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识培训资料内容.doc
《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识培训资料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识培训资料内容.doc(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识培训资料内容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教师招聘复习内容全集教师通识培训资料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一、单项选择题1、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是(校内为主、校外为辅)2、被实施者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以外的课程是(空无课程)3、“理解”这一层次水平属于的台阶目标是(学懂)“模拟应用”这一层次水平属于的台阶目标是(学会),“巩固转化”这一层次水平属于的
2、台阶目标是(学懂)4、“自我评价”这一层次水平属于的台阶目标是(会学)27、优化选择这一层次水平所属于的台阶目标是(会学)43、“独立操作”这一层次水平所属于的台阶目标是(学会)31、领悟品格的最高层次水平是(价值的性格化)5、价值的性格化属于领悟品格的(最高层次)价值的概念化属于领悟品格的(第一层次)44、“体味”“偏爱”属于体验价值的层次是(第二层次)“反思”“接受”属于体验价值的层次是(第一层次)60、体验性目标的构成要素有反应、体验(领悟)45、兴趣的最高水平是(理趣)兴趣的第一层次水平是(乐趣)兴趣的第二水平是(志趣)46、人内在体验的外在流露是(态度)6、知识与技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
3、观的(基础)7、将体验转化为理性概括,将理性认识转化为个性品格是(领悟品格)的教学目标。8、自主性学习的最佳品质是:内省性9、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国家课程)10、(闭卷百分制测验)不属于定性评价方法。11、参与多元互动的相关要素能够根据各自需求和预期目标体验各自状态,并对自身的行为能够反思,体验、调控,这反映了多元互动主体的:自主性12、多元互动的特征是(多向性、相互性、自主性)13、学生与教师互动,是(异类异质互动)14、将散乱无序的信息联结成一个小故事加以记忆,这种信息储存的结构形式是(信息包)15信息提取中最佳的技术与方法是(直取法)、课题实验研究、专题研究所进行的教学研究评价属于
4、(突破性评价)16、教育研究中使用最早的、最为广泛的方法是(观察法)17、以课改为核心内容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部上岗)18、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必备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19、除自变量之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是(无关变量)20、平实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是属于(互补性评价)2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灵魂时(创新性原则)22、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师生互动)23、新课程在注重多种评价结合的基础上突出(形成性评价)24、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25、地方课
5、程的研发主体是(本地课程专家)26、把过程和结果作为一个维度目标提出来体现出本次课改的(创新性)28、以制度化实现了的在学校中实施的课程属于(实际课程)29、实施课改后,基础教育的课程主体部分(综合课程)30、“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32、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品质是(体验性)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47、内省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最佳品质)33、新课程强调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34、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指出其进步趋势或问题,使其反思、校正、完善,这属于(形成性评价)35、在多元互动教学中,平等地双方都有作用与反作用,这反映了多
6、元互动教学的(交互性)36、顺化互动的特点有整体建构性和(主动适应性)37、师生互动的特点有启迪互动和(反差互动)38、信息编码的本质意义是通过编码掌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39、根据信息在其应用场中方向、位置为其编码所依据的是(空间线索)40、国家课程的研发主体是(课程专家)41、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活动属于(显性课程)42、结果性目标的基本特点是(动态递升性)48、随堂听课属于(直接观察)49、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一般属于(总结性评价)50、在多元互动教学中,学生可以从不同起点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互动方式,这反映了多元互动教学的(建构性)51、同化互动特点有吸纳同化性和(探究提取性)52、师生
7、的人际互动特点有反差互动和(启迪互动) 53、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的特点是吸纳式互动、编码组合互动 和(反思体验互动)54、根据信息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有序编码属于按照(逻辑顺序)55、从目的上看,学生终结性评价属于(水平性评价)56、教育科研选题和设计的生命是(科学性原则)5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要求的古代著作是(学记)58、新课程强化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9、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61、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要求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62、由控制条件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是(因变量)63、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最高层次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学
8、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64、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考虑课题应有一定的横向涵盖性和迁移性。这反映了教育科研选题时的(扩展性原则)65、指通过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与内动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与发展的教学策略是(赏识激励策略)66、学生自身眼耳舌身心的互动属于(个体内部加工)67、在信息存储时信息之结构关系呈种属关系、函数关系的存储形式是(信息网)68、平衡互动特点是衡动递升性和(交替循环性)69、在教学之初,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劣的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70、独立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71、人对所经历过的事实的心理体验是(情感)72、对经历过的事实回顾、反思、体
9、味、属于体验性目标所具有的特点的(反刍性)73、认同反映的第一水平是(顺从反应)7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所具有的基本形式有(三种)75、成长记录袋属于(质性评价方法)76、以评价主体而言,新课程强调应以(自评为主)77、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同类异质互动)78、将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之中,促进调节多元互动的态度和行为,以保证学懂。这是 (认同教学的目标。) 79、将相关信息按照一定顺序联结成窜输入脑库,这种信息结构存储形式为(信息连接)80、就是抓住相关事物的联结点或事物发展的线索,进行整体突破,整体推进的教学策略是(把手整合)81、研究者要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全面考虑是否能取得预
10、期成果,去恰当选题,这反映了教育科研的(可行性原则)8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推广方针是(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二、 多向选择题1、新课程评价要求淡化(甄别)(选拔)功能。2、教育实验涉及的基本要素有(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3、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原则有(科学性)(需要性)(创新性)(可行性)(扩展性)原则。4、 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的特点有( 吸纳式互动)( 编码组合互动 )( 反思体验互动 )5、 体验性目标的基本特点是(潜在性)(反刍性)(后摄调控性)6、 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课程包含的指定板块有(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
11、育)7、 属于显性课程的(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活动)8、 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特性)(敏锐性)(灵活性)(联动性)(整体性)9、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多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形式)的组合: 凭借已有知能理解消化新知,生成同化结构的个体互动。10、同化互动特点(探究提取性)(吸纳同化性)11、一般思维应具有的品质为(广阔性)(流畅性)(深刻性)(批判性)12、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的是(师生关系)(校风)13、创新发展的思维策略所包含的要素有创新(精神)(思维方法)(技法)14、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有(浓厚的问题意识)(多元化探究互动)(思辨的探究结论)15、体验性构成的要素是(反应)(体验)
12、(领悟)16、按照试验的目的、任务,我们可以把实验分为(探索性试验)(验证性试验)17、贯彻教育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原则需要考虑的条件有(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18、问题情境策略主要特点情感冲击力强:内部驱动力强:合作互动力强整合建构力强19、案例研究的特点是(客观性)(典型性)(有效性)(灵活性)(综合性)20、中小学个案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21、合作性学习的品质有(诚实求真、和睦相处)(和谐互动、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共同发展)22、教与学的调控策略具有的特点是(指向性)(融合性)(后 )(完善性): 23、教学互动要素主要包括(互动主体)(内容
13、)(互动工具、)(互动方式)24、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25、下列属于质性评价的方法有(学习日记)(操行评语)(成长记录袋)(典型题例分析)(行为观察记录)填空、1、 新课程的学习观强调培养未来的学生是(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充分发展)和(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学生。2、创新思维的品质具有(独特性)(灵活性)(联动性)(敏锐性)和(整体性)3、 新课程的评价观强调发评价的(教育)功能。4、 新课程的价值可简单概括为(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6、 新课程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7、 研究性学
14、习课程实行(弹性)课时制,而研究性学习方式一般融合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8、 新课程中芬克课程的实施宗旨是力求本学科课程为(教育人),为(人的整体发展服务)9、 新课程的知识观强调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还要掌握(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10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范围是(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11、新课程对教师考试评价提出两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次)12、态度是人内在体验的(外在流露)13、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14、课程资源开嘎利用的策略是(校内为主)(校外为辅)15、新课程实行(
1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16、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学科知识的(拼盘)17、新课程要求教师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18、信息的有序编码的线索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19、提取信息的策略有(凭感觉提取即直取法)(靠索引检索即检索法(据结构提取即推理法)20、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上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21、新课程要求教师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2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23、新的分科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综合课程是双学科与多学科(融合沟通)课程形态24、程序性目标的周期性动程是(学中做)(做
16、中学)(反思调控)25、三维目标互动整合的基本形式有:(按序全对称互动整合)(按需非对称互动整合)(周期整合律动)26、对亲自经历过的过程行为优化加工,在感情向理性过渡过程中以形成价值倾向,是(体验)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及教育策略新课程概念: 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内涵发展变化主要有六个趋势:(1)从强调学科知识、教材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复杂的会话。(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
17、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课程内涵的偏颇与误区 1、把学科教材当作课程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科本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满堂灌。以偏概全,见物不见人,丧失了师生的经验资源。导致:七次课该没有根本突破,教师“教教材”学生知识过细,在社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2、把大纲、目标、计划当作课程。国成与结果割裂,忽视了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后果:写教案倒教案,以完成教学进度为教学任务。3、把学习者的经验当作课程。忽视了知识结构、理性结构对儿童成长发展的价值。从
18、一个极端走向里一个极端。危害:影响学生个性智能的提升。4、不组织、不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的分类 从课程开发、编制、管理的主体来划分: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从课程的显现程度分: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从课程的实际开设划分 实际课程 空无课程什么是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如: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建议),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标与大纲区别 价值取向不同 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未来国民素质的培养,而大纲着眼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工作。
19、课程目标不同 新课标规定,各门课程都要以三维目标整合发展养成素,而教学大纲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是单一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课程结构不同 课标规定,基础教育课改采用复合型课程结构,而大纲采用单一分科课程。教与学的方式不同 a新课标要求教学互动式,大纲是知识讲授式。 b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在发展的方式,大纲指导下是被动接受式。 课程实施过程不同 课标要求采用的是开放的、完整的复合型教学结构过程,而大纲则是封闭的、单一的学科课程教学结构过程课程评价不同 课标规定采取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成长评价。 而大纲采取一元化评价,一次考试、分数评价。 对教师素质要求角色要求不同 课标要求教师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20、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管理者,而不仅仅是知识讲授者,知识的搬运工,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素质。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功能性基本要求。 地位、价值: 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统帅 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是每门课程教学中预设的要现实的结果性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懂 : 水平要求:了解、理解、巩固转化。(2) 学会: 水平要求:模拟运用、独立运用、灵活运用。(3) 会学: 水平要求:优化选择、自我评价、认识品质。结果性目标的实施误区: 目标设定角度不对。 将知识与技能分割以
21、求,出现单纯讲知识,机械训练的倾向。目标设计缺乏层次性、外向性。低水平重复,无由易到难的水平要求,不能根据水平学生制定不同目标。 只有教师设计目标,学生不明确,不参与设计。 忽视知识生成,强调记忆学习过程与方法 周期动程结构:学中做-做中学- 反思调控 (1)学中做: 基本程序方法:尝试学习-群体学习-独立作业 (2)做中学: 基本程序方法:独立作业-实践活动-测评矫正。 (3)反思调控:基本程序方法:测评矫正- 体验交流-领悟品质程序性目标的实施误区 (1) 对“过程与方法”特点认识模糊,(2)把“过程与方法”割裂开来, (3)注重师教的“过程与方法”,忽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的立足点、
22、着眼点有误。(4)“过程与方法”的共性与个性处理不当。 (5) 不知如何去寻找“过程与方法”与“知识与技能”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点、并把相关整合点的“过程与方法”清晰地概括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涵: 指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态度行为与习惯。又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层次结构与水平要求1、认同反应: 顺从反应主动反应满足反应 2、体验价值:反思、接受某价值体味、偏爱某价值信奉、追求某价值 3、领悟品格:价值概念化价值综合化价值性格化。体验性目标的实施误区: (1) 笼统泛化,缺乏层递性 ()体验对象与程序不明确()浅尝辄止,缺乏体悟概括 课标、三维目标所体现的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改革 理念 教师 培训资料 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