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ppt课件.ppt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ppt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都市化,是英文词Urbanization的不同译法。Urban(城市)是Rural(农村)的反义词,除农村居民点外,镇及镇以上的各级居民点都属于Urban Place(城镇地区),既包括City,也包括Town,因此将Urbanization译作城镇化可能更为全面。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发生转变的过程,是非农产业的集中化、集约化、高效化以及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究竟源于何处?从何时开始?对此理论界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一种是“城乡分离城乡分离论论”,即认为自有城市,即认为自有城市
2、之初就有城市化进程,之初就有城市化进程,如英国经济学家巴顿提如英国经济学家巴顿提出:出:“在公元前六千年在公元前六千年已经开始城市化。已经开始城市化。”欧欧美一些学者多持此观点;美一些学者多持此观点; 另一种是另一种是“产业革产业革命推动论命推动论”,即认为真,即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只是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只是在在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以后才出现的。城市命以后才出现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社化是工业化的产物,社会化机器大工业这台强会化机器大工业这台强大的马达驱动了城市化大的马达驱动了城市化的滚滚车轮。的滚滚车轮。 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是“乡村在
3、经济上统治城市”,“真正的大城市在这里只能看作王公的营垒和经济结构上的赘疣”,因为它们是“以土地财产和农业劳动为基础的城市”,在城乡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农村居于主导地位。 目前通常采用的有以下三种指标:(1)城市人口比重指标。城市人口比重指标。 即城市化水平是指某一地区内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U U Y= = U+R NY城市化水平 R农村人口U城市人口 N 区域总人口(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 即某一地区内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其城市化水平。 (3)城市用地比重指标。城市用地比重指标。 即以某一区域内的城市建成区用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当地的城市化水平。
4、 由于单一指标法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难以全面考察城市化的进程,因此不少学者提出了以多项指标综合衡量城市化。日本的日本的“东洋经济新报社东洋经济新报社”在在地域经济总览地域经济总览中,就以中,就以10项指标来测算项指标来测算“城市城市成长力系数成长力系数”;地区总人口;地方财政年度支出额;制造业从业人数;商业从业;地区总人口;地方财政年度支出额;制造业从业人数;商业从业人数;工业生产总值;批发业总额;零售业总额;住宅建筑总面积;储蓄额;电话人数;工业生产总值;批发业总额;零售业总额;住宅建筑总面积;储蓄额;电话普及率。计算方法是:两个不同时期上述普及率。计算方法是:两个不同时期上述10项指标的
5、增减额,除以各项指标的全项指标的增减额,除以各项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再将所得标准值算术平均,所得结果即为该城市的成长力系数。国平均水平,再将所得标准值算术平均,所得结果即为该城市的成长力系数。 (1)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2)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3)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4)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5)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工业化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城市革命,是因为它所工业化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而深
6、刻的城市革命,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几个特殊经济本性使然,即所谓的具有的几个特殊经济本性使然,即所谓的“最低临界值原则最低临界值原则”、“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和、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 (1)最低临界值原则。最低临界值原则。是为新建或扩建一个工厂需要有一个最低销售额的支持,只要达到这个临界线,那么投资者就可能会因有利可图而作出投资决策,这就保证了一定规模市场的发育。,越容易吸引企业投资,因此工业也趋向于集中,这就使城市发展成为可能。也就是说,人口越集中的地方,越容易吸引企业投资,因此工业也趋向于集中,这就使城市发展成为可能(2)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
7、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 “棘轮棘轮”是机械传动装置的一种,其特点是只能朝某是机械传动装置的一种,其特点是只能朝某一方向运动而不能逆向运行。该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一方向运动而不能逆向运行。该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未来所作出的决策是以这个城市现在必须提供什么民对未来所作出的决策是以这个城市现在必须提供什么为基础的。也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状况,为基础的。也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状况,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那么一个工业实力雄厚、基础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那么一个工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总会比一块一无所有的空地能为新工设施良好的城市,总会比一块一无所有的空地能为新工业提供更
8、好的温床。这就促使了城市经济规模的自我生长。业提供更好的温床。这就促使了城市经济规模的自我生长。 (3)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 它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看作一种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依它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看作一种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发展阶段,具体作用关系如图赖于前一发展阶段,具体作用关系如图21所示。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所示。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工业不断得到发展。工业不断得到发展。 就业增加人口增多建立更好的基础设
9、施消费品工业与服务业发展 税收增多城市扩大对外贸易扩大地方财富增加 图2-1 循环累计因果关系新工业建立 以美国为例,从以美国为例,从17901790年至年至19501950年的年的160160年间,美国的城市年间,美国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变动曲线,就是两条几乎平行的曲线,详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变动曲线,就是两条几乎平行的曲线,详见图见图2 21 1。 图2-1 美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变动曲线 据测算,发达国家据测算,发达国家18201950年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年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系数,达到了关系数,达到了+0.997的高度。事实证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的高度。事实证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
10、推动力量是十分惊人的。动力量是十分惊人的。 100908070605040302010%工业化率城市化率 1800 1850 1900 1950 年份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随着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开始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随着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开始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而一跃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城市化的而一跃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城市化的“接力棒接力棒”从此传到了第三产业的身从此传到了第三产业的身上上, ,并由它继续推动下去。这种后续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并由它继续推动下去。这种后续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生产配
11、套性服务的增加。生产配套性服务的增加。 (2)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诸多动力机制当中,可以分解出两大基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诸多动力机制当中,可以分解出两大基本力量,即以农业发展为代表的农村本力量,即以农业发展为代表的农村“推力推力”,和由工业化与第,和由工业化与第三产业为代表的城市三产业为代表的城市“拉力拉力”。这两股力量一。这两股力量一“推推”一一“拉拉”,使得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不可避免地发生和发展着。使得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不可避免地发生和发展着。 (1)工业的轻、重比例与城市化。工业的轻、重比例与城市化。 根据马克思的根据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
12、成”原理,资本有机构原理,资本有机构成越高,一定资本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就越低;反之,成越高,一定资本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一般说来,轻工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则越高。一般说来,轻工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而重工业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而重工业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高。因此,轻、重工业的不同比例,就资本有机构成高。因此,轻、重工业的不同比例,就影响着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不同,从而引起城市化的影响着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不同,从而引起城市化的水平与速度的差异。水平与速度的差异。 从国际上看,韩国自从国际上看,韩国自1953年开始曾实施优先发
13、展轻工业年开始曾实施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战略,这种战略大大加强了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使韩的战略,这种战略大大加强了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使韩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印度则相反,照搬前苏联等社会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印度则相反,照搬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模式,选择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印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模式,选择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重工业的发展就是工业化的同义语重工业的发展就是工业化的同义语”,结果印度资本实际吸纳的劳动力远少于其应当吸纳的部分,城结果印度资本实际吸纳的劳动力远少于其应当吸纳的部分,城市化水平提高极为缓慢。市化水
14、平提高极为缓慢。 (2)经济的内、外向度与城市化。经济的内、外向度与城市化。 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进口替代进口替代”与与“出口导向出口导向”两种,两种,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一种是一种内向型的工业化道路,是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满足国内需求,取代进口内向型的工业化道路,是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满足国内需求,取代进口货,并以此来逐步实现工业化;而货,并以此来逐步实现工业化;而出口导向出口导向则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并将其产则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并将其产品投入国际市场,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业和矿产等初级品的出口,以品投入国际市场,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业和矿产等初级品的出
15、口,以推动工业化的进程。进口替代内向度高,城市的开放性小,生产要素的区际流推动工业化的进程。进口替代内向度高,城市的开放性小,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滞缓,城镇的动力机制较弱,因而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较低。据统计,发展中动滞缓,城镇的动力机制较弱,因而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较低。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替代阶段,工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一般只有国家在进口替代阶段,工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一般只有2.53.0,与人,与人口增长差不多;而出口导向则外向度高,城市的开放性大,生产要素在区际之口增长差不多;而出口导向则外向度高,城市的开放性大,生产要素在区际之间的流动频繁而量多,城镇的动力机制较强,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在此阶
16、段间的流动频繁而量多,城镇的动力机制较强,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在此阶段工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普遍达到工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普遍达到56,几乎是进口替代阶段的两倍。,几乎是进口替代阶段的两倍。 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成果的普遍推广和应用,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增长
17、;同时深刻地改变产业结构、劳动组织结构和物质空间结构,影响城市化进程。在众多的新技术当中,对于城市化最具实质促进意义的有三项: 其一,是先进的农业技术。其一,是先进的农业技术。 其二,是便捷的运输技术。其二,是便捷的运输技术。 其三、是发达的通讯技术。其三、是发达的通讯技术。 图 2-2 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姆(RayMNortham)发现,发现,对于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对于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可以概括为一条稍被拉的轨迹,可以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平的S型曲线,见图型曲线,见图2-4所示。但所示。但他没有具体给出这条曲线的数学他
18、没有具体给出这条曲线的数学模型。模型。为什么城市化进程会形成如此有规律的S型曲线呢?可以做多种解释,如英国范登堡提出的“城市发展阶段说”、美国刘易斯提出的“城市周期发展规律说”、以及“产业结构变动说”、“人口转变说”等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呈S型运动。 所谓所谓“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定律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定律”,是指城市化达到一定,是指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水平时( (例如例如20203030) ),城市文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文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在社会而在社会( (国家或地区国家或地区) )范围内的普及加快,享受城市文明的范围内的普及加快,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经济学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