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年~2020年).doc
《延安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年~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年~2020年).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延安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年2020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 长 :张 宇副组长:郝明建 牛延都 白 浩 杨忠亮 刘有亭 茆永峰 刘胜雄 成 员:黄宇杰贾鸿安 白玉明 高海堂 李海英 曹秀娟 师秀玲 杨海荣 荆峰辉 规划编制小组:组 长:郝明建副组长:茆永峰专业编写人员:杨治国 惠振龙 马 健 高 勇 乔延兰 高彩霞 荆峰辉 吴 涛 呼彬彬 邓宴郦 杨 峰 郭 巍 苗振华 周 林编制单位: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陕西省污染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审核:郝明建 茆永峰审定:张 宇前言“十三五”是延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及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十
2、三五”期间,延安市环境保护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污染减排顺利完成,加强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电磁及辐射污染防治与控制,提升环保系统能力建设,努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特制订延安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目录第一章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1第一节“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1第二节“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8(一)“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 8(二)“十三五”环境保护的机遇 1
3、0第二章确立改善环境质量的奋斗目标 13第一节指导思想 13第二节基本原则 13第三节规划目标 14第三章重点任务 18第一节 源头管控推进绿色发展 18(一)健全环境宏观调控机制 18(二)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19第二节 多措并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0(一)实施区域化大气环境管理。 20(二)提升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 21(三)多渠道协同控制大气污染 22第三节 精细防治提升水环境质量 23(一)全面推进水质改善进程 23(二)分类别做好水体环境保护 24(三)按源头抓好水污染防治 25第四节 分类分级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管控 26(一)摸清土壤污染底数 27(二)分级分类土地管理 27(三)
4、控制多种污染来源 28(四) 开展土地污染治理与修复 29第五节 实施生态保护,加快农村环境整治 29(一)加大重点生态区域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 30(二)开展生态恢复治理 30(三)加快农村环境治理 31第六节 加强风险防控,保障环境安全 32(一)加强核与辐射污染防治,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32(二)提高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水平 33第七节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34第八节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35(一)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35(二)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36(三)应急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36(四)信息和数字化能力建设 37(五)环境保护社会宣传能力建设 37第四章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5、39(一)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防治工程 39(二)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污染防治工程 39(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 40(四)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40(五)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40(六)环境保护教育及宣传工程 41第五章政策引导落实责任保障规划实施 42第一节创新环境保护和管理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42第二节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提高督查工作整体水平 42第三节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加大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督检查 43第四节夯实环境监管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执法效能 44第五节齐抓共管、建立环境优先的综合决策机制 45第六节依托科技支撑,全面实现污染防控及生态建设目标 45第七节加强环
6、境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6第一章 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十二五”时期,全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环保厅的正确指导及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保障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污染减排为主线,围绕“一个确保、两个巩固、三个提高”,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污染减排工作均取得长足的发展,监察、监测、应急、信息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全市环境质量总
7、体保持稳定,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环境权益得以维护,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明显增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1)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坚持以污染减排为抓手,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重点工程减排,推进监督管理减排,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强化考核,将主要污染物减排做为一项刚性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通过五年来的艰苦努力,污染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0年削减14.6%,8.4%,10.2%,14.3%,分别完成“十二五”减排
8、任务的225%、124%、157%、179%。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减排目标任务。(2)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延安市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2011年为316天;2012年为314天;2013年为316天;2014年由于空气质量评价方式由原API评价方式变为AQI评价方式,以及春季干旱少雨风沙扬尘天气的频发等因素,致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52(AQI)天;2015年为282(AQI)天。延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污染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2015年平均值为103微克/立方米,与2011年相比年均值上升了2微克/立方米,与2012年相比年均值上升
9、了17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年均值上升了5微克/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年均值下降了17微克/立方米。各县城空气质量经季度人工监测,继续保持在二级标准。延安市2015年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60%,较2011年提高了40%;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1分贝,比2011年65.2分贝降低了0.1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7分贝,比2011年57.4分贝降低了3.7分贝。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1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黄河流域的9个省控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其中延河(5个)省控断面80%达到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北洛河、清涧河(各1个)省控断面由2011年的类水质
10、改善为2015年的类水质;云岩河、仕望河(各1个)省控断面达到类水质标准。(3)污染治理工程卓有成效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县区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重点镇也开展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日处理能力较“十一五”末增加5.8万吨,达到12.4万吨/日,为污染减排发挥了关键作用。延安市、志丹县、安塞县、延川县、黄陵县、宜川县、黄龙县等污水处理厂已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石油开采、煤炭开发企业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8个,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0.99万吨。延安第二垃圾填埋场已经建成投入运行,12个县城的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稳定,各乡镇建成了简易的垃圾填埋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10年的80%提升到201
11、5年的9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上台阶。“十二五”期间,按期完成国家目标责任书项目工程14个,完成其他重点工程治理项目14个,完成4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黄陵煤矸石电厂3#、4#机组脱硫改造和脱硝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针对我市石油煤炭重典产业类型,突出治理措施创新,提高油矿区环境管理水平。按照“场站清洁文明、污水达标回注、管道安全防护、危废规范处置、应急体系完备、生态植被恢复”六大措施和治理目标,制定了延安市采油污水处理及回注设施运行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了陕北油气开采清洁文明井场验收标准。建成了一批清洁文明井场和污水回注、泥浆处理、闸坝拦污设施。截止2015年底,累计建成323座应急拦污
12、设施,高标准清洁文明井场3.4万个(建成率达到90.1%),污水处理、回注站403座,回注井5905口(石油废水回注量达3370万吨);年管输原油894.07万吨,管输率达到55.4%;建成油泥处理厂13家,年油泥处理量达到8.1万吨,处理钻井岩屑泥浆36.8万吨;植树种草14.38万亩,硬化井场道路11455公里,初步形成了“建一个井场、还一片绿色”的生态建设格局。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十二五”以来,我市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并作为各县区、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五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全
13、面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延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延安市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及延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等文件,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治理措施。坚持选用优质低硫、低灰煤种作为市区和县城的指定煤源,划定城市禁煤区、限煤区,禁煤区除集中供热设施以外全面禁煤,限煤区全部使用指定环保煤种,严控燃杂燃非,确保烟气达标排放。“十二五”以来,我市财政累计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156家单位217台燃煤锅炉的改造。城区天然气锅炉达到721台,使用天然气2.4亿立方米。同时大力发展城区集中供热,南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233.7万平方米。截至“十二五”末,我市城区燃煤量已由
14、高峰时期的每年44万吨降低到25万吨,全市气化率达到38%。到“十二五”末,全市加油站全面供应国汽油和国柴油,市区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辆、市政用车全部实现油改气,建立了环保标志管理流程,制定黄标车限行方案,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62124辆。在住建和城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严格实行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工程和构筑物拆除场地周边围挡、湿法作业。城区实行无尘式清扫保洁,对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实行无害化处理。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环保重点城市前列,被群众称为“圣地蓝”。(4)农村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推进201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面积932.54万亩,占全国退耕还林面积的2.5%
15、、全省的27%。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林草覆盖率达到67.7%;延安市区园林绿地面积1348公顷,新增绿地5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86公顷,新增绿地3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04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9.0%、37.4%和8.6平方米。宝塔区成为全省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吴起县、志丹县完成了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23个,生态村16个;市级生态乡镇79个,生态村595个。“十二五”期间,共争取中省农村环境连片整
16、治专项资金1亿3千万元,对44个乡镇295个行政村进行了以生活污水、垃圾处置、饮用水源保护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一批严重危及群众健康的农村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些村庄的村容村貌和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5)环境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力开展了以流动放射性同位素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共出动检查人员672人次,检查单位213个,处罚单位16家。向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输油处等142家单位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辐射环境监管逐步纳入规范化、常态化。建成投运了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累计集中收集处置医疗废物3389吨。严格规范管理产废、处置企业,强化监督危废安全转移、处置,累计审批危废
17、转移241批,转移危废10.5万吨,全部安全贮存、处置,做到了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6)环境监管能力有所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已建成市级站1个,县级站9个,7家监测站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1家监测站通过标准化建设验收,拥有150名技术人员,监测办公实验用房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各类技术装备近200台(套)。建成10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1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点。建成1个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施的可控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15家,联网率100%;监测排污口24个,在线监测率100%。监管规范高效运行。重新修订了延安市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
18、”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试生产检查、环境监理等工作要求,细化了相关条款的说明和解释。进一步加强与经济部门的沟通联系,关口前移,建立了项目审批部门联动机制,开通了环评“绿色通道”,适当简化环评审批程序,同时下放此类项目的审批权。按照“六个不批”、“三个严格”的要求,切实强化环保准入。“十二五”期间全市依法否决了23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对选址涉及环境敏感区、污染转嫁、污染防治措施不当的项目坚决不批,对没有总量指标或污染物排放量超过地区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全部暂停审批,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了新的污染。开展了以石油煤炭环境、流域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危险废物环境污
19、染、核与辐射环境5个专项整治行动的“环保利剑行动”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61400余人次,检查企业5300余家次,立案查处违反环保法律法规企业870家,累计罚款6420万元,依法行政拘留企业负责人7人,有力保障了我市的环境安全。第二节“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论述,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新常态”的提出,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方向性、决定性和根本性的影响。“十三
20、五”期间延安市的经济增长建设要适应“新常态”,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资源环境要素投入将呈现下降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已全面进入新常态,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带来重大的环境保护政策法制机遇,尤其是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绿色发展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和
21、行动。这些都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十三五”期间环保事业将迎来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意志坚定、定位准确,清醒认识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不断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构筑延安生态安全屏障。(1)减排形势仍然严峻“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面临重大转型,污染减排所面临挑战主要是:第一,随着全市经济增速的换档,环保压力进入调整期。污染减排仍然存在很大压力。第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污染物新增量涨幅进入收窄期。随着
22、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厂的陆续建成投运,将有效削减农村人居生活产生的污染物。第三,能源日益清洁化,排放强度进入回落期。因此,“十三五”全市的污染物减排潜力有限,形势更加严峻。(2)巩固和提高城区空气质量的难度逐年加大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以及民众对生存空间要求的提高,再加之我市三山两河狭长谷河不利污染物扩散的特殊地理结构和新区重点建设项目大面积开工的扬尘污染影响,城区复合型污染进一步加剧,提升空气质量的难度进一步加大。(3)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然薄弱。农村面源污染、生产生活污染问题二次污染现象已然凸显。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
23、弃物排放量增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水安全保障程度低,畜禽粪便处置率很低,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和扭转。(4)以石油污染为主的工业污染更加突出延安地表水污染主要以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为主的有机型污染。油区环境质量存在反弹苗头,清洁文明井场的建设与管护呈现下滑趋向。落地原油、油泥油污、钻井泥浆、废液及岩屑污染的问题依然较突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污染物偷排现象时有发生。(5)环境监管能力仍待提高环保局机构、人员编制、工作条件等硬件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监察与监测部门标准化达标建设、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延安市 三五 环境保护 规划 2016 20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