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pdf
《2022年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1、 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状态改变的结果) ;分子间有分子间作用(范德华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O2、Cl2、S、惰性气体等) ;气态氢化物;酸酐(SiO2除外);酸类和大多数有机物等。2、 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拆分和化合,是原子运动形态的变化原子有一定的种类、大小和质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间也有一定间隔;原子不停
2、地运动着;原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SiC)等。3、 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a、Fe3、 H3O、NH4、Ag(NH3)2等;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Cl、S2、OH、SO42、Fe(CN)63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类(AlCl3等除外);强碱类和低价金属氧化物等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注意】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离子和原子在结构(电子排布、电性、半径)和性质(颜色,对某物质的不同反应情况,氧化性或还原性等)上均不相同。阳离子原子阴离子(简单
3、阳、阴离子)(二)物质的分类1、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的)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元素存在状态游离态在单质中的元素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素异形体,常有下列三种形成方式: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O2、O3;白磷( P4)和红磷等晶体晶格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晶体晶格的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如正交硫和单斜硫化合态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注意】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可从概念、含义、应用范围等方面加以区别。( 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理变化和化
4、学变化的比较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得 ne失 ne得 ne失 ne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实质只是分子(原子或离子)间距离变化(聚集状态) ,分子组成、性质不变 分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变化,原子重新组合,但原子种类、数目不变伴随现象物质形状、状态改变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范围蒸发、冷凝、熔化、液化、汽化、升华、变形等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燃烧、风化、脱水、氧化、还原等区别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
5、定有化学变化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物质的性质(四)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有无升降,这是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2、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间的关系可用以下两条线掌握概念升失还还氧氧元素化合原子失去物质是还原剂具元素被还原剂的产物价升高电子还原剂有还原性氧化是氧化产物降得氧氧还还元素化合原子得到物质是氧化剂具元素被氧化剂的产物价降低电子氧化剂有氧化性还原是还原产物3、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判断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如Fe3、H2SO4分子中 6 价硫元素;元素为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如 Fe、S
6、2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 Fe2+、SO2、S 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gCu2Al3K。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卤素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 Br ClF。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如F2和 H2混合在暗处就能剧烈化合而爆炸,而 I2与 H2需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才能缓慢化合,因而 F2的氧化性比 I2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
7、,如有两种金属M 和N 均能与水反应,M 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而N 需在高温下才能与水蒸气反应,由此判断M 的还原性比N 强。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还原剂 A氧化剂B氧化产物a还原产物b,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氧化性: Ba 还原性: Ab 如:由 2Fe2Br2 2Fe32Br可知氧化性: Br2Fe3;还原性: Fe2Br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可根据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不同来判断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 一般规律是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同理当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
8、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氯气、硫两种氧化剂分别与同一还原剂铁起反应,氯气可把铁氧化为FeCl3,而硫只能把铁氧化为FeS,由此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注意】还原性的强弱是指物质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失电子数目无关。如Na 的还原性强于 Al,而 Na失 eNa,Al失 3eAl3,Al 失电子数比Na 多。同理,氧化性的强弱是指物质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得电子数目无关。如氧化性F2O2,则 F2得 2e2F,O2得 4e2O2,O2得电子数比F2多。4、 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原理: 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或得电子) 的数值与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失
9、电子)的数值相等。步骤: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并列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简称标价态)步骤:分别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数值(或失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降低数值(或得电子数) 。 (简称定得失)步骤:求化合价升降值(或得失电子数目)的最小公倍数。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步骤: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五)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即为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有沉淀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依据书后物质的溶解性表判断,还有以下物质不溶于水: CaF2、CaC2O4(草酸钙)等。有气体生成。如CO322H CO2 H
10、2O 有弱电解质生成。如弱碱NH3 H2O;弱酸HF 、HClO 、 H2S、H3PO4等;还有水、(CH3COO)2Pb、Ag(NH3)2、Fe(SCN)2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与 I在溶液中不能共存,2 Fe3 2I 2Fe2I2S2、SO32、H三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2 S2SO326H 3S 3H2O 等2、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CuH2SO4(浓 );NH4Cl(固)Ca(OH)2;CH2SO4(浓)反应; NaCl(固)H2SO4(浓),均因无自由移动离子参加反应,故不可写离子方程式。有
11、离子生成的反应可以写离子方程式,如钠和水、铜和浓硫酸、SO2通入溴水里、碳酸钙溶于乙酸等。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成化学式。如: SO2和 NaOH 溶液反应: SO22OH SO32H2O 或 SO2OH HSO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CO3H H2OCO2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Ca(OH)2中通入少量CO2,离子方程式为: Ca2 2OHCO2 CaCO3 H2O;Ca(OH)2中通入过量C
12、O2,离子方程式为: OHCO2 HCO3。对于生成物是易溶于水的气体,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如 NaOH 溶液和 NH4Cl 溶液的反应,当浓度不大,又不加热时,离子方程式为:NH4OH NH3 H2O; 当为浓溶液, 又加热时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 H2O 对微溶物(通常指CaSO4、Ca(OH)2、Ag2SO4、MgCO3等)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当反应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应写成离子,如盐酸加入澄清石灰水:HOH H2O;当反应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Ca(OH)2CO32 CaCO32OH;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
13、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2AgSO42 Ag2SO4。对于中强酸(H3PO4、 H2SO3等)在离子方程式中写化学式。具有强氧化性的微粒与强还原性微粒相遇时,首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只简单地考虑复分解反应。3、 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几种情况H与所有弱酸阴离子和OH不能大量共存,因生成弱电解质(弱酸)和水。OH与所有弱碱阳离子、H、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因生成弱碱、弱酸盐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沉淀和气体者不能大量共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 S2,Fe2与 NO3(H) ,S2与SO32(H)等。某些弱酸
14、根与弱碱根不能大量共存,如S2、HCO3、AlO2、CO32与 Fe3、Al3等不共存。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 SCN、Ag与 NH3 H2O。Al3与 AlO2、NH4+与 AlO2、NH4+与 SiO32不能大量共存。注意有色离子 (有时作为试题附加条件):Cu2(蓝色)、Fe3(棕黄色)、MnO4(紫色)、Fe(SCN)2(红色)等。(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热化学方程式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意事项。 H 写在方程式右边或下边,两者之间用“;”隔开,放出热量H 为“”,吸收热量H 为“”。要注明反应物和生
15、成物的状态。固体用符号符号“s”表示、液体用符号“l”表示,气体用符号“ g”表示。热化学方程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 它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H 也不同。2、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反应热物质的量1mol 物质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根据盖斯定律: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某种物质的状态或晶型不同会引起反应热的差异,根据盖斯定律, 可将
16、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后,根据反应过程的反应热比较其大小。物质的量不同引起的反应热差异,可根据反应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比较。(七)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mol)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它的物理意义是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关系正如时间和秒、长度和米、电流和安培的关系,不能混用。使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时的注意事项“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如“时间”拆开表明的意义也就变了。写成“物质的质量” 、 “物质量”、 “物质的数量”也都不对。不能理解为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摩尔是用来表示微观粒子(原子
17、、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它们特定组合的物质的量的单位,它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体,如不能说1mol 苹果等。使用摩尔时, 应注明粒子的化学式,而不能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目的是避免指代不清引起混淆。例如:使用1mol 氧就会含义不清,究竟是指1mol O 还是1mol O2呢?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重要推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mol)1 摩固体、液体体积不同,因为固体、液体里分子、原子、离子间距离小,其体积主要决定于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的直径大小,而不同的分子、原子、离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因而所占体积不同。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这平均距离又主要取决于
18、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因此当温度、压强相同时,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大致相同,其所占体积相同。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压强下,同体积的气体中含有相同分子数定义中的“四个同” ,如有“三个同”成立,第四个“同”才能成立。3、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同温、同压:同温、同体积:同温、同压、等质量:同温、同压、同体积:(八)溶液和胶体胶体定义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 m 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胶体的类型气溶胶:烟、云、雾。液溶胶: AgI 水溶胶、 Fe(OH)3等。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V1V2n1n2N1N2P1P2n1n2N1N2m1m2M1M212V1V2M2M121精选学习资料 - -
19、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渗析因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此袋放在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常用于精制某些胶体。胶体的制备方法物理分散法:把难溶于水的物质颗粒分散成1nm100nm 的胶粒溶于水,如研磨分散法。化学凝聚法:通过复分解反应使产物分子逐步凝聚为胶体。如: AgNO3KI AgI(胶体 ) KNO3 FeCl33H2Oe(OH)3(胶体 )3HCl 等等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让光线透过胶体时由于胶体微粒对光线有散射作用,所以从入射光的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2022 年高 化学 知识点 归纳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