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史考试重点整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西方思想史考试重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思想史考试重点整理.doc(1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西方思想史考试重点整理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章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1.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答: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特定的研究主体和范围;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2. 智者学派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思想。主要人物:普罗塔哥拉(智者学派的开创者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他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三个比较重要的主张
2、:1、提出了人类社会和国家起源的假说2、主张平等、民主,主张建立法制3、应当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高尔吉亚(演说家、政治活动家。观点男主外女主内治理国家是男人的事),、(提出一种彻底的平等观点,包括奴隶主和奴隶)政治观点:1研究对象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至对人和社会的研究,以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政治、法律问题。2自然与约定(法律)的关系。3关于平等的思想3.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及评价。政治思想:(1)治理国家的人应当是懂得治国艺术的人,应当由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即贤人政治。(2)判断真理要靠知识,而不能靠多数。(3)公民必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律如契约,遵守法律就是遵守契约,破坏法律就是破
3、坏契约。(4)反对主专政、豪富专政,主张贵族政体和贤人政治。(5)城邦应注重教育,通过教育来培养公民的美德。评价:不是系统的政治理论,但他的思想对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等以及整个西方的政治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4. 柏拉图的著作、主要思想及评价。(理想国 哲学王的思想)著作:柏拉图一生著作很多,他的著作一般采用对话的形式写成,特别是常常以苏格拉底的名义,阐述自己的思想,流传至今的尚有40余部对话集。其中直接涉及政治思想的著作有理想国(国家篇共和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主要思想:(一)理念论哲学基础1在理念来源问题上他认为理念来自于人类不朽的灵魂之中;2静思默念获得理念。(二)理
4、想的国家(正义的城邦)1关于城邦的产生:城邦的起源于社会分工2分工模式:A统治者 理性(天性) 智慧(特征)B保卫者 意志(激情)勇敢 C生产者 欲望 节制 3对分工合理性的论证 4正义的国家: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三)哲学家执政的思想(哲学王的思想)理想国的核心内容:A选择哲学家当统治者的原因:认为他们有知识,“美德即知识”。B对城邦的改造,具体措施:建立和维护社会分工制度,废除私有制实行共和,主张实行公妻制,教育对所有雅典公民。C怎么来选择哲学王:优良基因、从小进行教育、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四)政体思想柏拉图把他所设计的由哲学家执政的国家
5、称为“贤人政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贵族政治”。哲学家统治是最好的政体。但是,柏拉图承认,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四种变态政体,依照优劣次序分别是:荣誉政体(军阀政体、武力政体);寡头政体(富豪政体、财阀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专制政体、暴君政体)。在政治家篇中,他按统治者是否依法统治而把政体区分为两类,即:守法的(正常政体):王制贤人制民主制;不守法的(变态政体):民主制(暴民制)寡头制僭主制。认为政体是循环的,政体循环理论。(五)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强调法制 接受了有限的民主制即混合政体 在社会经济自制度方面,土地应分给平民耕种,但所有权归国家即公有私用。(六)教育思想 评价:1重
6、大贡献在与把哲学和现实结合起来; 2对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西方政治思想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3他是西方空想主义的始祖,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4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他可是称得上文化专制的始作俑者。5.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主要思想及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政治学)著作:里士多德一生著述非常丰富。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的书目共有154种383卷。可惜大部分都佚失了。主要的政治学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家政学,广泛涉及政治思想的著作还有尼各马科伦理学、修辞学。主要思想:1哲学基础:四因说(事物发展四个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2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n(人是天生
7、的政治动物) (一)城邦(国家)产生的原因(自然的产物)首先,亚里士多德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去探讨城邦(国家)形成的原因。其次,亚里士多德在分析城邦产生的原因时,把城邦(国家)看成是人们生活的最终目标。n n (二)城邦(国家)产生的过程: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国家)在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社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即城邦(国家),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体现。 n n (三)城邦的本质 :城邦从本质上说是多元而非整齐划一的,是所有公民共同参与其中的共同体。因此,城邦就是公民的自治团体,它在本性上就是民主的。公民是享受政治权利的人,城邦是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n (四)城邦的目的(最求最高的善
8、:外物、躯体、灵魂诸善)n 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互相损害等等,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通过城邦协调各个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3政体分类(一)政体的概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体”一词与“政治制度”、“政治形式”、“宪法”、“宪政”、“城邦形式”等词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含义互通的。他所说的政体,就是对城邦中的各种官职,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官职的某种制度或安排。亚里士多德语 n n (二)划分政体的标准;第一,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第二,根据统治者的目的,即统治者是只照顾统治者自身的利益还是照顾到全邦的公共利益。据此,亚里士多
9、德把政体分为正常政体和变态政体。n 正常政体包括: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包括: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5理想城邦的特征n (一)中产阶级掌权与轮番为治:为了体现正义、实现长治久安,亚里士多德认为,最理想的政体应该以“中庸”为原则,应该由中产阶级来执掌政权并且建立一个共和政体。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既然是人类本性使然,那么,每个公民在本性上就应该参与政治。(二)财产私有公用评价:1是政治学的创始人;2确定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对后世政治思想影响深远。6.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异同。答:(一)不同点: (1)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理性的色彩,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有现实主义色彩
10、 (2)柏拉图主张建立混合政体,主张君主制的智慧和民主制的自由混合起来,亚里士多德主张建立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国政体,以中庸为原则,以讲述主体公民的利益为宗旨,以法治原则为手段 (3)柏拉图的正义论实质是另一种等级正义,是建立在将社会和公民分为三个不同等级基础上的正义,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实质在于平等的公正,是一种公民都能享有的正义 (二)相同点:二者的法治论都认为法律是比较好的统治方式,都认为法律是有普遍性、权威性、正义性,都认为应根据全体公民的利益来制定法律7. 名词解释:智者学派 “智者”原是泛指有才智及某种技能专长的人。到公元前5 至前4 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批周游于各城邦,收取费用,
11、授徒讲学,教授修辞学、论辩术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在这批人中产生了不少出色的哲学家,因此称为“智者学派”,不是思想统一的学派,但他们是在希腊政治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后来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出发点和思想源泉,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安提丰;主要观点有:1研究对象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至对人和社会的研究,以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政治、法律问题。2自然与约定(法律)的关系。3关于平等的思想第二章 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1. 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答:1突破了狭隘的城邦观念,共和国思想取代了古希腊的城邦观念;2由于帝国的建立,集体主义政治观被个人
12、主义取代,并产生一种新的观念:种族平等和世界主义的观念。3罗马人是一个重实际,轻理论的民族,因此缺乏独立的思想体系,实践色彩浓厚。4罗马法学对于政治思想有很大影响,此时期政治思想被称为 法学政治观5罗马的政治思想是沟通近代思想的中介。2. 斯多葛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芝诺)。代表人物:芝诺(飞矢不动)主要思想:1最早提出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n 2提出了人的精神自由思想(人生的目的:有德行的生活,与自然一致。人生的方式:顺从自己的本性,即为自由人。自由与人的外在境遇无关)n 3、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是由理性的。适用于奴隶和外邦人)4最好的政体是混合政体(平民、贵族、国王) n3.
13、波利比阿的思想。(历史)波利比阿认为,罗马人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政治体制,即混合政体(起分权和制约的作用执政官、元老院、平民大会)。n 波利比阿已经意识到:国家政治权力内部应该有一个互相制衡、分工合作的机制。循环政体,有机体,六种(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4. 西塞罗的政治思想。(论共和国论法律)答:(1)关于神是最高的主宰,相信天道神恩。(2)关于自然法 认为自然法是最高的理性是自然的权利,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高于一切人们立法的权威,不具有强制性,成文法依据自然法而定,具有强制性。西塞罗认为,自然法就是植根于自然、与自然相一致或来自于宇宙的
14、内在准则。它永恒存在,普遍有效。n n (3)关于国家 一方面承认国家是人类出于生活上的需要,自然而然发展而来的;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国家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之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源自于人们的共同约定。政府爸妈不的法律是为了使人们幸福安全,制定法律要以自然法为基础,判定法律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也是自然法。(4)关于平等的思想n 西塞罗认为,理性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最根本区别,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既然如此,并且人类具有共同的理性,那么人类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平等的,至少在法律面前应当是平等的。n 西塞罗还强调,现实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也意味着任何人不应该享有特权。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就是不应该
15、有个人例外的法律,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n n (5)关于政体的思想n 认为最合理的政体是共和政体,认为官吏应该依法享有权利,对官吏权利要加以限制。共和制下,执政官是由人民选举出来的,他要依法行使权力。执政官与君主的最大区别在于,执政官的权力不能高于一切,执政官要依法行事。5. 罗马法学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答:(1)在罗马法和法学家的理论中,首次形成权利的概念。(2)罗马法引进和发展了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3)罗马法为政治学提供了一种权利思维方式。6.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上帝之城)答:(1)信仰高于理性(相信圣经的绝对权威,理性必须服从于信仰) (2)提出双城理论 (国家由所爱的食物一
16、致而联合起来的理性动物的共同体)世界上存在着“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前者指基督教会,后者指罗马帝国和一切异教的国家。(3)奴役是必须的是对现实统治合法性进行批判。(奴役是对原罪的惩罚,世人无平等)(4)信仰自由,人有自由是对上帝信仰的自由。7. 名词解释:斯多葛派 是希腊化时代一个有极大影响的思想派别,被认为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期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的创始人是芝诺,在公元前300年在雅典的一个画廊里聚徒讲学,他创立的学派由此得名。晚期主要流传于罗马帝国,核心思想是伦理哲学,主要政治思想是:自然法、人的精神自由、人人平等的思想,他认为混合政体
17、是最好的政体。波利比阿 希腊麦佳罗城邦人(前 201-120 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第一个用希腊思想对罗马制度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主要著作:历史。主要思想:他继承发展了希腊传统的政体循环理论,在罗马制度中提炼总结出分权制约平衡原则,是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的想政体是混合政体。西塞罗 (公元前106 一前42 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论共和国、法律篇。主要思想:共和思想,提出国家是人民的事业。自然法的思想;人人平等的思想认为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理想的政体是混和政体思想。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奥古斯丁 出生于罗马帝国北非行省,(354-430 年
18、),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政治思想家,教父学最高权威,被誉为圣 奥古斯丁。主要著作:上帝之城、忏悔录。主要思想:对罗马灾难原因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解释,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恩典。政治学中提出双国理论,即上帝之城与世上之城。系统阐述了基督教国家观以及教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奠定了基督教的神学理论基础,对中世纪政教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1. 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答:(一)中世纪政治思想虽然有大量的创新,但政治学理论却处于不发达状态 w (1)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在教权与政权的斗争中产生的,是实践需要的直接产物,很少有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演,更没有产生系统完整的政治哲学体系。 w
19、 (2)中世纪政治思想没有获得独立的表达形式,没有从神学、哲学和法学中独立出来。 w (二)基督教神学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基督教信仰是分析、解释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学成为神学的分支 w (三)政治思想的主题是政教关系,教权派与王权派的斗争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w (四)从政治思想的来源与形成看,中世纪政治思想属于多元复合型政治思想2. 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及政治思想。(神学大全)著作:神学大全政治思想:1、信仰与理性 承认人的理性的作用,但理性在阿奎那的学说中并不是基础和目的,而只是方法和工具。信仰才是根本的、决定性的,理性要为信仰服务,阐明信仰所指示的真理2、国家的起源 人是天生的政治
20、动物,国家产生于人的本性。但人是上帝创造的,所以归根结底,国家是上帝的创造物3、国家的目的性质 国家的目的首先是要维护各组成部分的秩序与和平,此外,国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公民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阿奎那肯定了国家的作用,但又指出了国家的局限性,在他看来,国家只能实现人的部分的、属于尘世的快乐,而无法获得最高的、与上帝享受的快乐。而这只能靠天启、神恩,并通过教会完成。所以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世俗君主要实施仁政。4、法的理论1法的概念“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作其他一些行动的行动标准或尺度2法的本质:受理性节制的意志,而人的理性是上帝理性的体现,所以法的本质是上帝的理性3法的目的:促进整
21、个社会的福利4法的特征:强制性5法的分类 永恒法:最高的法,一切法的源泉。自然法:管理人类的法,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适用于全体人类。人法:统治者颁布的法律,包括万民法和市民法,是自然法的特殊运用。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5、人生而不能平等,奴役和统治是神的安排。社会存在着两种服从形式即奴役式的和非奴役式的。基督教徒对世俗政权负有服从的义务。3. 但丁(论世界帝国)和马西略(和平的保卫者)的政治思想。但丁(论世界帝国):1批判教会,认为教会是黑暗的腐败的2教权和王权的分权理论,认为教权和王权都来源于上帝,两者互不同属,应各司其职。 3为实现世界和平造福人类,有必要建立一个
22、统一的政体。马西略(和平的保卫者):1哲学思想 双重真理观(天启的真理,人的来世生活;哲学的真理,人的现实生活。) 2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国家的产生来源于家庭,是村落的自然发展过程,目的是实现人的良善的生活。3国家的政体正常政体包括: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n 变态政体包括: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最好的是民选的君主政体。4核心问题是王权和教权的关系,1承认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2教士是构成国家必不可少的等级,但没有政治上的特权。3教会无权干涉世俗权力。 总之,排除教会对国家的生活的干预。5法律的思想 人民的权力问题:法律应该体现人们的意志;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法律的监督;法律分成永恒
23、法、自然法、人法(现实人们的法律,引导人们在现实达到最高的目的)、神法(在来世起作用,只在心里上的威慑。)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1. 名词:文艺复兴 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复兴,产生于14-16世纪欧洲,是资阶级乃至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推翻神学束缚,具有世俗的特征,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人道主义 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思想史 考试 重点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