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总结.doc
《现代管理学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总结.doc(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现代管理学总结现代管理学总结以下内容不具有权威性,仅可作为参考。号的是罗老师要求背的内容,号的是要求了解容易出选择题的内容。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1、管理的起源: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下从事的一种智力活动。2、管理的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
2、、决策、激励与创新,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管理是任何组织中必定存在的,但绝不是独立存在的。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进行管理,而只能使管理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管理的过程是有一些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组成。3)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也就是说,管理负责把资源转化为成果,将投入转换为产品或服务。管理的好坏、有效性如何,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在这些资源中
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也就是说,管理须将所服务的组织看做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正视环境的存在,一方面要求组织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其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不同而随机应变,没有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奏效的、通用的、万能的管理办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灵活应变对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3、效率与效果:1) 效率是指系统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管理就是要使资源利用成本最小化。2) 管理必须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3) 效率与效果关联图,见教材第4页。4、管理的
4、普遍性、重要性和复杂性:1)普遍性尽管管理在各行各业、各种组织中都有专业特点,但任何组织都有目标,都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力求以尽可能少的消耗来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利用资源。这些是共同性,都要运用管理才能完成。这些管理的基本活动对任何组织都有普遍性。因此管理为各种组织所广泛应用。2)重要性管理是保证作业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的重要性伴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作业活动的复杂化而愈益明显。当今时代,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起构成了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没有高水平的管理相配合,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且,科学技术越先进,对管理的
5、要求也就越高。设计和管理一个组织,特别是大型的复杂组织,必须要有系统的高水平管理技术,同时,需要有受过良好管理教育、素质良好的管理者。3)复杂性管理的复杂性随着组织复杂程度的增长而日益增加,促使组织复杂程度增加和组织的管理日益复杂化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和技术的加速发展;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竞争的加剧和环境的速变。由此可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推动了管理学科的发展。组织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发展具有远见、能适应环境急剧变化、能预见和减少风险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技术。5、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组织中必定存在管
6、理。6、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7、组织的特征:1)有明确的目标;2)由人员组成;3)形成系统化结构(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4)相互分工与合作。8、组织举例:家庭、医院、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宗教等。9、组织的类型:1)营利组织,如工商企业。衡量绩效最重要最明确的指标是利润。2)非营利组织,如学校、医院、公共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绩效相当困难。10、组织环境分析的意义:1)环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宏观上,
7、组织要适应环境;微观上,组织的一切要素要从环境中获取,组织的效益要通过环境来实现。2)外部环境影响组织内部的管理。3)外部环境影响组织内部的管理。11、组织环境的分类:1)一般环境组织的大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自然和国际环境等。A)一般组织难以预测政治环境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影响却可以分析得出。B)法律环境包括:国家法律规范、国家司法执法机关、社会组织的法律意识。法律环境对组织具有刚性约束的特征。C)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四要素组成。D)科技环境大体包括: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国家科技体制以及国家科技政策和科
8、技立法。E)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包括:人口、教育文化水平、社会权力结构、宗教、习俗、审美、价值观等。F)自然环境包括:组织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G)国际环境包括:组织所在国以外的所有可能对组织发生影响的因素,如汇率、国际协定、以及他国的前五个环境等。2)具体环境对组织有直接、特殊和经常性影响的因素。12、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用两个维度来衡量,即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威胁着一个组织的成败,因此管理者应尽力将这种不确定性减至最低程度。13、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是指指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是管理者在实际行动之
9、前预先对应当追求的目标和采取的行动方案做出的选择和具体安排。2)组织组织是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有谁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3)领导领导就是要激励和引导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地去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4)控制控制是管理工作过程的最后一环。随着组织内各项工作的展开,管理者需要检查下属人员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以便采取措施纠正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以上四个基本职能从时间上看通常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但是由于管理工作过程的复杂性,实际的管理职能不一定能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顺序进行。随着人们对管理的进一步认识,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职能,更准确的
10、说是对上述四个职能中某些方面进行强调,从中分离出的新的职能,包括:5)决策决策是指识别并解决问题及利用机会的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无论计划组织领导还是控制,其工作都是由决策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两大部分活动组成。决策渗透于管理的所有职能中,所以管理着某种程度上也被称为决策者。6)创新所谓创新,就是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有所革新、有所变化。要在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之间取得平衡。7)协调协调是指第三方依照法律或合同赋予的权利,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对处于冲突环境中的个体或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资源共享的不公平状态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沟通和协商,使
11、各方认识冲突的利害关系和发展趋势,推荐解决冲突的措施方案,使利益分配和资源分享趋于新的公平和稳定状态。1+12协同效应。14、管理者: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是管理的主体,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15、管理者的分类:1)按管理层次分类A)高层管理者是对这个组织的管理全面负责任的人,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B)中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并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与高层相比,中层更注意日常的事务管理。C)基层管理者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
12、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2)按业务范围分类A)综合管理者是指负责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总裁、总经理等)。B)专业管理者是指仅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管理的管理者。16、对管理者的技能要求:卡茨确定了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处于基层的管理者需要的是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处于中层的管理者更多的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概念技能。见教材第18页图1-7。1) 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2) 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与人事关系处理有关的技
13、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人际技能首先包括领导能力,但内涵远比领导技能广泛。3) 概念技能/综合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包括理解事物的关联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17、管理的职业特征:1) 参与社会分工(职业结构)2) 利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内在属性)3)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属性)4) 获取合理报酬(生活来源)5) 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6) 统一的职业道德标准18、弗雷德卢森斯发现,成功的管理者(那些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
14、网络关系活动;相反,有效的管理者(那些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拓展网络关系对于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第二章 现代管理理论1、人物归纳:中国古代1)孙武春秋孙子兵法2)周公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的设计3)墨翟战国“劳动分工的思想”4)董博霄元“百里一日运粮术”5)范蠡、计然“待乏原则”、积著之理6)尧典记载人员任用中试用和考绩的制度7)郑伯谦南宋太平经国之书会计原则8)魏源清成本核算9)司马迁汉资金流转与利润10)丘浚明统计分析漕运海运损耗国外早期11)理查阿克莱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有效管理的先驱者12)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13)
15、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14)马萨诸塞州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15)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16)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和ME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17)安德鲁尤尔英国化学家经济学家第一个明确提出工厂中建立规章秩序的人18)亨利汤尼美国某公司总经理收益分享收益分享制度19)费雷德里克哈尔西美国奖金制度科学管理理论20)泰勒美国“科学管理之父”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额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1)吉尔布雷斯夫妇美国动作研究22)甘特美国工业的领导、工作组织“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表,这种图现在常用来制定进度计划。23)福特美国实行
16、生产线制度(福特制)组织管理理论24)亨利法约尔法国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人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的14条原则管理定义: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特别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使人们学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25)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韦伯的理论是对泰勒、法约尔理论的一种补充。26)巴纳德美国经理的职能社会协作系统学派认为组织中经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最早把系统理论和社会学知识应用于管理学领域,为后来“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奠定了基础27)厄威克英国综合管理理论把
17、科学管理理论与组织管理论综合为一体他的理论展示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全貌行为管理理论28)雨果芒斯特伯格德国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心理学创始人之一29)玛丽福莱特美国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认为组织应该给职工和管理人员以更多的民主30)莉莲吉尔布雷斯美国注重研究个体行为、把管理风格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过度、科学)31)埃尔顿梅奥澳移美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现代管理理论32)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理论的丛林把当时管理思想概括成11个有代表性的学派管理定义:
18、在正式组织中,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起把事情办妥的艺术。33)彼得德鲁克美国经验管理学派34)戴尔美国经验管理学派35)特里司特英国社会技术系统学派36)西蒙美国“管理即决策”决策理论学派37)约翰逊、卡斯特系统管理学派38)布莱克特运筹学方法论上的某些方面管理科学学派39)里奇蒙用于管理决策的运筹学管理科学学派40)伯法生产管理基础管理科学学派41)爱德华和鲍曼生产管理分析管理科学学派42)卢桑斯美国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权变管理学派43)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角色学派2、企业管理中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重要意义: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是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2)随着所
19、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3、为什么劳动分工是增进生产率的重要因素?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4、理论归纳:古典管理思想1)科学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泰
20、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2)组织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厄威克、巴纳德A)法约尔企业6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B)法约尔管理5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C)法约尔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1). 分工;(2). 权利与责任;(3). 纪律;(4). 统一指挥;(5). 统一领导;(6).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 报酬合理;(8). 集权与分权;(9). 等级链与跳板;(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稳定;(13). 首创精神;(14). 集体精神;行为管理思想3)行为管理理论(始于
21、20世纪20年代)先驱者:雨果芒斯特伯格、玛丽福莱特、莉莲吉尔布雷斯 代表人物:埃尔顿梅奥 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经济人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方面的条件外,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企业成员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一个体系,即非正式组织。它可以左右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对生产率具有重大影响。C)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
22、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意度,即工人对于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现代管理思想4)现代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40年代)各种新型学派的理论倾向,大致由两个主流派别延伸而来:一是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职能管理发展而来,特点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技术学科的新成就而形成的学派;二是以梅奥的人际关系为基点形成的行为学学派,特点是结合现代社会科学而展开,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孔茨归纳的11个有代表性学派:A)经验管理学派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加以概括和理论化,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但是过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管理学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