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历史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年版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上册教学课时:30 课时左右设 计 者:XX 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背景(一)教材分析.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选用的是教育部审定人教版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国境内人类活动,共三课,从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随着生活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原始社会后期,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有了部落有了我们的远古祖先。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是从
2、原始社会结束到到秦朝建立以前的历史。,内容包括从公元前 2070 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 221 年战国结束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 时期两种社会形态。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本单元主要包括秦、西汉、新、东汉四个封建王朝。?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整合时期。这一时期封建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全的趋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佛教盛行。本单元包括魏、蜀、吴三
3、国鼎立,西晋统一,东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三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 50 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 及时巩固
4、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目标(一)通过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故事会、交流互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中国近代历史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基本发展线索。(二)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学习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三)通过视频欣赏、实地考察等方式理解、掌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树立国际意识,理解、尊重和吸收各个民族精华,树立开放的态度。内容课时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2 原始农耕生活21、单元。31第二 4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2 1228 百家争鸣19 秦统一中国2210
5、 秦末农民大起义22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112118191111%21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实施(一)课程资源1.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年修订。2.课内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图片、史料及配套习题等进行学习,整合单元内容。3.课外拓展:组织学生观看央视大型纪录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走访历史当事人。-(二)教学活动1.教学方式:尝试智慧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1)备好课,上好课。课堂需做到高效率,高质量。(2)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如班班通、平板,使历史事物更直观形象。(3)重点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6、自学能力、审题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教学过程中需注意进行启发讲解,采取师生合作交流的方法,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做好日常测试与讲评工作。2.实施对策(1)夯实基础。这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授完中国近 代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2)适应现代化教育新要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优化智慧课堂新方法,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精讲多练。(3)加强史料分析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7、(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周的练习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漏。同时,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学习兴趣。评价(一)评价方式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成绩(30 分 )+结果评价成绩(70分 )。1.过程评价(30 分)(1)教师对学生课堂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等)进行及时评价,作为一种参考依据。(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利用学生自评(5 分)、互评(5 分)、任课教师评价(10 分)和班主任评价(10 分)等 多种方式。)注:评价内容要因人而异,程度好学生多引导,程度弱学生多激励,评价语言也要具有导向性、激励性。2.学习成果的评价(70 分)(1)日常
8、练习的完成(15 分)。掌握每节课的重点内容,选择题正确率应在 85%以上,史料分析题要求能够认真阅读史料,学会运用史料及所学基本概念解答问题,尽可能准确把握出题人的意图。(2)课堂笔记的检查(10 分)。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条理要清晰,重点要突出,内容要完整,字迹要端正,语言要规范。(3)单元检测卷、月考的检测(15 分)。对学生的考试试卷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学会查缺补漏,学会反思。(4)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30 分)。此评价要体现及时性、综合性。注:期中及期末考试满分均为 100 分,折合相应分数计入。(二)评价结果处理以上两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
9、优(85 及 85 分以上)、良(70-85 分)、合格(60-70 分)、不合格(60 分以下)。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 史凌2018 年 8 月 26 日多种方式。)注:评价内容要因人而异,程度好学生多引导,程度弱学生多激励,评价语言也要具有导向性、激励性。2.学习成果的评价(70 分)(1)日常练习的完成(15 分)。掌握每节课的重点内容,选择题正确率应在 85%以上,史料分析题要求能够认真阅读史料,学会运用史料及所学基本概念解答问题,尽可能准确把握出题人的意图。(2)课堂笔记的检查(10 分)。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条理要清晰,重点要突出,内容要完整,字迹要端正,语言要规范。(3)单元检测卷、月考的检测(15 分)。对学生的考试试卷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学会查缺补漏,学会反思。(4)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30 分)。此评价要体现及时性、综合性。注:期中及期末考试满分均为 100 分,折合相应分数计入。(二)评价结果处理以上两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优(85 及 85 分以上)、良(70-85 分)、合格(60-70 分)、不合格(60 分以下)。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 史凌2018 年 8 月 26 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