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doc
《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doc(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 教学案例设计方案教材内容选择为:人教版高一历史下第三章 幸亥革命学习需要分析内部参照分析你对幸亥革命了解吗,了解多少了?你心目中的幸亥革命是怎样的了?学习幸亥革命的历史的历史意义?幸亥革命的影响有哪些?针对现在的学生对幸亥革命不是很了解的现状而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08历史: 对幸亥革命比较了解,而且对其历史影响也有着深入的研究。
2、07音乐: 不是太了解,只是知道个大概,对幸亥革命的影响也不是很了解,我心目中的幸亥革命是比较有进步意义的吧。08教育: 幸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外部分析幸亥革命这个历史事件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史实吗?掌握幸亥革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应有的史实,对于提升爱国热情以及提高民族自豪感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它是很有必要的你认为学生有这样的内部需求或着是这种学习的要求吗?历史是鲜活的故事,而不是死去的史实,学生在接受这个过程中会感受既有故事的生动性也有历史的责任感,所以这不仅不会让他们厌烦,反而会更加的渴望历史的学习。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能较好的驾驭幸亥
3、革命这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吗?根据初高中人教版的历史教材的安排规划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一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索,得出自己的一个结论。、教学内容:目标1.知识与能力(1)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明晰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到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掌握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评价辛亥革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设置问题,循循诱导,促使学生回忆以前的基础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
4、,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三民主义的实质;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一个阶级领导的什么革命?对了,农民阶级,成功了没有?没有,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具体说来是哪一个阶级领导的?
5、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的领袖是? 二、新课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扛起中国革命的大旗呢?引出了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1.历史条件: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传播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或政党的建立兴中中会成立概况时地:性质:誓词:目的: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性质、刊物、纲领、意义4.军事基础: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二、革命的经过教师提问:1、请大家看课本武昌起义形势图,请一位同学讲讲武昌起义。2、教师作叙述:因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将由此开始的这次革命统称辛亥革命。1、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后得
6、到全国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市宣布独立。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抵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12月29日,各省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即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发展:全国响应3、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的概况(时间、总统、国旗、国都、纪元)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分析目的、内容、性质和意义)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一)袁世凯攫取革命果实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掌控形势,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但是袁世凯后来在北京就任大总统,辛
7、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原因.学生归纳原因和经过:原因:(1)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大权(2)立宪党人和旧官僚害怕革命会危及到自己利益,也支持袁世凯(3)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4)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二)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仅仅做了三个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后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但1912年2月12日,清代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那么,这场辛亥革命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学生讨论: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课本P43动脑筋:“有
8、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教师归纳总结: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9、。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六、课堂小结: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目标,做了一系列组织上、理论上、思想上和军事上的准备,最终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2000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是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板书设计: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爆发(一)背景1.民族危机严重2.
10、清政府反动卖国(二)酝酿(三)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1)1、民国的成立概况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一)袁世凯攫取革命果实1.原因:2.过程:(二)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学习者分析认知发展特征分析认知发展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一的学生处于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已完全具备进行一下思维的能力假设演绎思维,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维;抽象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系统思维,即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在心理上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案例 完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