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资料书上的.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资料书上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资料书上的.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资料书上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省考课程复习提纲(知识点)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基础1、 冲压成形是指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对板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压,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得到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要求的零件的加工方法,它属于塑性成形的加工方法。(考概念)2、冲压成形的特点(也就是与其它工艺方法相比较冲压成形的优点、缺点)3、根据材
2、料变形特点,可把冲压成形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个最基本的大类。4、分离工序是指在冲压成形时,变形材料内部的应力超过强度极限,使材料发生断裂而产生分离,此时板料按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的形状、尺寸和切断面质量的冲压件。5、成形工序是指在冲压成形时,变形材料内部应力超过出服极限,但未达到强度极限,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同时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4、分离工序(冲裁(落料和冲孔二最基本的分离工序)、切断、切口、切边、剖切)。5、成形工序(弯曲、卷圈、拉深、翻孔、翻边、缩口、胀形、起伏)。6、塑性是指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7、加工硬化(冷作硬化)是指金属变形过程
3、中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变形抗力增加,硬高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8、若三个主应力的大小相等,称为球应力状态。习惯上将三向等压应力称为静水压力。9、多向应力状态时,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质点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叫屈服条件或屈服准则,也称塑性条件和塑性方程。10、最小阻力定律:在金属材料的塑性加工过程中,材料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或在冲压加工中,板料在变形过程中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它说明了金属流动的趋势。11、冲压成形中控制金属流动的方法有开流和限流。12、体积不变定律:金属塑性变形时,发生形状的变化,而体积变化很小,一般忽略不计。用公式表
4、示为:。13、冲压工艺对材料要求:(1)良好的塑性,(2)良好的表面状态,(3)厚度公差符合国家标准,(4)化学成分一定。14、冲模材料的选用原则。(P12)15、冲压设备:型号JA31-160A:J表示机械压力机,160表示公称压力1600KN的压力机。主要参数是设备的公称压力(KN)来表示的。16、曲柄压力机的基本技术参数(P20)。第二章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1、冲裁的定义:是利用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产生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2、最常见的冲裁工序是冲孔和落料。3、根据冲裁变形机理的不同,冲裁工艺可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两大类。4、冲裁变形过程: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
5、5、冲裁件断面特征:包括四个特征区(圆角带(埸角),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6、影响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凸、凹模之间的冲裁间隙,7、冲裁间隙:冲裁模凸模和凹模刃口部分尺寸之差。(注意是指双面间隙ZD-d)。8、间隙的重要性:(1)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间隙小,冲裁件断面质量高,间隙大,冲裁件断面质量差(表现在光亮带减小,圆角带与断裂带斜度增加,毛刺较大),冲裁件尺寸精度低。(2)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3)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增大模具间隙,可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但是间隙过大,反而导致模具刃口损坏。间隙过小,模具受力大,所以模具磨损加剧,模具寿命降低。9、冲裁间隙的确定。合理间隙,
6、最小合理间隙,最大合理间隙。考虑到磨损,设计中应采用最小的合理间隙。确定间隙的方法有理论和经验法两种10、冲裁件的工艺性。(P30,稍微了解)11、冲裁件的精度一般可分为精密级与经济级两类。12、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级不高于IT11级,一般要求落料件公差等级最好低于IT10级,冲孔件最好低于IT9级。(如果要求更高级,就采用精密冲裁)13、冲裁件的断面粗糙度(断面质量)及毛刺与材料塑性,材料厚度、模具间隙,刃口锐钝以及模具结构有关。14、冲裁件尺寸的基准应尽可能与其冲压时定位基准重合,以避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15、冲裁件在板料和条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排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材料,用材料的利
7、用率来衡量排样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知道如何计算材料的利用率,详见书上P34)16、冲裁所产生的废料分为结构废料(由冲裁件的形状特点产生,不可避免)和工艺废料(是由于冲件之间和冲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的搭边,以及料头、料尾和边余料产生的废料)。17、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主要从减少工艺废料着手。18、排样遵循的原则:提高材料利用率,冲压生产操作方便,模具结构简单合理,保证冲件质量。19、条料排样的方法分为三种: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无废料排样。采用少、无废料排样时材料利用率高,但冲裁件精度不易保证。有废料排样时冲裁件质量和模具寿命较高,但材料利用率低。20、排样方式有:直排,斜排,直对排,斜对排,混合
8、排,多排等。(只作了解P37)21、搭边:排样时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废料。22、搭边的作用:补偿误差(条料误差,送料误差),使凸、凹模刃口受力均衡,提高模具寿命及冲裁件断面质量,实现模具的自动送料。23、影响搭边值的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厚度(越厚,搭边值越大),冲裁件的形状与尺寸。送料及挡料方式,卸料方式。24、送料步距A:模具每冲裁一次,条料在模具上前进的距离称为送料步距。25、凸模刃口尺寸的计算(重点、难点)。(P43)26、落料件的大端尺寸等于凹模尺寸,冲孔件的小端尺寸等凸模尺寸。冲裁件的尺寸是以测量光亮带尺寸为基准。27、落料工序以凹模为基准件,先确定凹模刃
9、口尺寸。凹模刃口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最小极限尺寸。凸模刃口尺寸则按凹模尺寸减去最小合理间隙值确定。(间隙取在凸模上)28、冲孔工序以凸模为基准件,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凸模刃口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最大极限尺寸。凹模刃口尺寸则按凸模尺寸加上最小合理间隙值确定。(间隙取在凹模上)29、模具制造精度应冲裁件高2级或3级。凸模一般为IT6,凹模为IT7级。30、为了使新模具间隙不小于最小合理间隙,偏差值应按入体原则标注。凹模标正公差,凸模标负公差。31、根据冲裁件的形状,在复杂程度模具制造中,凸、凹模的加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互换原则组织生产,另一种是按配作加工组织生产。32、冲裁力计算:普通平刃口时,33、
10、降低冲裁力的措施:阶梯凸模冲裁,斜刃冲裁,加热冲裁。34、冲模压力中心的确定(要知道如何计算)。(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合力的作用点)。模具的压力中心应与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相重合,以免冲压时滑块会偏心载荷,导致滑块导轨和模具导向部分不正常的磨损,使合理的模具间隙得不到保证(模具间隙不均匀),从而影响冲件质量和降低模具寿命。35、冲裁模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工序组方式分:单工序冲裁模,级进冲裁模和复合冲裁模。36、冲裁模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压料、卸料及推件零件,导向零件,连接固定零件。37、复合模是冲床滑块一次行程中,在冲模的同一工位上能完成两种以上的冲压工序。级进模是在二个或二
11、个以上的工位上完成二种以上的冲压工序。38、判断模具是否是复合模的标志是,看模具的工作零件中是否有凸凹模。39、正装复合模(凹模安装在冲模的下模部分的),倒装复合模(凹模安装在冲模的上模部分)。40、凸模固定方法(安装方式):台阶固定法,铆接式固定法,螺钉及销钉固定法,浇注粘接固定法。41、冲裁凹模刃口形式有直筒形和锥形两种。42、卸料装置分为刚性卸料装置和弹性卸料装置两大类。卸料板一般用45钢制造,不需要热处理。43、在设计模具时,是根据凹模的周界尺寸选择标准模架。44、导柱模模架按导向结构形式分为滑动导向和滚动导向两种。45、为了防止较小的凸模压损模座的平面,一般在凸模和模座之间加设垫板。
12、(加设垫板的作用)46、固定板分为圆形和矩形固定板两种。47、导正销多用于连续模中冲裁件的精确定位。定位板和定位销是作为单个坯料或工序件的定位用,其定位方式有外缘和内孔定位两种。第三章 拉深、弯曲工艺及模具1、弯曲分为自由弯曲和校正弯曲。弯曲加工方式有压弯、拉弯和滚弯。2、由于金属材料有弹性,弯曲件成形角度会稍高于该角度,这种现象称为回弹。(回弹的原因)3、变曲变形的特点:(1)变形主要发生在弯曲带中心角范围内,中心角以外基本上不变形。(2)变形区内,板料在长、宽、厚三个方向都产生了变形。长度方向:凹模侧长度伸长,凸模侧长度缩短。由表面至板料中心,其缩短与伸长的程度逐渐变小,存在一个中性层,它
13、的长度在变形前后没有变化。厚度方向:材料厚度在变曲变形区内有变薄现象,使中性层内移。宽度方向:其变形有宽板(横断面几乎不变,基本保持矩形)和窄板(断面变成了内宽外窄的扇形)两种情况之分。(详细见书上P94)4、弯曲模的结构特点。 5、弯曲模设计时应考虑的要点。6、拉深(又称拉延)概念: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拉深可分为变薄拉深和不变薄拉深。7、拉深系数:m=d/D。以筒形件直径与坯料直径的比值来表示拉深变形程度的大小。m越小,拉深变形程度越大。8、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可分为平面凸缘部分(为主要变形区),凸缘圆角部分(凹模圆角部分,为过渡区)
14、,筒壁部分(为传力区),底部圆角部分(凸模圆角部分,为过渡区),筒底部分(为传力区,变形量小也认为是不变形区)五个区域。9、拉深件的径向尺寸精度一般不高于IT11级。10、拉深件的壁厚度变化:下部壁厚略有变薄,壁部与圆角相切处变薄最严重,口部最厚。越接近口部加工硬化程度越大,表现硬度越大。11、拉深件的主要工艺问题:平面凸缘部分的起皱和筒壁危险断面的拉裂是拉深的两个主要工艺问题。12、拉深过程中,凸缘是主要变形区,变形区的材料在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失稳起皱。它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切向压应力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另一方面是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抗失稳能力,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弹性
15、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抵抗失稳能力越小。相对应的措施是加压边装置。通过压边圈的压边力将平面凸缘部分压紧,以防止起皱。(压边装置的作用)13、压边力要适当。压边力太大,将导致拉深力过大而使危险断面拉裂,压边力过小,则不能有效防止起皱。14、筒壁的拉裂:筒壁所受的拉应力除了与径向拉应力有关之外,还与压料力引起的摩擦阻力、坯料在凹模圆角表面滑动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和弯曲变形所形成的阻力有关。15筒壁不会拉裂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16防止筒壁拉裂措施:一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另一方面是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合理确定拉深变
16、形程度,凹模圆角半径,合理改善润滑条件等,以降低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17、根据拉深模使用压力机类型不同,拉深模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18、根据工序组合可分单工序拉深模、复合工序和连续工序拉深模。根据压料情况可分为有压边装置和无压边装置拉深模。第四章 其它冷冲压工艺及模具1、胀形:是指将平板坯料的局部凸起变形和空心件或管状件沿径向向外扩张的成形工序。2、胀形变形特点:(1)当坯料处径与成型直径的比值D/d3时,d与D之间环形部分金属根本不可能向凹模内流动。其成型完全依赖于直径为d的圆周以内金属厚度的变薄实现表面积的增大而成型。(注意: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原则和最小流动阻力定
17、律解释)。3、胀形变形区内金属受切向和径向两向拉应力状态。变形区材料不会产生失稳起皱现象,因此成型后零件表面光滑,质量好。同时变形区材料截面上拉应力沿厚度方向的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卸载时的弹性恢复很小,容易得到尺寸精度较高的零件。4、起伏成型俗称局部胀形,可以压制加强筋,凸包,凹坑,花纹图案及标记等。起伏后冲压件,能够有效地提高零件的刚度和强度。5、起伏成型的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材料的性能、零件的几何形状、模具结构、胀形的方法以及润滑等因素的影响。6、如果零件要求的加强筋超过极限变形程度时,可以采用第一道工序用大直径的球形凸模胀形,达到在较大范围内聚料和均匀变形的目的,再用第二道工序成型得到零件所
18、要求的尺寸。7、空尺坯料的胀形:俗称胀肚,是使材料沿径向拉伸,将空心工序件或管状坯料向外扩张,胀出所需的凸起曲面,如波纹管、壶嘴等。8、胀形方法分为刚性模具胀形和软模胀形(利用橡胶、液体、气体或钢丸等代替刚性凸模)两种。9、空心坯料胀形程度用胀形系数K来表示:(胀形后零件的最大直径,坯料的原始直径。)胀形系数K和坯料延伸率的关系是。10、缩口是将管坯或预先拉深好的圆筒形件通过缩口模将其口部直径缩小的一种成型方法。11、缩口变形过程中,坯料变形区受两向压应力的作用而切向压应力是最大主应力,使坯料直径减小,壁厚和高度增加,因而切向可能产生失稳起皱。防止失稳是缩口工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2、缩口变形
19、程度用缩口系数m来表示。(缩口后直径比上缩口前的直径)。13、缩口成型时坯料所处的状态,分为无心柱支承和有心柱支承两类。14、翻边是在模具作用下,将坯料的孔边缘或外边缘冲制成竖立边的成型方法。翻边可分为内孔翻边和外缘翻边,其中外缘翻边又可分为伸长类翻边和压缩类翻边。15、内孔翻边主要的变形是坯料受切向和径向拉伸,愈接近预制孔边缘变形愈大,因此内孔翻边的失效往往是边缘拉裂,拉裂与否主要取决于拉伸变形的大小。其变形程度用翻边系数K表示。,d是翻边前预制孔直径,D是翻边后的平均直径。K值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圆孔翻边时孔边不破裂所能达到的最小翻边系数称为极限翻边系数。用K表示。16、极限翻边系数的影
20、响因素:材料的塑性,孔的边缘状况,材料的相对厚度,凸模的形状。17、非圆孔翻边变形比较复杂,它包括圆孔翻边,变曲,拉深等变形性质。第五章 塑料模具设计基础1、塑料的组成:合成树脂+添加剂。也就是塑料的概念是一种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制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2、所谓的合成树脂就是由有机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简称聚合物。3、常用的塑料添加剂包括:填充剂,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固化剂及着色剂等。4、填充剂的作用是增强作用,改善塑料性能,扩大其使用范围。稳定剂是减缓材料变质,延长使用寿命。增塑剂改善塑料的成型加工性能。润滑剂是改善成型塑料的流动性,并减小和
21、防止塑料熔体对设备和模具的粘附与摩擦。固化剂促进交联反应。5、塑料的分类。按照塑料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和受热特性分类,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6、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时软化并熔融,成为可流动的粘稠液体,可成型为一定形状的制品,冷却后变硬,保持已成型的形状,并且该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在成型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是经过冷却而定型为制品形状。其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7、热固型塑料: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交联固化而变硬,此时树脂变得不可熔而硬化,塑件形状被固定不再发生变化。树脂由固化前的线型或支链型成为固化后的体型网状结构。
22、这个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不可逆。8、塑料按性能和用途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为。9、塑料的特点:质量轻,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化学稳定性能好,电绝缘性能好,耐磨和减摩性能好,消声和吸震性能好。10、常用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而成,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11、典型的热固性塑料:酚醛塑料,环氧树脂(突出的特点是粘结能力很强,万能胶的主要成分)。12、塑料成型的方法主要有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缩成型,压注成型,气动成型和泡沫成型等。热塑性塑料多采用注射和挤出成型,热固性塑料多采用压缩和压注成型。13、注射成型采用的是注射机,
23、目前普通采用的是柱塞式和螺杆式注射机。14、注射成型的原理是将颗粒状态或粉状塑料从注射机的料斗送进加热的料筒中经过加热熔融塑化成为粘流态熔体,在注射机柱塞或螺杆的高压推动下,以很大的流速通过喷嘴注入模具型腔,经一定时间的保压冷却定型后可保持模具型腔所赋予的形状,然后开模分型获得成型塑件。15、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成型过程以及塑件的后处理三个阶段。16、成型前的准备:原料与处理,料筒清洗,预热嵌件(目的是减少物料和嵌件的温度差,降低嵌件周围塑料的收缩应力,保证塑件质量),选择脱模剂(硬酯酸锌、液态石蜡和硅油)。17、注射过程一般包括:加料,塑化,充模,保压,倒流,冷却,脱模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具设计 制造 复习资料 书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