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学考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机械制造工程学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程学考试题.doc(2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机械制造工程学考试题Part 1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Part 1 切削原理1Part 2 机床夹具5Part 3 机械加工精度11Part 4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20Part 5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22Part 6 装配工艺32三、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38四、简答题:(共14分)38五、计算题 (共34分)38EI=0.08541ES=EI+T(A3)=0.08
2、5+0.10=0.18541Part 1 切削原理1. 填空题1-1 在一般速度范围内,第变形区的宽度仅为0.020.2mm。切削速度 ,宽度愈小,因此可以近似视为一个平面,称为剪切面。1-2 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 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1-3 在已加工表面处形成的显著变形层(晶格发生了纤维化),是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和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所造成的,这一变形层称为 变形区。1-4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 、 和崩碎切屑四种类型。1-5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6 在形成挤裂切屑
3、的条件下,若加大刀具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7 经过塑性变形后形成的切屑,其厚度hch通常都要 工件上切削层的厚度hD,而切屑长度Lch通常 切削层长度Lc。1-8 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 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1-9 相对滑移是根据纯剪切变形推出的,所以它主要反映 变形区的变形情况,而变形系数则反映切屑变形的综合结果,特别是包含有 变形区变形的影响。1-10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因为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压力很大(可达1.962.94GPa以上),再加上几百度的高温, 致使切屑底面与前刀面发生 现象。1
4、-11 在粘结情况下,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是切屑粘结部分和上层金属之间的摩擦,即切屑的 。1-12 根据摩擦情况不同,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部分可分为两个摩擦区,即 和滑动区。1-13 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 变形区变形的重要成因。1-14 硬脆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切除过程有所不同,其切除过程以 为主。1-15 磨削时砂轮表面的微小磨粒切削刃的几何形状是不确定的,通常有较大的负 (6085)和刃口楔角(80145),以及较大的 半径。1-16 砂轮磨粒切削刃的排列(刃距、高低)是 分布的,且随着砂轮的磨损不断变化。1-17 切削时作用在刀具上的力,由两个方面组成:1)三个变形区内产生的 变形抗 力
5、和塑性变形抗力;2)切屑、工件与刀具间的 。1-18 由于切削变形复杂,用材料力学、弹性、塑性变形理论推导的计算切削力的理论公式与实际差距较大,故在实际生产中常用 计算切削力的大小。1-19 切削热的直接来源是切削层的变形以及切屑与刀具、工件与刀具之间的 ,因而三个变形区是产生切削热的三个热源区。1-20 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是在前刀面上 处。1-21 切削脆性材料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故最高温度区,位于靠近刀尖的 的小区域内。1-22 目前比较成熟的测量切削温度的方法有自然热电偶法、 热电偶法和红外测温法。1-23 利用自然热电偶法可测得的温度是切削区的 ,红外测温法可测刀具及
6、切屑侧面 。1-24 工件平均温度指磨削热传入工件而引起的 ,它影响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1-25 积屑瘤是在 切削速度加工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1-26 积屑瘤是 变形区在特定条件下金属变形摩擦的产物。1-27 残余应力是在未施加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在材料内部保持 而存在的应力。1-28 刀具正常磨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 磨损。1-29 刀具的非正常磨损是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突然或过早产生损坏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和卷刃。1-30 一次磨刀之后,刀具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B),称为 , 或者叫做磨损限度。1-31 形成刀具磨损的原因非常复
7、杂,它既有 磨损,又有 、化学作用的磨损,还有由于金相组织的相变使刀具硬度改变所造成的磨损。1-32 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达到 为止所使用的切削时间,用T表示。1-33 切削用量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视优化目标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按最高生产率标准评定的目标函数,按 标准评定的目标函数和按最大利润率标准评定的目标函数。2. 判断题2-1 在一般速度范围内,第变形区的宽度仅为0.020.2mm。切削速度愈高,宽度愈小。2-2 切削时出现的积屑瘤、前刀面磨损等现象,都是第变形区的变形所造成的。2-3 第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已加工表面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2-4 由于大部分
8、塑性变形集中于第变形区,因而切削变形的大小,主要由第变形区来衡量。2-5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崩碎切屑。2-6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刀具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带状切屑。2-7 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带状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尚未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2-8 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挤裂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完全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2-9 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单元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完全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2-10 经过塑性
9、变形后形成的切屑,其厚度hch通常都要小于工件上切削层的厚度hD,而切屑长度Lch通常大于切削层长度Lc。2-11 用相对滑移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2-12 相对滑移反映切屑变形的综合结果,特别是包含有第二变形区变形的影响。2-13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不是一般的外摩擦,而是切屑粘结部分和上层金属之间的摩擦,即切屑的内摩擦。2-14 内摩擦实际就是金属内部的滑移剪切,同粘结面积和法向力有关。2-15 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第变形区变形的重要成因。2-16 硬脆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切除过程有所不同,其切除过程以断裂破坏为主。2-17 磨削是利用砂轮表
10、面上由结合剂刚性支承着的极多微小磨粒切削刃进行的切削加工。2-18 磨削时砂轮表面的微小磨粒切削刃的几何形状是不确定的,且通常有较大的前角和刃口楔角,以及较大的刃口钝圆半径。2-19 主切削力Fc是计算机床功率及设计夹具、刀具的主要依据。2-20 吃刀抗力可能引起工件的弯曲与振动,影响加工质量。2-21 进给抗力Ff是设计和校验机床进给机构强度的重要依据。2-22 由于切削变形复杂,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理论公式计算切削力的大小。2-23 切削功率主要是主运动和主切削力所消耗的功率。2-24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刀具材料、刀具磨损、冷却润滑液。2-25 切削温度是切削过程的一个重要物
11、理量,主要影响刀具磨损和积屑瘤的产生,但对表面质量没有影响。2-26 切削热由切屑、工件、刀具和周围介质(如空气、切削液)传散出去。不同的加工方法其切削热传散的比例是相同。2-27 切削温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热源区产生热量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散热条件的好坏。2-28 凡影响切削变形、切削抗力及功率消耗的因素,都对生热有影响。2-29 切削用量增加,功率消耗加大,切削热的生成加多,切削温度升高。2-30 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是在刀刃处。2-31 切削脆性材料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故最高温度区位于靠近刀尖的后刀面上的小区域内。2-32 人工热电偶法可用于测量切削区的平均温度,红外测温法
12、可用于测量刀具及切屑侧面温度场。2-33 控制与降低磨削温度,是保证磨削质量的重要措施。2-34 工件平均温度与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的产生有密切关系。2-35 磨粒磨削点温度是引起磨削刃的热损伤、砂轮的磨损、破碎和粘附等现象的重要因素。2-36 磨削区温度影响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2-37 工件表面层的温度分布与加工表面变质层的生成机理、磨削裂纹的产生以及工件的使用性能等有关。2-38 积屑瘤是在中等切速加工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2-39 在精加工时,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是有利的,应设法利用这一点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2-40 积屑瘤的形成与摩擦条件有关,而影响摩擦条件的主要因素是接触面压
13、力。2-41 当切削塑性材料、切削速度v较高、切削厚度hD较大时易发生前刀面磨损。2-42 当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若切削速度较低,切削厚度较薄,则易发生后刀面磨损。2-43 当切削脆性金属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会出现后刀面磨损。2-44 当切削塑性金属,采用中等切速及中等进给量时,常出现前后刀面同时磨损。2-45 刀具磨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期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2-46 磨粒磨损只在低速切削条件下都存在,对低速切削的刀具而言,磨粒磨损往往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2-47 粘结磨损一般在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下比较严重。2-48 扩散磨损在高温作用下发生。扩散磨损其实质是一种物理性质磨损。2-
14、49 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切削深度,而进给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小。2-50 传统上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刀具一定耐用度的前提下,优先考虑采用最大的切削深度ap,其次考虑采用大的进给量f,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的要求选定(计算或查表)合理的切削速度v。3. 单项选择题3-1 直角自由切削,是指没有副刃参加切削,并且刃倾角( )的切削方式。 s0 s0 s03-2 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大部分集中于( )。 第变形区 第变形区 第变形区 已加工表面3-3 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或
15、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 带状切屑 单元切屑 崩碎切屑3-4 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 带状切屑 单元切屑 崩碎切屑3-5 内摩擦实际就是金属内部的滑移剪切,同粘结面积有关。这部分的摩擦力Ffi约占切屑与前刀面总摩擦力的( )。 55 65 75 853-6 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 )变形的重要成因。 第变形区 第变形区 第变形区3-7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 切削速度 切削深度 进给量3-8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 切削速度 切削深度 进给
16、量3-9 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是在( )。 刀尖处 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 后刀面上靠近刀尖处 主刀刃处3-10 磨削区温度是砂轮与工件接触区的平均温度,一般约有500800,它影响( )。 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磨削刃的热损伤、砂轮的磨损、破碎和粘附等 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的产生 加工表面变质层、磨削裂纹以及工件的使用性能3-11 积屑瘤是在( )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低速 中低速 中速 高速3-12 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 )。 切削速度 切削深度 进给量4. 多项选择题4-1 主切削力Fc垂直于基面,与切削速度方向一致,作用于工件切线方向,是( )的
17、主要依据。 计算机床功率 设计夹具 设计刀具 设计和校验机床进给机构强度4-2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 工件材料 切削用量 刀具材料 刀具几何形状与几何角度4-3 切削过程中影响散热的因素有( )。 工件材料的导热系数 刀具材料的导热系数 冷却润滑液 刀具主刀刃与工件接触长度4-4 磨削是工件表面温度可达1000以上,在工件表层形成极大的温度梯度(6001000/mm),并会出现( )等缺陷。 尺寸形状偏差 表面烧伤 加工硬化 残余应力4-5 合理地控制切削条件、调整切削参数,尽量不形成中温区就能较有效地抑制或避免积屑瘤形成。一般可采用的措施包括( ) 控制切削速度 减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工程学 考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