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 .pdf
《2022年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 .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心整理欢迎下载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 15例一、 “以为”、 “以为”文言中的“以为” ,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 、 “认为”相当。如:1.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 “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第一,在“以为” 、 “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 “以为” 、“以为” 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2.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
2、为神。( 黔之驴)3.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触龙说赵太后 )4. 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 新唐书魏征传 )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5.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第二,在“以(之)为”、 “以为”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式中, “以”是动词, “认为”的意思; “为”是主谓词组,作 “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6. (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 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 “以为妙绝”,即
3、“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二、 “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其一, “以”字当“因为”讲, “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 “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前出师表)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 此世所以不传也。 ( 石钟山记)其二, “以”字当“拿” 、 “用”或“凭借”讲, “所以”相
4、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5.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 吕氏春秋察今 )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三、 “如何”、 “奈何”、 “若何”古汉语中,“如(若)” 、 “奈”是动词, “何”是疑问代词,而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用,组成凝固结构。“如何(若何) ”
5、、 “奈何”,可译为“怎”、 “怎么办”、 “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如:1. 王曰: “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 沛公曰: “今者出, 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如果将“如何”(或“奈何”、 “若何”)二字拆开,当中夹进名词或代词,就形成表示疑问的凝固格式“如何”、“奈何”、 “若何”,这种格式可用 “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 ”来对译。4.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 ( 愚公移山)5. 西门豹顾曰:“巫
6、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回头(看大家)说:“巫婆、三老不来回话,对这事怎么办呢?”6. 若先生与百姓何?( 国语周语 )对先生与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姓怎么样?有时, “如何”、 “若何”又变作“何如” 、 “何若”的形式,可以作为疑问形容词用,译作“怎么样”。7.( 樊哙 ) 曰: “今日之事何如?” ( 项羽本纪)问道: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四、 “何以为”文言中,“何以为”也是表示疑问的一种格式。其中“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 “为”是语气助词。
7、“何以为”用现代汉语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如:1.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书霍去病传 )2.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 ( 项羽本纪)现在人家正处在宰割者的地位,我们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做什么?3.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项羽本纪)“何以为”中的“何”字,有时换作“奚”、 “恶” ;“以”字有时换为 “用”字,这样便形成 “奚以为”、 “何用为”等形式,意义不变。如:6. 奚以之
8、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飞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五、 “何之有”“何之有”式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 “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 。如:1. 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 )这好比是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一样,有什么功效呢?2. 姜氏何厌之有?( 郑伯克段于鄢 )姜氏有什么满足呢?3.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过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9、-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4.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六、 “不亦乎”“不亦乎” 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 “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 。 “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如:1.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2.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精选学习资料 - - - -
10、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遥游 )七、 “无乃乎”“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揣测。 “无乃”,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呼应,构成“无乃乎”的凝固结构,这一凝固结构可以用“恐怕(只怕、大概)吧”对译。如:1.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2. 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论语雍也)在简单的基础上,再行简单,恐怕是过于简单了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 2022 年高 文言文 固定 句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