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王熙凤的几点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王熙凤的几点看法.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我对王熙凤的几点看法我对王熙凤的几点看法我对王熙凤的几点看法11汉语言文学 从海娃 1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此曲名为聪明累,意为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
2、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对红楼中王熙凤一生的真实写照。王熙凤一个是贯穿红楼梦始终炙手可热的人物,是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出彩的人物之一。她是唯一以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女儿身份入住宁国府的男子世界中,并成为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和掌权者。按理来讲,像王熙凤这样大权在握的人物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和归宿。可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第五回中却给她下了这样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为其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都有。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即母老虎。
3、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论凤姐的这篇文章里面有一句名言,叫做“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恐怕是每一个红楼梦的读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在我看来,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她具有一种独特性,起到一种支柱作用。红楼梦这个大家族中,作者写了四百多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如果没有了王熙凤,那么红楼梦这个故事的结构还会存在吗?如果把贾府中各式各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正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一直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丫鬟小厮等等,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封建社
4、会中,王熙凤算是一个异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的管家宝座上“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但是她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的性格,她的手段,她的管理才能以及她的语言艺术一直是学者研究的对象。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写的最生动的一个人物,这个形象成功塑造的关键就在于个性化的语言。在红楼梦中,各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王熙凤的语言更是其中之最,她能言善辩,其“口才”是常人不可及的。贾母说:“有她一个人来说说笑笑,还抵得上十个人的空儿。”她在各种场
5、合说的话都表现出她的聪明,有心眼,又很有口才,都是说得那样得体。可见王熙凤十分精通说话艺术。毫无疑问,说话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说话的好与坏关系交往的功效。而揣测对方心理,把话说到别人的心里去,是说话得体、动听从而达到成功交往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王熙凤可称典范,尤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为代表。王熙凤初见黛玉,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短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几层意思。 王熙凤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人
6、物,她的权势多半是来源于贾母的宠信,所以熙凤行事说话时时刻刻都依据贾母的爱憎好恶,揣测其心理。初见贾母的外孙女黛玉,便恭维她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表明了黛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出乎了她的意料;“我今儿才算见了”,一个“才”突出了她的相见恨晚之感,似乎是在说她从未见识过,而周旋于贾府上下人中,又是名门之女的王熙凤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为什么对黛玉如此夸奖呢?我们知道:是贾母一再致意要把自己惟一的女儿的孩子黛玉接进贾府的,承受失女之痛的贾母自然会把对女儿的感情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心肝儿肉地疼爱。听到有人这么夸奖外孙女,贾母定是欢喜,尽管这话已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但又有谁能拒绝呢!接着,熙凤又说黛玉不是贾
7、母的外孙女而是孙女,这显然违背事实。王熙凤恭维黛玉不遗余力,以至于已经到了肉麻和虚假的程度。但有时候,假话比真话更让人爱听。由外孙女到孙女,其潜台词是想告诉贾母:黛玉就像是她自己调教出来的孙女一样。此话如扑面之清风,贾母怎不受用?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置身于人地两疏的贾府听到别人的夸奖,并且说自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孙女,除了高兴之外,说不定还有感激。不仅如此,王熙凤始终没有忘记,或者说更清楚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姑妈去世。女儿的去世会给贾母以精神上的打击,而失去母亲的黛玉感情上更是不必说。所以熙凤又向二人表达自己的悲伤与伤痛“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真是做尽了人情。 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
8、并随机应变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反而埋怨王熙
9、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听不进去,邢夫人气性大发,王熙凤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赦邢夫人的儿子,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那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
10、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说话艺术,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在红楼梦五十四回里面,在庆元宵的时候,请了女艺人来说书,王熙凤为博得贾母欢心,模仿说书人的腔调口吻,说了一段掰谎记,真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说书的女艺人夸王熙凤说:“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了”。“刚口”是指的口才,连说书艺人都甘拜下风,足见王熙凤的口才不凡。这个并不是吹捧,女艺人不是说一味地吹捧,王熙凤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王熙凤曾经很赞赏一个小丫头,叫红玉。这个小丫头把什么奶奶爷爷一大堆四五门子的话,说得齐全,说得利落
11、,凤姐就很赞成,她说,我就喜欢这样子,她说,我就喜欢“声口简断”的,不喜欢哼哼唧唧的。有关描写凤姐的言语练达之处时时出现,如:宝黛斗口时“大热天的你们说吃了辣椒”,几分细致入微和体贴;老太太额上的包是来盛福寿的,几分急中生智;“我们大家也放炮仗?散了吧”,几分不露狰狞的逐客之道;贾母正为贾赦讨要鸳鸯的事发怒,她却说“是老太太的不是,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怪不得人要”。她把个“老祖宗”捧得团团转,疼她爱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她好“挟天子以令诸侯”。凤姐的这些言语艺术,是调和人物关系,发展故事情节的不可或缺的佐味。实际上正是这样,她才成了贾府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红楼梦中,王熙凤平时说的话大都是家常闲话,但由于她深谙说话艺术,知道怎样说才能更引入注意,怎样说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因而同样的话题从她的嘴里说出来往往显得格外生动活泼,极富感染力。从而使她言由“心”生,八面玲珑,巧于周旋,讨得贾母的欢心从而在贾府中成为实质的掌权之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