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屑追求的精神。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主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
2、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二、教学目标1.识字方面,本单元要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2.鱼游到了纸上中,“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
3、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来理解。3.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4.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又要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四、课时安排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26、全神贯注 1课时27、鱼游到了纸上 2课时28、父亲的菜园 1课时语文园地七3课时。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
4、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教具准备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铁球。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着地。)历史上谁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伽利略。)2.
5、请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1564年,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581年他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在大学里,他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年仅25岁。他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望远镜的帮助下,他发现了新宇宙,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却遭到反对哥白尼“日心说”的教会的迫害,以致被送上法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科学,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6、通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有不懂的问题,要记下来。三、汇报交流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1)字音。违背(wi,不读wi)的确(d)更改(gng)(2)字形。注意:“释”左半部由“丿”和“米”组成,不要写成“采”。(3)词义。信奉:信仰敬奉。文中是指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表现出人们对权威的盲目迷信。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文中指人们认为一个年轻的数学教授竟敢反对他们深信不疑的亚里士多德,简直是胡作非为,胆子太大了。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6千克。2.课文主要内容。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追求真理,敢
7、于挑战权威,对人们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四、默读课文1.思考:伽利略是经过哪几个过程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引发疑问(第3自然段)反复试验(第4自然段)公开试验(第5、6自然段)2.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伽利略是个什么样的人。伽利略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念书时,就善于提出不寻常的问题,可见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2.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8、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重点句子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伽利略一个年轻的数学教授,他是怎样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从而使人们改变了盲目崇拜权威的观念的呢?(引发疑问,反复试验,公开试验。)二、自主学习(第26自然段)1.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结合当时的背景加以体会。2.伽利略是怎样反复试验的?结合上下文想象。3.伽利略为什么在斜塔上进行公开试验?三、小组交流四、全班汇报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那亚里士多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界“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
9、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17世纪的意大利人十分信奉他,把他的话当成不容更改的真理。伽利略就是对这样一位人们眼中的权威人物产生了怀疑。(1)怀疑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根据的。因为两个铁球拴一起重量是10+1,而速度应是慢的拖住快的,也就是要小于10,即10+110。这样两个相反的结论显然说不通。(2)体会:伽利略通过自己的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疑问,即使是人们极为信奉的哲学家,他也决不随声附和,可见他有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3)补充资料。当时科学界对权威绝对崇拜与盲从,有的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甚至丧失了生命。16世纪的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
10、触怒教廷,到处流亡,多次被捕,但他仍宣传自己的宇宙观,最后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可见伽利略敢于向权威质疑,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还要面对精神与生命的双重压力与威胁。2.伽利略是怎样反复试验的,文中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因为下文公开试验时会详写。)他会怎样反复试验,想象一下。(1)他把一个10磅重和一个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和一个10磅重的球从同一高处同时降落,结果11磅重的球既没比10磅的先落,也没晚落,而是同时落地。(2)他把一个10磅重和一个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和一个1磅重的球从同一高处同时降落,结果同时着地。(3)他又拿其他重量不同的两个球试验3.读一段话,出示幻灯片,读出亚里士多德的
11、确错了的意味。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4.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1)因为“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中,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十分崇拜,把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读出人们深信的态度。)(2)因为人们不相信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想看他的笑话。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读出人们对伽利略的轻视与嘲笑。)(3)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塔下的人们态度有什么
12、变化,会说什么,做什么?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惊叹:“啊”人们会拍手叫好,把帽子抛向空中,相互拥抱人们会说:“我们错怪了这个数学教授!”“这个年轻人真勇敢,能向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质疑,真了不起!”“我们错了,看来亚里士多德也有说错的时候啊!”五、总结提升1.了解了伽利略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过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要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怀疑要讲科学、讲证据;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伽利略也正是由于这个试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才26岁。2.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把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得十分传神。)六、板书设计 怀疑
13、(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实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26*全神贯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2.认识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重点难点1.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2. 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
14、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具准备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制成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著、求实的精神。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雕塑家罗丹的故事。你对罗丹有哪些了解呢?(学生简介罗丹生平。)今天我们学习的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又表现了罗丹怎样的精神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看看吧!二、初读课文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里最能表现罗丹的全神贯注?把有关语句画出来。3.读有关的句子,说说体会和感受。三、小组交流四、全班汇报1.字音。不禁(读jn)痴痴地(读ch)2.新词。(1)全
15、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文中指罗丹在修改女像的过程中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和执著精神。(2)端详:仔细地看。文中指在茨威格拍手叫好,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对自己的作品仔细地观察,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3)仪态端庄: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文中用来形容罗丹塑的女像。3.主要内容。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来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在的事。4.文中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出示幻灯片。)(1)罗丹自己端详一阵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茨威格已经拍手叫好的作品,可罗丹仍不满意,他仔细端详着,还自言自语地找毛病,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七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