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导学案及答案 .pdf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导学案及答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导学案及答案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师说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学习第 2.3.4 自然段,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2.借鉴本文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的议论方法,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3. 深入学习韩愈尊师重道的论述,树立谦虚学习的风气。【学习重点】1.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学习。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的掌握和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学习难点】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学法指导】诵读法分析讨论法【知识链接】关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资料 孔子师郯子。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杜预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
2、(杜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在四夷,犹信。” 孔子师苌弘、老聃。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按: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天运篇) 孔子师师襄。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3、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师师襄的故事,又见孔子家语韩诗外传淮南子)韩愈与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由韩愈提出来的。他所谓的“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
4、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唐初,承六朝之弊,文风浮靡,言之无物,虽有陈子昂、李华、独孤及、肖颖士、梁肃等人反对,但效果不大。直到韩愈、柳宗元,由于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均有巨大成就,才掀起一个“古文运动”,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种“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以复古为解放,目的在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只要看韩愈主张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去”,学习古人文章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就可见这实际上是一种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至于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近代学者多加诟病,但在当时却有着“攘斥佛老” ,反对藩镇割据, 维护全国统一的作用,是有积极
5、意义的。 韩愈在文学上的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后世称韩、柳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文集里。【学习过程】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自读并翻译第二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一词多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或师焉,或不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惑:于其身也,则耻
6、师焉,惑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故之圣人 /今之众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士大夫之族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词类活用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不耻相师位卑则足羞2.翻译下列句子: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句读
7、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内容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吗?在本段论述中,作者情感有什么变化?请根据语气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来分析。小结本段:二 学习第三段: 1. 自读并翻译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一词多义师: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三人行,则必有我
8、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不必贤于弟子(2)词类活用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2.翻译下列句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内容学习:(1)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2)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三 学习第四段:1. 自读并翻译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于:不拘于时学于余2. 翻译下列句子:(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9、- - - - - -第 3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内容学习:(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四写作特点: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2论证上有破有立。3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同步练习】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 分)1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方法)D余嘉其能行古道。(从师学习的风尚)2下列句子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今王鼓乐于此C置人所罾鱼腹
10、中D将军身披坚执锐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 学者 必有师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C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4下列句中加粗字与“而耻学于师”中“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 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兼百花之 长而各去其 短C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D成以其小, 劣之5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C彼与彼
11、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
12、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且庸人尚 羞之,况于将相乎 B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说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导学案及答案 2022 年高 语文 必修 导学案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