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俞贺楠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俞贺楠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俞贺楠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俞贺楠观后感心得体会 俞贺楠是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赵家沟乡薛牛坊村第一书记,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之一,他用心凝聚人心,用情解决难题,带着父母扶贫,情洒驻地。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俞贺楠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俞贺楠观后感心得1 人社部人事司有关负责同志说:“俞贺楠是人社干部驻村扶贫的优秀代表,也是人社部青年干部的优秀代表。人社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关系民生,我们就是要选派精兵强将到扶贫一线,尽锐出战。” 2022年9月,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俞贺楠
2、主动请缨,到国家级贫困县、山西深度贫困县天镇县薛牛坊村担任第一书记。 博士去农村稀奇吗?博士去当扶贫驻村的第一书记稀奇吗?在一般人的眼中,这很稀奇,但是在共产党人眼中,这不稀奇,因为能理解他心中深藏着为民的情怀,能理解他心中为人民谋福的那一片火热的激情。博士去扶贫,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初心使然,是要用自己的一腔热情、一身所学为党的脱贫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民谋福,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情怀,不会因为是否是博士而有所改变。博士去扶贫,没有因为自己是博士就心有所碍,更是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为民本色和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赤子之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他树牢宗旨
3、意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要求党员干部要具有深厚的为民情怀,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把他们当做最亲最爱的人,从心底发愿要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俞贺楠之所以放着人社部“高大上”的工作不干,主动请缨去扶贫一线,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党员,是人民公仆,应该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宗旨意识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具有的,只有具有强烈的宗旨意识,才能在思想上认清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 要学习他锤炼担当精神。党的事业从来就不是喊喊口号、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要经过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才能成就,这要求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必须要有足够的担当精神。就如脱贫攻坚一样,根深蒂
4、固的“贫根”,并不是容易解决的,但俞贺楠丝毫不惧、主动担当,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投身到扶贫一线。担当就是不惧困难和挑战,担当就是要以我之力为国为民做一份贡献,担当就是要像俞贺楠那样,“我想再多做点事情,多帮帮乡亲们,对自己的工作无怨无悔,也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俞贺楠观后感心得2 2022年10月23日,霜降,山西天镇县的最低温度已是零下,风一吹寒意往衣服里钻。俞贺楠紧了紧衣衫,心里却是一片火热。刚在太原参加了农产品带货直播,俞贺楠想着得抓紧时间赶回村里,张罗着给村里的老人过一个平安喜乐的重阳节。 2022年9月,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俞贺楠主动
5、请缨,到国家级贫困县、山西深度贫困县天镇县薛牛坊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扶贫派驻的第一书记,俞贺楠在人社部天镇扶贫工作队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结合薛牛坊村特点,发挥人社部门特长,围绕如何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聚焦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多点发力,为薛牛坊村绘就了一幅脱贫致富的小康蓝图。 2022年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在京表彰,俞贺楠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领完奖,他又马不停蹄赶回村里,他在朋友圈发文:“还有60多天,加油鼓劲,脱贫攻坚决战完胜!” “村民说我是好后生,他们有干劲我就有动力” 一个老家东北的博士,来到了天镇县,首先要过的就是
6、语言关。“刚来薛牛坊村,每次去村民家了解情况时,都要带上村干部,不然实在听不懂村民说话。”于是,他就主动帮村里老人挑水、买药送药、申请低保,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几个月的“听力练习”,俞贺楠不仅克服了语言关,还融入农村生活中,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博士书记”,他也成了乡亲们眼里的好“后生”。 薛牛坊村地处天镇县南端,到2022年,全村641口人中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1人。通过遍访贫困户调研,俞贺楠很快找到了村子发展滞后的“病根”党建工作偏弱、战斗堡垒不强。对症开方,他提出了“四驱联动”工作模式,即村两委带动,第一书记、工作队拉动,在村党员推动,全体村民联动,借助“三会一课”强化基层党
7、组织阵地。 说干就干。俞贺楠积极奔走,通过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帮扶,投入15万元为村党支部配备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文件柜、大喇叭、投影仪、旗杆等,使村党员活动室焕然一新;带领12位基层党员干部先后赴四川、重庆、广东、安徽等地学习考察培训,开阔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树标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抓班子带队伍,添硬件强基础,俞贺楠让党旗在薛牛坊村高高飘起来,为村子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急需的“活水”和“活力”。 心气足了,有干劲了,村干部出主意想办法,想着如何脱贫、怎样致富,村民们也有了脱贫的动力。“俞书记来我们村后,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薛牛坊村返乡创业青年、入党积极分子薛占军说
8、:“不仅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我现在既能种地又能开店,在村创业也大有可为。我正积极申请入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产业扶贫要让村民能致富、稳得住”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走访,俞贺楠发现村里很多妇女有手工缝衣的技能,但都赋闲在家,怎么把“手艺活”变成致富“金钥匙”,俞贺楠动起了脑筋。 他跑北京、去河北,对接当地服装、毛绒玩具加工企业,发现有加工需求后,他多方联系,向人社部驻天镇扶贫工作队争取到15万元帮扶资金,在村里建起了“人社扶贫车间”。经过严格培训,车间吸纳村里有缝纫技能的20多位妇女就近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贫困户汪慧玉
9、说:“去年,我在扶贫车间打工3个多月挣了3600元,今年又在紫玉山庄服装厂加工服装,每天能挣30多元。” 为确保村民稳定脱贫不返贫,俞贺楠紧盯持续增收这个关键点,想招数、做尝试,全力巩固脱贫成果。 2022年10月17日,天镇县全国扶贫日活动现场,以薛牛坊村为代表的紫玉山庄品牌农特产品大放异彩。在俞贺楠的积极奔走下,2022年“人社定点扶贫驿站”在薛牛坊村挂牌,人社部天镇扶贫工作队为村里配备了真空包装机、肉类切割机、玉米粉碎机、榨油机等设备,为提高全村农产品的附加值夯实基础。 为让乡亲们的土特产品“链”上互联网,俞贺楠在人社部“实名农户”电子商务平台上为薛牛坊村开设了两个网店,引导村民成立“紫
10、玉山庄小杂粮合作社”,注册“薛牛坊紫玉山庄”商标,并积极为薛牛坊村农产品“代言”,通过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等方式,拉动土特产品快速销售。 为了调动村民种养积极性,俞贺楠拿出人社部第一书记工作经费,贴补农民种植和养殖。补贴小部分,村民出大部分,“村民们出了资,就会用心养,补得太多容易不珍惜。” “我养了10只蛋鹅和20只鹅苗,一年下来卖鹅蛋和肉鹅就收入2000多元。”曾经的贫困户薛胜利如今靠养殖经成功脱贫。2022年秋天,薛牛坊村的优质土豆产量明显提高,村民们养的鸡和鹅都实现了增收。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村民从事种养的积极性,使全村在脱贫摘帽的路上有了“稳得住”的底气。 “为了忠孝两全,我虽负重前行,
11、但也乐在其中” 2022年9月,俞贺楠在考察村里红芸豆收成时不慎摔倒,脚踝关节韧带撕裂,他拄着拐继续坚持工作,直到11月底才全身麻醉做了左踝关节镜韧带修复手术,现在脚里还有三根钉子。 2022年春节,俞贺楠的母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父亲患脑梗塞14年,生活不能自理,这给作为独生子的俞贺楠出了一道难题。妻子在北京一家企业上班,四岁的儿子还需要妻子带。照顾父母的担子就落在了俞贺楠的身上。 如何忠孝两全?很多村民提出:“把老人从老家接到天镇吧,俞书记爸妈就是我们爸妈,我们一起给老人养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俞贺楠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村民,村民也把这些感谢回馈给俞贺楠。就这样,俞贺楠把父母从辽宁沈阳接到了
12、天镇,继续开展扶贫工作。这时的他,在乡亲们心里已经不仅仅是“博士书记”,更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硬汉书记”。 如今的薛牛坊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两年时间,薛牛坊村贫困发生率由2022年的70.04%下降到0.47%,实现整村脱贫。 人社部人事司有关负责同志说:“俞贺楠是人社干部驻村扶贫的优秀代表,也是人社部青年干部的优秀代表。人社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关系民生,我们就是要选派精兵强将到扶贫一线,尽锐出战。”人社部驻天镇扶贫工作队队长、县委副书记李克亮说:“扶贫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社部派驻扶贫工作队员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干事创业解难题上铆足了劲,锤炼了啃硬骨头的决心和能力。” 今年9月,
13、俞贺楠的第一书记两年任期已满,按照统一要求,延期到今年年底。“我想再多做点事情,多帮帮乡亲们,对自己的工作无怨无悔,也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刘娟)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俞贺楠观后感心得3 时光荏苒,作为人社部驻山西省天镇县扶贫工作队的一员,俞贺楠已经在该县薛牛坊村工作两年半了。出生在沈阳市铁西区,父母都是下岗工人,曾经父亲凭手艺打工供他读书,如今他到国家级贫困县担任第一书记,为了忠孝两全,他带病重父亲一同驻村,感动了当地干部群众。2022年10月,俞贺楠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近日,他又作为候选人参评“感动中国2022”活动。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来自沈阳的“博士书记”。
14、同吃同住同劳动,“博士书记”进村先过语言关 俞贺楠,从小在沈阳铁西长大,2022年考入辽宁大学,2022本科毕业后到北京继续求学,现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工作。2022年9月,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俞贺楠主动请缨,到天镇县薛牛坊村担任第一书记。 一个东北的博士,来到一个海拔1000多米的小村子,克服吃住条件差尚且不提,语言关对他来说才是最大难题。他告诉记者:“刚进村时,每次去村民家了解情况,我都要带上村干部,不然实在听不懂村民说话。”于是,俞贺楠主动帮村里老人挑水、买药送药、申请低保,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几个月的“听力练习”,他不仅克服了语言关,还融入
15、农村生活中,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博士书记”,他也成了乡亲们眼里的好“后生”。 跑工厂落项目,产业扶贫是脱贫根本之策 薛牛坊村地处天镇县南端,到2022年时,全村641口人中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1人。俞贺楠深知,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于是,他通过走访,发现村里很多妇女有手工缝衣的技能,但都赋闲在家,怎么把“手艺活”变成致富“金钥匙”,俞贺楠动起了脑筋。他跑北京、去河北,对接当地服装、毛绒玩具加工企业,发现有加工需求后,多方联系,争取到15万元帮扶资金,在村里建起了“人社扶贫车间”。经过严格培训,车间吸纳村里有缝纫技能的20多位妇女就近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贫困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感动 中国 2022 年度人物 俞贺楠 观后感 心得体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