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章末测试—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随堂练习.docx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章末测试—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章末测试—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随堂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章末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 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 瓶盖起子B. 活动扳手C. 镊子D. 钢铁钳2. 下列关于力做功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做了功B. 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做了功C.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做了功D. 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3.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 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B. 用力举着杠铃不动C.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D. 推着小车前进4. 如图所示,一根粗细不均匀木棒AB在
2、O点被悬挂起来,刚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沿O点竖直将木棒AB锯成AO、OB两段,则() A. AO段重力大B. OB段重力大C. 两段一样重D. 无法判断5. 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为()A. G为4N,弹簧秤读数为5NB. G为9N,弹簧秤读数为10NC. G为10N,弹簧秤读数为5ND. G为9N,弹簧秤读数为5N6.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杠杆仍能平衡B. 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 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 无法判断7. 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
3、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A. 动力臂逐渐变大B. 阻力臂逐渐变大C. 动力F保持不变D. 动力F逐渐减小8.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通过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600N的物体时,悬挂甲、乙两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已知每个滑轮重30N,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甲、F乙的大小分别为()A. F甲=630N,F乙=630NB. F甲=900N,F乙=975NC. F甲=870N,F乙=975ND. F甲=975N,F乙=450N9. 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四个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细绳组成甲、乙两个滑
4、轮组,在各自的自由端施加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相同的重物缓慢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1小于拉力F2B. 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C. 甲、乙两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都是费力机械D. 甲、乙两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10. 如图,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A. B. C. D. 11. 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N的物体缓慢匀速竖直提升3m,人对绳端的拉力F为500N,不计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则()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9m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C. 人通过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章末测试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随堂练习 第十一 机械 测试 教科版八 年级 物理 下册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