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1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冷与热1 知冷知热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2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1 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科学知识:1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 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2、,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二活动 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三活动 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
3、,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课后反思:第一单元 冷与热2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2.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2.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 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2观察
5、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3)学生观察。(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 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3)方法指导。(4)学生观察。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
6、标科学探究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 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知识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等。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活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实验的设计:(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借助因受热
7、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等等。(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2实验现象猜想。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三小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
8、科学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知识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教学准备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二活动 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讲解火焰的分层,
9、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3)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10、?(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课后反思:4 热的传递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科学知识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11、。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教学准备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二活动 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三活动 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
12、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课后反思:第一单元 冷与热4谁的传热本领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 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2 通过设计制作保温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3 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悟科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联。2 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3 学会合作,学会正确的评价他人。科学知识1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
13、的本领不同。2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教学准备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热水、烧杯、秒表或其它计时的工具、温度计。课件。学生准备:制作保温盒的材料,如:木盒、带盖的玻璃瓶、锡纸、棉絮、布、毛皮、泡沫塑料等。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锅、壶等厨房日用品。2提问:为什么这些日用品有的部分要用金属做?而把手部分要用胶木或塑料包在外面? 二活动 材料的传热本领 1摆出问题:把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快慢。2讨论:实验怎样进行,材料在选择上要注意些什么?3组织实验。4交流实验中的发现。5回到课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刚获得的知识来解决
14、问题。三活动 自制保温盒1让学生明确隐含的知识点:告诉学生热传递的方式及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的减慢热的传递。2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保温盒图例,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是怎样减慢热的传递的?3小组讨论:怎样做保温盒。4汇报各小组的方案并完善。四作业:课后制作设计的保温盒。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 比较自制保温盒的保温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正确的评价他人。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好的保温盒。比较保温盒的效果,组织评价与交流等内容。一教学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各小组制作了保温盒,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做的最好?二活动 比较保温盒的效果1讨论:怎样进行比较。明白:参赛的每个作品中导入同样多、同样
15、温度的水,在过同样长时间后,组织各组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温度最高的为保温效果最好的。此外还要兼顾美观、携带等方面。2组织分工合作。3学生活动:测保温盒的效果。4汇报结果。5评出优胜小组。6经验交流。三阅读指南车信箱四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和减缓热的传递的方法。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变化的天气1 多姿多彩的天气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美丽的天气。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科学知识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现象的图
16、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二活动 欣赏天气现象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3)组内同学互述。(4)指名全班描述。(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3
17、)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三活动 我们与天气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4学生游戏。四小结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变化的天气2 观测风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2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3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地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科学知识1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2知道气象站用风向标与风速计来观测风。3知道风力会给人
18、们带来好处与灾难。教学准备: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风向标、风速计的实物或图像资料。一教学导入1(教师打开电风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什么?2说说你对风的认识。3过渡: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学习有关风的知识。二活动 观测风1明确: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2提问:平日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风向?3学生回答问题并演示其方法。4出示方向图,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八个方向。5明确“风向” :“丝巾飘向什么方向?”、“说明风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说一说此时的风向?”。总结:风向与丝巾飘扬的方向相反。6根据风级图目测风力。(1)观察风级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级风的特点。
19、(2)阅读指南车信箱。(3)教师将风级图编成风级歌,帮助学生记忆。(4)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教材第21页的表格中。7认识风向标、风速计。三活动 自制简易风向标1指导看教材的制作步骤。2检查材料是否齐全。3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4学生展开交流,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制的风向标进行评价。四拓展你还知道关于风的哪些事情?课后反思:2 测量气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团结合作地开展气温的观测活动。科学知识1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2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
20、教学准备:红水温度计、气温记录表、百叶箱的课件等。一教学导入:1复习:我们知道哪一些天气现象?2讲述:每一种天气现象有它的气温空气的温度。3过渡:今天让我们来测量气温。二活动 测气温1猜一猜:校园里什么地点、什么时候气温最高?说一说你猜测的依据。2交流。3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还是让我们的行动来说话吧。4教师交待活动要求:(1)活动地点:操场、教室、花园、宿舍四处。(2)分 组:全班分4组,每组负责一处地点。(3)人员分工:拿温度计的、读数的、记录的都安排到人。(4)时间安排:每一节课后以及中午午休、放学后。(完整的一天)5布置任务,交待下一节课进行汇报。6认识百叶箱:(1)出示百叶箱课件,学生观
21、察。(2)教师讲解: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百叶箱,百叶箱箱门朝北安置。三指南车信箱(1)介绍竺可桢。(2)学生自由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学习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交流有关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团结合作地绘制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科学知识1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记录表、气温曲线图等。一教学导入:1课前我们测了一天中几个时间点的气温,每一小组能将所测得的数据告诉大家吗? 2各小组汇报数据。 3过渡:从数据中我们能获得一些东西,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用一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看一看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活动 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22、 1出示一张气温变化曲线图,学生认识其要素。 2指导学生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在最下面一行中填好测得的时间。 (2)在最上面一行标记好相对应时间测得的温度。 (3)在相对应的温度计刻度上标记好当时的温度。(在对应位置标小圆点) (4)用线连接每支温度计上的小圆点。 3学生绘制自己所在小组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4评价:哪张图绘制得最好。三分析曲线图 1学生观察气温变化曲线图。 2讨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 3交流。 4了解:一天中14点之前气温逐渐升高,14点之后逐渐降低。 5比较各组的数据,校园里不同地点的气温一样吗? 四作业 你能在假日测出家里某个地点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并制成
23、曲线图吗?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变化的天气3 雨下得有多大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用简易雨量筒来测量雨量。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科学知识1知道雨量筒的结构和用途。2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教学准备:雨量筒的实物或模型、自制简易雨量筒的材料。一教学导入1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23页导入部分的三幅图,提问: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呢?二活动 测量雨量1出示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使他们了解其构造。2明确: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3指导制作雨量筒。(1)看图。(2)所需材料:大可乐瓶、剪刀、刻度尺等。(3)讲解制作步骤。4自制
24、雨量筒。5交流、评价。6教师教给学生测量雨量的方法。7雨量等级表(1)明确:人们根据雨量的大小,制定了雨量等级表。(2)学生熟悉雨量等级表的划分。(3)对照雨量等级表,确定所测雨量的等级。8布置作业:下雨天用自制雨量筒测量雨量并填写教材第24页的记录表。三指南车信箱1学生自由阅读。2教师补充介绍。课后反思:4 怎样预报天气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学习的兴趣。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科学知识1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2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
25、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3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教学准备: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一教学导入1讲述: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2过渡:让我们来搜集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文化遗产吧。二活动 搜集天气谚语1指导看教材第25页的图,对照图,了解有关天气谚语。2你还知道哪些天气谚语?3交流,教师补充适量的天气谚语。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天气谚语的分类。5布置任务:课后搜集天气谚语。三阅读 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1阅读资料。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 2教师讲解。讲解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和解释过于简单的图示化的教材。3议一议:通过阅读和讲解,
26、对天气预报有什么认识,还有哪些问题。四 拓展活动 小小气象站利用我们自制的气象仪器,建立小小气象站,像竺可桢爷爷那样长期观测、记录天气现象。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1蚕宝宝出生了第一课时 布置养蚕任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2能制订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有关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准备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等。养蚕史及养蚕过程的有关课件。课前布置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
27、养蚕。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历史。2提问:我国有这悠久的蚕文化和如此发达的丝绸业,你有什么想说的?3过渡:想不想我们动手来养蚕? 二活动 了解怎样养蚕1提问:怎样养蚕?2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的汇报。3交流后明确: 蚕宝宝的家的安排:温暖、通风、清洁、舒适的环境。(准备丝绵纸,小纸盒等。) 蚕的食物:新鲜、干净的桑叶。 4为了能把蚕养得更好,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三布置养蚕任务1分组,按家庭住址就近为原则。2分发蚕卵,课后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状。3密切注视蚕卵的孵化,结合教材第30页的提示探究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4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记录孵
28、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5待大多数小组都开始孵化的时机组织课上观察和讨论。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1蚕宝宝出生了第二课时 养蚕第一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细致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并用合适的方式做好记录。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宜蚕卵孵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爱生命,善待蚕卵、蚁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1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有密切关系。2观察蚕卵和蚕蚁的特征,以及从蚕卵到蚁蚕发生的变化。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各
29、种生命体和人类是有密切关系的。教学准备(学生在平时的养蚕活动中需要: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放大镜、气温计、记录纸等。)养蚕记录表、养出的蚁蚕。一教学导入 1提问:同学们,老师发给你们的蚕卵孵出蚁蚕了吗?2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交流其中的发现吧!二交流 蚕宝宝出生记1指导交流:围绕中心、语言简洁、如实描述。2交流:通过观察蚕卵,你能描述蚕卵的形状、大小、颜色吗? 学生描述。 教师讲解。 评价观察得好的小组和个人。3交流: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 学生汇报探究的过程和其发现? 教师评价。 明确:蚕卵的孵化与温度和湿度有关。交流:孵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
30、的?学生如实描述。明确:体呈褐色或赤褐色,细小。蚁蚕体长约2.5mm,体幅约0.5mm。三展示 四作业1继续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及时写好观察日记。2两周后进行交流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2蚕宝宝在长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2能坚持长期的细致观察,能设计一些表格,比较细致的记录养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3能设计一些可行的小实验来探讨自己提出来的一些问题。4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2爱护蚕宝宝,设计和进行实验时,不伤害蚕宝宝。3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科学知识1
3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教学准备放大镜、温度计、新鲜桑叶、纸盒或其他养蚕器具、尺子、观察记录本等。一教学导入 蚕宝宝顺利出生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得又大又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吧!二活动 观察蚕体生长与变化1蚕宝宝出生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蚕宝宝的哪些变化?2交流蚕的新变化:(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3)
32、描述其他新发现。3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直尺辅助观察)4鼓励提出新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观察记录表。三活动 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1过渡: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2提问:你打算针对哪些问题做一些小实验?3学生罗列问题。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为例: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2蚕宝宝在长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2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2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
33、己养蚕的心得。科学知识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教学准备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象。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一教学导入 1观看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象。提问:它们怎么了?2明确:这是蚕幼虫期最重要的生理变化现象:“睡眠”和“蜕皮”。3过渡: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吧。二活动 观察蚕宝宝换“新衣”1出示: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2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蚕宝宝“蜕皮”前、“蜕皮”中、“蜕皮”后的情形。3汇
34、报观察结果。4把观察结果记到养蚕日记上。填好教材第33页的记录图。三拓展 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四布置任务课后观察自己所在小组养的蚕,统计其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3 蚕宝宝大变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知识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教学准备硬纸板或稻草等制作“蚕山”的工具和材料。蚕宝宝吐丝结茧过程的录象。一教学导入1汇报
35、:蚕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2明确:一般蚕一生中要进行4次这样的“睡眠”和“蜕皮”。3过渡:当蚕进行完第4次这样的“睡眠”和“蜕皮”后,再过一段时间,蚕宝宝又不吃桑叶了,浑身通明透亮这时,它要吐茧结丝了。二活动 蚕宝宝“作茧自缚”1观察熟蚕:(1)学生欣赏熟蚕那晶莹透亮的美丽身体。 (2)观察蚕成熟了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体色、体形、大小等各方面的变化等(3)学生总结出熟蚕的形态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去辨别自己养的蚕是否成熟。(4)做好观察记录。 2阅读指南车信箱 明白:蚕熟之后,它们会本能的向上攀爬,以寻找一个适合它们结茧的立体空间,这种现象就叫做“上山”。我国古代人们用干草扎在一起给蚕制作了一个可以
36、依托的空间。现代,人们又用硬纸板做成了一个个小格子来给蚕做茧。3过渡:我们也来做一个“蚕山”,帮助蚕宝宝结茧吧!4指导做“蚕山”。5观看蚕宝宝吐丝结茧过程的录象,说一说,“蚕山”为什么能帮助蚕宝宝吐丝结茧?6阅读指南车信箱 了解:新型的蚕品种和蚕丝。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3 蚕宝宝大变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在观察中对观察对象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帮助更好的观察。2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科学情感。2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知识3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科学
37、、技术、社会、环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教学准备剪刀、刀片、放大镜等一教学导入1设疑:蚕结茧后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2学生口头猜测。3过渡:到底是怎样的情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活动 蚕茧里的秘密1把先结成的茧和刚结的茧轻轻摇动(注意:要提醒学生只能轻轻摇动,否则会撞伤蚕蛹),比较发出的不同声音让他们猜想蚕在里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指导他们剖开蚕茧,取出蚕蛹。3观察蚕蛹,描述蚕蛹是什么样的。做好观察记录。4比较蚕蛹与熟蚕有什么不同?5辨别蚕蛹,区分雌蛹和雄蛹:雌蛹一般肥大,大腹便便。雄蛹个体比较瘦小,但显得很结实。6观察结束,还将蚕蛹装进蚕茧,并把剪下的蚕茧“盖子”还盖上。
38、三布置任务 继续观察:蚕蛹还会怎样变化?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3 蚕宝宝大变样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观察工具进行观察。2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昆虫一生中形态发生的重大变化,培养学生欣赏生命,为生命而赞叹的科学情感。2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知识3观察了解蚕由幼虫变为成虫的形态变化过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教学准备蚕蛾破茧而出时的录象、破茧而出的蚕蛾。一教学导入1提问:蚕蛹还会怎样变化?2学生描述这段时间所观察到的。3学生
39、观看蚕蛾破茧而出时的录象,教师讲述:把蚕蛾放在通风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蚕蛹就会变成蚕蛾,破茧而出。4过渡:老师这里有破茧而出的蚕蛾,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吧。二活动 破茧而出 学生自主观察蚕蛾。1提问:蚕蛾是什么样子?观察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头、胸、腹三部分)2观察蚕蛾,结合蚕宝宝的观察记录提问:蚕蛾和蚕宝宝的外形、生活习性有何不同?3观察蚕蛾,提问:你能发现雌蛾和雄蛾有什么区别吗? 明白:,雌蛾肥大,大腹便便,行动缓慢;雄蛾瘦小精神,比较好动,行动较快。1 讲述:当雄蛾嗅到雌蛾的气味后,会更加好动,主动歪着尾部向其靠近并与其交配。讨论:蚕蛾要产卵了,我们要做哪些准备?2 布置任务:观察
40、蚕蛾交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观察雌蛾产卵的情景,看一看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6交待:蚕蛾死后,教师教育学生很好的处理蚕蛾的尸体,切不要随意乱丢,以此渗透珍爱小生物的教育。三阅读指南车信箱 了解我国的蚕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之情。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1 昆虫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分析自己的养蚕日记,能够取得新发现。2能够学习“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概念“这种认知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交流在养蚕活动中的新发现。科学知识1通过对养蚕经验、观察记录的交流,构建新的养蚕经验,对蚕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2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
41、的特征。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一些昆虫实物。一教学导入1交流:雌蛾产卵的情景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2讨论:养蚕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疑问?在下次养蚕中继续研究。3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养蚕活动中的资料,看有什么新发现。二活动 整理养蚕日记1出示所有养蚕日记。2整理养蚕日记,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汇报。3分析养蚕日记,思考: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学生汇报,填写好教材第38页的表格。整理: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5比较这几种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之处。6教师归纳:变态。三活动 比较它们的身体1出示蚕蛾、蜻蜓、蝗虫、蚂蚁等实物。2观察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3记录观察结果并汇报。4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5阅读指南车信箱,加深了解。四拓展 它们是昆虫吗1学生看教材第40页的图,指出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2到你住宅的周围去找一找,看能找到哪些昆虫,把它们画下来,装订成一本昆虫图册 。课后反思:第四单元 磁铁的奥秘2 神奇的磁力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进行实地观察、实验并取得数据。2经历一次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