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诗歌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先说“诗三百”。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刊登的“诗三百”正义指出:先秦文献中“三百”联言,往往并非实指,而是极言其多的种修辞手段。这在诗经中不乏用例,如“三百维群”(小雅无羊)、“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魏风伐檀)
2、等。“三百”一语尚见于礼记左传周易等文献,出土文献中也有所见。由“诗三百”之本意审视孔子之言,可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当释为:诗有许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其余所释亦当类此。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语,既不能证明当时存在数目为三百篇的诗经文本,据此否定孔子删诗”之说自然就失去了合理性。从对历史事实考证的角度来说,“诗三百”词语内涵的阐释只关乎“孔子删诗”可信性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史的追溯。“孔子删诗”本源于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申述殷周之盛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3、以备王道,成六艺。”至于孔子何时开始“删诗”,华锺彦先生判定为鲁定公五年,即孔子四十七岁之时。华先生此说本于史记孔子世家:“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孔子世家以下续记鲁定公八年孔子事迹,说明孔子系于盛年收徒立教,授诗书礼乐。故其删订诗经必不晚于是年。下面对“孔子删诗”的具体工作流程试作描述,司马迁孔子世家叙述孔子删诗时,“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何谓“去其重”?从清华大学所藏竹简周公之琴舞来看,“去其重”首先就是选取某组诗篇中有代表性的篇章,而将其他部分视作意义重复而不取。因为教学读本,篇幅必有所限制。“去其重”的第
4、二层意义是,从同一诗篇的诸多变体中择优挑选。清华简耆夜篇载周公所作之蟋蟀,与今本既有诸多相似,又有明显相异之处。今本蟋蟀当为孔子所选取,而清华简本仍流传于世。刘向自述,其“所雠校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这一编选原则与结果,都与孔子删诗相类似,显示了文献传承的内在规律。(摘编自李颖诗三百与孔子删诗,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百”用以“极言其多”,可谓古已有之,而与此类似的还有很多,如李白“天台四万八千丈”的“四万八千”表示数量多。B.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在盛年收徒立教,授诗书礼乐,作者认为其删订诗经必不晚于鲁定公五年。
5、C. 孔子删诗“去其重”的原则有两层含义:从某组诗篇中去除缺乏代表性的篇章,从同一诗篇的诸多变体中去除不太优秀的篇章。D. 本文作者从对历史事实考证的角度,旁征博引,条分缕析,从说“诗三百”开始,来逐步论证“孔子删诗”之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诗经学史上,“诗三百”和“孔子删诗”关系密切,它们和诗经名称、诗经成书过程等内容紧密关联。B. 由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中“诗三百”词语内涵的正确阐释,我们可以确切得出孔子删诗的可信性。C. 孔子把古时三千余篇诗删订成三百零五篇,让它们合于韶武雅颂之类音乐,礼乐从此有了条理可以讲述。D. 孔子回鲁国后不满“陪臣执国
6、政”的状况,不愿出仕,“退而修诗书礼乐”,教授弟子诗书礼l乐等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将自己编订的诗歌集定名为“诗”,此诗集在先秦时期的另一名称是“诗三百”,但与孔子所说“诗三百”的意思迥异。B. 有些学者根据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一句话就否定“孔子删诗”之说,是曲解原意,主观臆断。C. 虽然有些诗歌亡逸于诗经之外,但其中有些至今仍流传于世,而且在论证诗成书过程方面同样具有研究价值。D. 孔子删诗所遵循的编选原则,符合后世之人在文献编选方面的内在规律,文献编选能一脉相承,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
7、料一: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聚集了大批陪读家长的毛坦厂镇,探求当地真实的“高考生态”。陪读妈妈:黄晓,今年43岁,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任务”除了陪伴上高二的18岁儿子,还需要照顾好因儿时发烧而失去自理能力的22岁女儿。黄晓租住的房子是两室一厅,一年房租2万。虽说要带着女儿重新适应新环境,但黄晓只要想到能每天和儿子见面,心里就很幸福。在毛坦厂陪读的日子里,黄晓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给儿子烧早饭。黄晓说,自己除了洗衣做饭,就是照顾女儿,而做饭一般都是烧儿子或者女儿喜欢吃的,“晚上11点多放学回来,我还煮面给他吃”。黄晓心疼儿子,考试后,从不主动问成绩。“看他脸色就知道他考得好不好。”她说。儿
8、子晚上回家后学习一般会到12点半,而她也会等到儿子睡了之后再休息。陪读8个孙辈的七旬奶奶:一间约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74岁的陪读奶奶李仁珍正坐在床边听着收音机,她孙子徐鹏是毛坦厂中学的高一学生.20多年前,不到50岁的她在老家开始了陪读生活。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毛坦厂陪读,上一次是小孙女读高中时。在李仁珍看来,她不愿给晚辈添麻烦,“陪读”孙辈也是为了给子女们减轻压力,所做的事就是照料生活,帮孙辈洗衣、做饭,陪读8个孙辈也并非值得一提的事。除了吃午饭、晚饭时在家里的20分钟外,要到晚上11点放学后,李仁珍才跟徐鹏有独处的机会。她坦言,因为孙辈平时课余时间少、功课多,这些年陪读,自己很少主动跟孙辈交
9、流,“怕打扰他们学习”。(摘编自澎湃新闻2018年6月2日)材料二: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学子前来备战。近日,记者来到毛坦厂镇发现,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预定火热。在毛坦厂镇的一家托管中心,二层的楼房被隔成数个单间,每个单间里都配有床铺桌椅,这里的房间已经被预订过半,有些学生已经将物品搬进寝室。在开学前,这里将住满学生,托管老师会代替孩子们的父母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据了解,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5000到30000元人民币之间,价格根据所选房间的大小而定,费用包含房租、伙食以及洗衣服等服务费用。暑期放假,学生们在补习功课,家长则选择在小镇上做生意或
10、者在服装加工厂打工,利用放假的时间工作赚钱,以此补贴家用。据了解,在服装加工厂通常按件计费,多劳多得,尽管收入不高,但对于陪读家长来说,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在安徽六安毛坦厂镇,每年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来此求学,这也孕育了小镇上火热的“陪读经济”。(摘编自安徽毛坦厂:学生求学催生“陪读经济”,中国新闻网2018年6月29日)材料三: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陪读现象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下:陪读现象是否普遍非常普遍19.6%普遍50.8%一般21.8%不普遍7.8%陪读的主要阶段小学36.3%中学54.1%大学本科8.4%研究生1.2%陪读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帮助大44
11、.5%帮助小37.1%没有帮助10.1%起反作用8.3%陪读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压力大67.0%一般28.0%压力小3.3%没压力1.7%陪读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72.9%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48.9%导致孩子自律能力差44.6%对陪读的态度赞成24.9%反对37.7%不好说37.4%(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3月2日)材料四:根据陪读的表现形态,大体可分为临时性陪读、阶段性陪读、隐匿性陪读、全程性陪读等几类。多元的陪读现象,折射的正是复杂的教育图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是“陪读大军”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均衡的推进,教育资源校际、城乡、区域间不均衡
12、的状况已经大大改观,但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距离公众期待仍有差距。良禽择木而栖,望子成龙的家长自然也会择名校而居。再加上部分家庭对于升学与应试的过度追求、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该由父母包办的错误教育观和成长观,家长也就被裹换进陪读队伍。(摘编自赵婀娜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人民日报2017年9月7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陪读家长的主要职责是照料孩子的生活,而在学业上,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与孩子之间则一般很少交流。B大批学子前来毛坦厂中学求学,使得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项目火热,孕育了毛坦厂镇火热的“陪读经济”。C虽然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较高,但家长们可
13、以选择在当地做生意或打工以补贴家用,这样大大缓解了家庭的压力。D“陪读大军”产生的原因,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二是部分家庭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和成长观。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人认为陪读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对陪读明确表示赞成的却不到四分之一,而明确表示反对的超过了三分之一。B中小学阶段家长陪读的比较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家长陪读的就比较少,原因可能主要是不同阶段的陪读对孩子学习的帮助有很大的差异。C大多数人认为陪读对孩子的学习帮助较大,当然人们也认为陪读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等。D大多数人认为陪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只有极
14、少数人认为压力很小甚至没有压力,可见,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们并不一定希望家长陪读。6围绕“陪读”这一现象,以上四则材料中,每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片晚霞的消失阿 舍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非抒情。这是八月山区的傍晚,远处的山峦形成一个辽远的背景,地势由高而低,开阔舒缓。一条河流同时从这里经过,它并不汹涌,也不浑浊,它的河岸以及河滩都是光滑白净的鹅卵石,它浅浅细流,是这片开阔的背景上一处柔软
15、的记忆。晚霞给这个场景带来了绚丽,山区的云层向来诡异,天使可以迅速狰狞,雄伟可以顿时委顿,只是晚霞,自始至终的圣美,红润,深阴,金黄,河流为它幻化成一条悠长的七彩碎片。此时河岸上有一个懦弱的男子,他是一个喜欢抒情的男子。河岸上的草地开满细碎的野花儿,那片晚霞的红润鼓动着他的胸膛,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扯开嗓子“漫”起花儿。他唱得真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气,他从一个年轻的后生唱到脊背已经弯曲的老汉,他的花儿越唱越悲凉。可是今天,他拒绝歌唱,他倔强地不开口。我看见他的嘴唇在抖动,他不敢抬头多看一眼那片晚霞,他羞愧地低下头,扛起硕大的一捆青草,朝着晚霞的反向走去。我知道他已经很久不唱了。
16、他的脊背不是被青草压弯,更像是来自于声声的责骂和抱怨。除了唱花儿,他一无所长。他娶了媳妇,养了孩子,但家境贫穷。他不是一个好劳力,他的力气都用在了“漫”花儿上,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因此而鄙视他,怨恨他。他娶了媳妇,还在山上“漫”花儿,那些挑逗的花儿,唱得村子里的姑娘也红了脸,姑娘们爱听,但他遭受痛斥。他真的一无所长,臂膀的肌肉始终比不过乡邻的汉子,他不会做地里的活儿,整日“漫”在花儿的妄想里。后来他去了镇上,他来到镇文化站,告诉站里的干部,他会唱花儿,他的花儿是最好的,他可以代表镇上唱,代表市里唱,代表他的民族唱,他的条件是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他说他有了这笔生活费,他的家人就可以放过他,不再责骂
17、他,他可以整天地唱了。文化站的干部说没有钱给他,让他回去了。后来他又跑到了旅游景点,但是很快被辞退,大家说,他的花儿总是悲戚感伤,总是让客人心绪不佳。事实上真是如此,那些欢快的唱得姑娘们脸红的花儿,他已经没有心境再唱出口了。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失声。山区八月的晚霞红火诱人,生活里我时常想记住这样一些美景,朴素的,纯净的,那一刻,虽然我再三劝说自己,但还是固执地认为消失在这样一片晚霞里是一件十分值得怀念的事情。于是我面对它,闭上眼睛,虔敬地镌刻它,它无限展开,直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我在镌刻它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充满感伤
18、,因为我如此固执地想到镌刻,一定是知道了我将要面对的消失。歌声的消失,或者晚霞的消失。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对生活中的诗意”“需要小心地对待”,表露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重和下文那位“民歌手”的敬意。B文章第2段对晚霞及其背景的描写紧紧抓住了“宁静”的特点,从而与第1段的有关暗示构成内在联系,描写晚霞的美丽是为了烘托民歌手的美好形象。C 第3段说那位民歌手“他真的一无所长”,是为了揭示他终于“失声”的根本原因。D结尾处叙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是说民歌手又恢复了歌唱。8第三段描写了
19、一位民间歌手的形象,请分条概括这位歌手艺术人生的主要历程。(6分)9从全文看,本文以“一片晚霞的消失”为题,有什么寓意?(6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楼钥字大防,明州环县人。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锋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为救令所删定官,修淳熙法。议者欲降太学释莫为中祀,钥曰:“乘舆临幸,于先圣则拜,武成则肃播,其礼异矣,可钧敌乎?”改宗正寺主簿,出知温州。属县乐清倡言方腊之变且复起,邑令捕数人归于郡。钥曰:“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
20、出境,民言遂定。堂帖问故,钥曰:“苏洵有言:有乱之形,无乱之实,是谓将乱,不可以有乱急,不可以无乱弛。”丞相周必大心善之。迁给事中,朱熹以论事忤韩侂胄,除职与郡。钥言:“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筳。”不报。赵汝愚谓人曰:“楼公当今人物也,直恐临事少刚决耳。”及见其持论坚正,叹曰:“吾于是大过所望矣。”宁宗受禅,侂胄以知阁门事与闻传命,颇有弄权之渐,彭龟年力攻之。侂胄转一官,与在京宫观,龟年除待制,与郡。钥与林大中奏,乞留龟年于讲筵,或命侂胄以外祠。龟年竟去。寻知婺州,移宁国府,罢;仍夺职。告老至再,许之。侂胄诛,诏起钥为输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兼翰林
21、侍讲。时钥年过七十,精敏绝人,词头下,立进草,院吏惊诧。位两府者五年,累疏求去。嘉定六年薨,年七十七,赠少师,谥宣献。(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B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C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D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22、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原为天区名,后指尚书省。宋代指礼部,掌管典礼事务、科举及官吏升迁等事。B释奠,古代学校陈设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祭祀典礼。释奠礼属于“君师”之礼。C降兴、嘉定,均为年号。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一个皇帝可以使用多个年号。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生育的皇子公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楼钥学富才高。他的文辞奇伟,应试时虽因犯讳而未能夺得桂冠,却得到考官的赏识;任温州教授时负责修订国家法令。B楼钥治政有方。他对造谣者的处置,既不违背律例,又有效地平息了谣言,使民心安定,也得到了丞相的赞
23、赏。C楼钥优柔寡断。他在朱熹因得罪韩侂胄而被放到外地做官一事上,虽然替朱熹抱不平,却没有向皇帝上奏。D楼钥坚持正义。对于彭龟年因抨击韩侂胄作威作福而被任命为待制去外郡一事,他极力上奏主持公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2)有乱之形,无乱之实,是谓将乱。不可以有乱急,不可以无乱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辛弃疾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注)彩胜:又称幡胜。续汉礼仪志有:“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红旗”句:苏轼上元夜有“牙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沈阳 铁路 实验 中学 2019 2020 年高 语文 10 月月 考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