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pdf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pdf(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 D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 履 JJ G J1 4 9一2 0 0 6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structureswithspeciallyshapedcolumns2 0 0 6一0 3一0 9发布2 0 0 6一0 8一0 1实施中 华 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structureswithsP eciallyshapedcolunmsJ G J1 4 9一2 0 0 6J5 1 4一2 0 0 6批准部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6年8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6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 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structureswithspeciallyshapedcolumnsJ G J 1 4 9一召0 0 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密云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 0 x11 6 8毫米2 0 0 6年6月第一版1/ 3 2印张:2字数:80千字定疥:统一书号:版权所有2 0 1 3年6月第十三次印刷1 3.
3、0 0元1 5 1 1 21 4 3 1 0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http:/ /www.cabp。网上书店:http:/ /www.china一building.C om。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 1 5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1 4 9一2 0 0 6,自2 0 0 6年8月1日起实施。其 中,第3.3.1、4.1.1、4.2.3、4.2.4、4.3.6、5.3.1、6.1.6、6.2.5、6.2.1 07.02、7.0.3、7.0.4
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设部2 0 0 6年3月9日目次1总则 12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53.1结构体系 53.2结构布置 63.3结构抗震等级 84结构计算分析 1 04.1极 限状态设计 1 04.2荷载和地震作用 1 14.3结构分析模型与计算参数 n4.4水平位移限值 1 35截面设计 1 45 . 1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 45.2异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 85.3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核心 区受剪承载力计算 2 16结构构造 2 66.1一般规定 ,
5、 2 66.2异形柱结构 2 76.3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 , 3 17异形柱结构的施工 3 7附录A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 3 9本规程用词说明 4 1条文说明 4 361总则1.0.1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0.1 0 9,。1 5 9)和8度(0.2 0 9)抗震设计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1.0.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1术语2.1
6、.1异形柱speciallyshapedcolumn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2.1.2异形柱结构structurewithspeciallyshapedcolumns采用异形柱的框架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2.1.3柱截面肢高肢厚比ratioof sectionheighttosectionthicknessofcolumnleg异形柱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G j第 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风、风框架节点左、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呵r、叽对截面形心轴x、y的弯矩设计值;N轴向力设计值;V。柱斜截面剪力设计值;矶张
7、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V j节点核心 区剪力设计值;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应力;asj第j个钢筋单元的应力。2 . 2 . 2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几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方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2 . 2 . 3几何参数a 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柱的全截面面积;A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面积;A s, 第 j 个钢筋单元的面积;A sv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范围内同一截面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A S巧一一节点核心 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b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
8、面高度;bj节点核心 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厚度;d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y箍筋直径;e。附加偏心距;。i初始偏心距;e。轴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e、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y的初始偏心距乏eis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x的初始偏心距;hb梁截面高度;h、一一梁截面有效高度;h。一一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h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h第i层楼层层高;hj节点核心 区的截面高度;hco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有效高度;月一一房屋总高度;H C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l。柱的计算长度;3ra柱截面对垂直于弯矩作用方向形心轴x。一x。的回转半径;、n柱截面最小回转半径;s箍筋间距;X。、矶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
9、形心坐标;X s, 、几第j个钢筋单元的形心坐标;X。、Y 0截面形心坐标;a弯矩作用方向角。2 . 2.4系数及其他久框架柱的剪跨比;久v配箍特征值;肠b节点核心 区剪力增大系数;八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公节点核心 区翼缘影响系数;么节点核心 区截面高度影响系数;氨节点核心 区轴压 比影响系数;从偏心距增大系数;产一一一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内n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P rnax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大配筋率;P v箍筋体积配箍率;介考虑非承重填充墙刚度对结构 自振周期影响的折减系数;nc混凝土单元总数;ns钢筋单元总数。3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3.1结 构 体系3.1.1异形柱结构可采用框
10、架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根据建筑布置及结构受力的需要,异形柱结构中的框架柱,可全部采用异形柱,也可部分采用一般框架柱。当根据建筑功能需要设置底部大空间时,可通过框架底部抽柱并设置转换梁,形成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其结构设计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3.1.2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符合表3.1.2的要求。表3.1.2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m)抗震设计结构体系非抗震设计 1 6 度7度8度0.0 5 92 44 50.1 0 90.1 5 90.2 0 91 2一2 81 8一3 52 1一4 02 4一4 5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 面至 主要
11、 屋 面板板顶 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 顶部分);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 0写时,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可 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3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异形柱结构或I V类场地上的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4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5房屋高度超过表内规定的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3.1.3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不宜超过表3.1.3的限值。表3,1.3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结构体系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6度7度8度0.0 5 90
12、.10 90.15 90.2 0 9框架结构4.543.532.5框架一剪力墙结构554.543.53.1.4异形柱结构体系应通过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对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异形柱结构中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形式;2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不应采用多塔、连体和错层等复杂结构形式,也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3异形柱结构的楼梯间、电梯井应根据建筑布置及结构抗侧向作用的需要,合理地布置剪力墙或一般框架柱;4异形柱结构的柱、梁、剪力墙均应采用现浇结构。3.1.5异形柱结构的填充墙与隔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填充墙与隔墙应优先采用
13、轻质墙体材料,根据不同条件选用非承重砌体或墙板;2墙体厚度应与异形柱柱肢厚度协调一致,墙身应满足保温、隔热、节能、隔声、防水和防火等要求;3填充墙和隔墙的布置、材料强度和连接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3.2结 构布置3.2.1异形柱结构宜采用规则的结构设计方案。抗震设计的异形柱结构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结构设计方案。3.2.2抗震设计时,对不规则异形柱结构的定义和设计要求,6除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第3.2.4条和第3.2.5条的有关规定。3.2.3异形柱结构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异形柱结构的一个独立单元内,结构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
14、,减少偏心,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均匀;2异形柱结构的框架纵、横柱网轴线宜分别对齐拉通;异形柱截面肢厚中心线宜与框架梁及剪力墙中心线对齐;3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表3.2.3的限值(取表中两个数值的较小值),当剪力墙之间的楼盖、屋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间距应比表中限值适当减小。当剪力墙间距超过限值时,在结构计算中应计人楼盖、屋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底部抽柱带转换层异形柱结构的剪力墙间距宜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有关规定。表3.2.3异形柱结构的剪力墙最大 间距(m)楼盖、屋盖类型习 卜 抗震设计抗震设计6度7度8度O,0 5 90.1 0 90.1 5 90.2 0 9现浇4.S
15、 B,5 54.O B,5 03.S B,4 53.O B,4 02.S B,3 5装配整体3.O B,4 52.7 B,4 02.S B,3 52.Z B,3 02.O B,2 5注:1表中B为楼盖宽度(m);2现浇层厚度不小于6 0 mm的叠合楼板可作为现浇板考虑。3.2.4异形柱结构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的立 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均匀,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2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的突变,竖向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不宜在同一楼层变化;3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剪力墙应上下对齐连续贯通房屋全高。73.2.5不规则的异形柱结
16、构,其抗震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 5;2楼层承载力突变时,其薄弱层地震剪力应乘以1.2 0的增大系数;楼层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 5%;3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底部抽柱带转换层异形柱结构)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 5?1.5的增大系数;4受力复杂部位的异形柱,宜采用一般框架柱。3.3结构抗震等级3.3.1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应根据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按表3.3.1的规定采用不 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表3.
17、3.1异形柱结构的抗震等级结 构 体系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0.0 5 90.1 0 90.1 5 90.2 0 9框架结构高度(m)蕊2 12 1镇2 12 1镇1 81 8簇1 2框架四三(二)二(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高度(m) (3 03 0成3 03 0簇3 03 0镇2 8框架四三(二)二(二)剪力墙二(二)二(一)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 面板板顶的高度 (不包括局部突出屋 顶部分);2建筑场地为 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3对7度 (0.1 5幻 时建 于 l、W类场地的异 形柱框架结
18、构和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应按表中括号内所示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4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线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3.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 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3.3.3当异形柱结构的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 固端时,地下一层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的相应等级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4结构计算分析4.1极限状态设计4.1.1居住建筑异形柱结构的安全等级应采用二级。4.1.2异形柱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 0年。4.
19、1.3异形柱结构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和验算。4.1.4异形柱结构中异形柱正截面、斜截面及梁柱节点承载力应按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进行计算;其他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遵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1.5异形柱结构构件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无地震作用组合:凡S镇R( 4.1.5一1 )有地震作用组合:S镇R玩亡4 - . 1.5一2 )式中凡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 0 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 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和安全等级划分,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
20、统一标准 G B50 0 0 8有关规定采用;S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此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4.1.6异形柱结构的构件截面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分析及作用效应组合,并取最不利的作用效应组合作为设计的依据。4.1.7异形柱结构应进行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4.2荷载和地震作用4.2.1异形柱结构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及雪荷载等取值及组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 B50 0 0 9的有关规定。4.2.2异形柱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 0 0 1 1的
21、有关规定确定;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地 区,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4.2.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 (0.1 0 9、0.1 5 9)及8度(0.2 0 9)的异形柱结构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4.2.4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 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7度 (0.1 5 9)及8度(0.2 0 9)时尚应对与主轴成4 5。方向进行补充验算;2在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应计入扭转影响;对扭转不规则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
22、下的扭转影响。4.2.5异形柱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不规则的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采用扭转藕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3结构分析模型与计算参数4.3.1在竖向荷载、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4.3.2异形柱结构的分析模型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异形柱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分析应采用空间分析模型,可选择空间杆系模型、空间杆一薄壁杆系模型、空间杆一墙板元模型或其他组合1 1有限元等分析模型。规则结构初步设计时,也可采用平面结构空间协 同模型估算。4.3.3异形柱结构按空间
23、分析模型计算时,应考虑下列变形:梁的弯曲、剪切、扭转变形,必要时考虑轴向变形;柱的弯曲、剪切、轴向、扭转变形;剪力墙的弯曲、剪切、轴向、扭转变形,当采用薄壁杆系分析模型时,还应考虑翘曲变形。4.3.4异形柱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可假定楼板在其 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并应在设计中采取措施保证楼板平面内的整体刚度。对楼板大洞口的不规则类型,计算时应考虑楼板平面内的变形,或对采用楼板平面内无限刚性假定的计算结果进行适 当调整。4.3.5异形柱结构 内力与位移计算时,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梁端负弯矩和跨中正弯矩调幅系数、扭矩折减系数、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的取值,以及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调
24、整要求,可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按一般混凝土结构的有关规定采用。4.3.6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 用的结构 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填充墙体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予 以折减。4.3.7异形柱结构的计算 自振周期折减系数介 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框架结构可取0.6 0一。7 5;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可取0.7 0一0.85。4.3.8设计中所采用的异形柱结构分析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软件应经考核验证和正式鉴定,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4.4水平位移限值4.4.1在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
25、求:u。镇氏h(4.4.1)式中ue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0 e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按表4.4.1采用;h-计算楼层层高。表4.4.1异形柱结构弹性层 间位移角限值结构体系0 e框架结构1/6 0 0(1/7 0 0)框架一剪力墙结构1/85 0(1/9 5 0)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4.4.2 7度抗震设计时,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层数为1 0层及1 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 8m的竖向不规则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宜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弹塑性变形的计算方法,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混凝土 异形 结构 技术规程 JGJ149 200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