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浸土选种”是现代农业生产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A 玉米B 茶树C 水稻D 马铃薯2.下图是初中化学中有关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甲、乙均为化合物,则丙不可能为单质B 若甲为碱,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 若该反应是氧化反应,则甲或乙一定为氧气D 若丁为水,则甲、乙至少有一种物质为酸或碱3.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
2、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 只有B C D 4.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一定没有沉淀生成B 一定有氧化物生成C 一定是放热反应D 一定是复分解反应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中和反应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6.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B 有盐和水生
3、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D 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7.以下列举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 食用馒头可以补充糖类B 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C 服用大量含碳酸钙的药物来补钙D 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8.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提示:Ca(OH)2CuSO4=Cu(OH)2CaSO4()A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B 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 用NaOH溶液中和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
4、A 柠檬汁B 苹果汁C 纯净水D 石灰水10.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 O2B CO2C NH3D SO211.下列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错误的是()A 用稀盐酸除铁锈B 冰箱内放置活性炭除异味C 用火碱改良酸性土壤D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12.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物质是()A 生石灰B 硫粉C 浓盐酸D 碳酸氢铵13.酸奶、肥皂水、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14.某同学用pH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实验过程中pH试纸变成蓝色的是()A 雨水p
5、H6B 食醋pH3C 肥皂水pH10D 食盐水pH715.某环保监测站取刚降下的雨水,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雨水酸性逐渐减弱B 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C 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D 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_。(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
6、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_。(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_。17.病人因胃酸(含稀盐酸)过多,服用主要成分含MgCO3和Al(OH)3的药片,可缓解病情。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18.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_。
7、(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性,还可能呈_性。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
8、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20.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实验(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
9、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结论_。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写一组即可)。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理由是_。21.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
10、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有关。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四、计算题(共1小题) 22.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
11、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该土壤加入无色酚酞后显红色,说明土壤显碱性,而以上作物只有玉米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长。2.【答案】B【解析】A项,若甲、乙均为化合物,则丙可能为单质,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物中存在单质的情况,错误;B项,能够跟碱反应的物质很多,并不局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酸和碱 2020 年初 化学 中考 复习 专题 第十 单元 测试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