任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其中以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为主要内涵的崇高的师德形象成为新角色的核心部
25、分。 我校一直将师德建设放于新课程建设的首要位置。首先,校长以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出现在师生面前,明确师德师风是学校品牌的核心内涵,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引领大家前行。其次,我校大力倡导“自信向上、探索求真”的学校精神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精神,建立师德专项档案,进行师德考核评价。倡导教师走进学生、走进家长,心心沟通、热心互助、耐心育人、关心学生,正确处理好事业需要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相互关爱的校园环境,尽心尽力服务教育。学校举行“师德师风”主题演讲比赛,用典型带动全体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并通过“双评”活动,使全体教师讲政治、讲正气,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不行,职务
26、、职称、考核一票否决。 四、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争取形成学校特色。 每学期,我们都能按照上级课程计划精神,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尤其象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程等均能得以保证。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为课程改革实验注入新的活力。新的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一门必修课,为使她从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我校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拟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积极联系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保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二)紧紧围绕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在
27、教学实践中尽力开发农村中所蕴含着的丰富课程资源。 五、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课程的价值就体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我校实际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在课时安排上,采取专时专用(课程表安排课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利用活动类课程、课余活动时间)相结合;在组织形式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小组活动(小组活动鼓励打破班级界限)、个人活动、班级活动;活动地点,校内外结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了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并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选择合适的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如:表演、作品展评、交流座谈等。实施校本课
28、程后,我校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美术老师充分挖掘我校资源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年级开设彩色刮画制作和纸条工艺;二年级开设彩色卡纸剪贴画;三年级开设装饰艺术和粉笔装饰画;四年级开设毛线粘贴画;五年级开设布艺玩具制作、棉花贴画;六年级开设纸编画、泥人制作。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等途径,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和家乡的民俗风情以及民间艺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有津有味的画啊、剪啊、贴啊。当其中一位同学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其余同学还争着为他出谋划策,大家一起商量着解决的办法。经过努力,同学们的劳动成果终于展现在大家面前,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蕴含着无穷的智慧,饱含着孩子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
29、爱和美好祝愿。 六、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亮点课程,给全校师生带来了希望和喜悦。因为,综合实践课程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的舞台,激发了教师的探索精神,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展示潜能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根据教师的业务特长精心挑选指导老师;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组织骨干教师上综合实践展示课,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们从各学科知识内容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出发,寻求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师的指导按一定的模式展开,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并了解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综合实
30、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世界。如结合语文教学开展“畅游汉字王国”、“小作家”等实践活动,围绕数学教学中的“估算”开展了“小小建筑师”、“我是校园设计师”等实践活动,融合语文、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科学等学科知识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公路交通与安全”等实践活动。如“走进电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五年级为“学发电子邮件”、“我是小小打字员”等,六年级为“争当老师小助手-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等。 结合学校争创区、市绿色学校活动,开展了“绿色家园 你我他”活动。孩子们观看污水处理过程,用双眼去观察,用双耳去聆听,明白每一滴水的可贵,深深懂得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小了解社会
31、和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道理,增强了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学校还积极联系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寻找实践机会。带孩子们走进敬老院、大托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增进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走进雷锋纪念馆,让同学们了解雷锋精神代代传,形成爱祖国、爱社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校园生活中去感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去体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以“教科研一体化”为阵地,促进校本研训的深入开展。 课程采用三级管理政策,地方
32、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新增的内容。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从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我们认为,教育科研的结果不仅体现在学术论文的发表级别和数量,更重要的是教育科研的成果能实实在在转化为教师的教育生产力和学生的学习生产力。学校只有把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教研与科研的整体合力。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因此我校提出“教科研一体化”的研究。其实质是教师带着研究的目的走进课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使之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常规之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33、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我校的“教科研一体化”研究正在稳步地推进和完善中,本学期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研究形式,活动从基层的教研组中逐层推开,并逐步形成了模式。 (一)齐进修,共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我校为教师订阅了多种教学杂志,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学习材料。对这些学习资料,我们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个人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就研究中的热点、特点、模式和操作等程序作全面的研究和掌握。全体教师作信息摘抄,写学习心得。 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教导处专门设计了文成小学外出培训(学习)登记表,要求每次学习都能及时的登记。
34、鼓励教师参加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心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教研组为核心,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做到全员参与。 (二)搭平台,促成长。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组织了教案设计、说课、课堂教学等多项竞赛活动。另外,采用教学反思、协作解决、结对帮扶、专题讲座、教学咨询、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对话等活动形式,促使教师去学习、钻研业务,实践培训。 (三)同备课,勤交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学期初拟定集体备课计划,每周定时开展集体备课,主要采取跟踪“备、教、听、析”的形式,即:集体备课、指名试教、跟班听课、参加课析研讨,*活动,有效地提升教师驾驭新课
35、程的能力,使大家的科研成果得到及时的推广和应用。通过集体备课,围绕“开放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展开研究,课堂教学有了更加鲜明的新课程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聘请有关专家、领导来校作相关的讲座、报告。学校先后邀请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专家来校作报告。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五)跟踪、反思。备课组其他成员轮流上实践参与课,并写出教学反思。教研组长、行政领导下课堂听课,在这一轮过程中,每位教师转换不同角色,既当指导者,又当实践者,既当评论者,又当反思者,在
36、不同的角色体验中自我提高。 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努力实施“四大工程”,即:成长工程(师徒结对携手共进)、名师工程(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聚心工程(心系学生,情系文成)、荣光工程(以校为荣,校以我荣)。加速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快速转变。在多年的努力下,文成小学培养了一批市级、区级、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推进了课改的纵深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八、推动评价机制的改革,让评价方式为实施新课改提供保障。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提出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逐步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它不再是静止
37、的、单一的和终结性的,而是多维的、发展的,多元化的评价。努力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问卷调查、成长记录。通过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结合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家长、教师的评价,使家庭、学校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发展性评价,使学生更能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热情。 课改是校本教研的一面思想大旗,左右着校本教研的方向和高度,因此,我校的课题研究均是按照“教科研一体化”的思路设置的。学校的“十一五”基础教育教育规划课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今年十月份已经通过专家组的现场鉴定,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受到一致好评。 九、体会。 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个不尽的旅途。诚然,在实践中会面临种种问题和困惑,但我们会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认真总结、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多理解,多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将在新课程改革漫长的征程中不断积极探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为了让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为了祖国明天更加富强,我们愿意在这块春天的沃土上继续开拓。 + 展开范文.第 35 页 共 3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