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和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和反思.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和反思抵抗弯曲说课稿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黎郡小学:李群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横梁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它既是下一课形状与结构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又为形状与结构的综合应用奠定基础。本课教学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第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2、大小的探究活动。第三: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 二、学情分析1、 在认知特征与思维水平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2、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面:学生已经有了横梁的材料、长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生活经验,这为本课中“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的推测、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三、教学理念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 本课教学,我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把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四、教法、学法1、教法。综合本课特点,我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ppt的文字、图片、表格的展示,来辅助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并采用实验观察法,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多更好的交流,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数
4、据和整理数据,在此基础上我只作适当的点拨,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五、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 知道“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2) 理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 识别和控制变量,采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2)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2) 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教学重点:实验研
5、究横梁宽度与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因为这是本课的主要活动,实验的结论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识别与控制变量。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与要求,但是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变量,本课实验的变量还较多,学生较难找出本课的所有变量。教学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塑料直尺。六、教学程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
6、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宽度和厚度对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5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明确主题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确这些建筑是通过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梁来支撑的,然后设问学生:为什么有些建筑物上面也有柱子和横梁,它怎么也会倒塌呢?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同时告诉学生:在受到压力时,这些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因此,如何提高桥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抵抗弯曲。)现在让我们来当小小科学家,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系?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学生初步讨论中,他们猜测横
7、梁的宽度,厚度,间距,形状,材料等方面对抗弯曲能力可能会有影响。对于学生的大胆的想象,我都给予积极肯定和评价。并提出今天要研究的两个问题,宽度和厚度对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影响。鼓励学生自由的选择材料,设计实验,从实验探究中寻找答案.从而进入探究实验部分.(这样以直观生动的形式,通过学生讨论中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自然引出本课的研究重点: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第二个环节:设计实验,探究求证(1)选择材料,设计实验对实验方法的设计是一个实验能否获得有效数据的关键。我先出示实验方案的设计图,让学生各持己见,充分让孩子们大胆的设想,重点放在材料的选择和选择材料后实
8、验的设计上,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很多,有的说,我用两根粗木头做柱子,用一根长木头做横梁,然后在横梁中间掉个篮子,在篮子里面放石块,直到横梁弯曲为止。有的说,我用两个石头做柱子,用玻璃做横梁,在上面堆石头,直到玻璃破碎为止;有的说,我用书本当柱子,用不同宽度的尺子做横梁,用手去压,直到压断,看哪把尺子容易压断,哪把尺子不容易压断。也有的说用不同宽度的纸做一组对比实验。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上重物,看谁放的重物多,抗弯曲的能力就强等实验方法,我适当引导,以上大家说的实验的开展,结合现在我们已有的,可以使用的材料,可以开展的实验是哪个?有人说用尺子,也有人说用纸做实验,但大家普遍认为用纸做这个实验比较适合
9、。这时老师就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说说在实验过程中要准备的材料有哪些?(相同厚度不同宽度的纸、相同大小的硬币或者垫圈等)你打算怎么去做这个实验?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然后让同学们分小组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当学生的方案制定以后,老师再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出示自己的方案。并设疑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是不变的,改变的条件是哪一个?这一环节要组织学生讨论透,为研究厚度对抗弯曲性能的影响作好铺垫。在此基础上,老师把学生说对的用课件板书出来:改变的量只有一个:宽度,不变的量有:厚度、长度、架空的长度、垫圈放的位置、放的力度、弯曲的程度等等。 (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实验中的不变量。因此,在学生做实验
10、之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实验中哪些条件不改变? 厚度、长度、弯曲度、架空度、垫圈放的位置和力度等等。 同时,实验前先预测再实测,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2)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明确实验方法后,再提问:你能设计一个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吗?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用准备的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根据表格,填写预测数据和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在学生实验中,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一边了解实验情况.一边给予指导.”在实验中,哪些条件是需要控制不变的?”让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在小组内完成对数据初步的整理.第三个环节:整理数据,
11、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生看着数据表,你能说说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显著提高!甚至还会发现:从抗弯曲能力的效果来看,相对增加纸的宽度来说,增加纸的厚度这一方法效果更明显.第四个环节:运用认知,解释现象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学以致用”,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教师通过谈话联系到,在建筑中人们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让学生抬头看看教室里的横梁。再说一说,“你能解释横梁立着放的理由吗?”接着让学生用塑料尺进行实验,体验横压和竖压,通过体验学生认识到塑料尺立着放抗弯曲能力强。接着再引导学生解释:横梁立着放是
12、增加厚度,提高了抗弯曲能力,能承受更大重力。猜猜他是谁?(结合生命教育进行教学)这就是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的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他所在的学校在512大地震中23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原因之一就是他从1999年,陆续对学校不牢固的大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直径是37厘米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生命只有一次,建筑中千万不能偷工减料。第五个环节:应用知识,拓展延伸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新知识新发现只是后续研究的开始,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靠增加厚度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提高成本。
13、再出示一张纸,问:“不增加纸的厚度,你能想出办法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吗?请你们课后做一做。(这样既激起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又引导学生考虑科学技术在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 抵抗弯曲 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显著增加。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我能基本按照“猜测预测实验分析数据总结”这一过程进行教学,目标基本明确;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掌握得较好,这是本堂课的成功之处。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展了学生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从中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足之处:1、课程的安排上,我要更加细致、充分。各环节的进行应循序渐进,不能因为时间问题,而操之过急。 2、深度不够:其一是对每组报告的实验数据差别大的原因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其二、虽然横梁的厚度比宽度抗弯曲能力强,但桥的厚度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做进一步的说明。3、与生活联系要更紧密些,学完课后,没有让学生联系生活,想哪些地方横梁是立着放的,哪些地方横梁是平着放的。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总结经验,研究教法,使科学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真正地喜欢科学课,热爱科学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