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习题(含解析).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习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习题(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4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分)1今年4初宁夏海原发生因食用病死牛而引起的炭疽疫情,该疫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病死的牛属于()A病原体 B传染源 C生物媒介 D抗原2血吸虫、华枝睾吸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A消化器官发达 B运动器官发达 C生殖器官发达 D感觉器官发达3医生在有的胃肠病患者体内发现了近百条蛔虫。请问蛔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A胃 B食道 C大肠 D小肠4毛蚶,是生长在河口和海泥沙中的贝类生物,毛蚶带有甲肝及其他多种病菌,食用后易引起消化类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甲肝传染病暴发事件中被甲型肝类病毒污染的毛蚶和甲型肝类病毒在传染病中分别属
2、于()A传染病 病原体 B病原体 传播途径C传播途径病原体 D病原体 传染病5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脑疟等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下列关于疟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疟疾症患者或无症状带虫者,其血液中具有配子体者便成为传染源B对疟疾患者进行隔离是控制传染源C对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对健康人群进行预防属于切断传播途径6蛔虫的营养方式是()A自养 B腐生 C寄生 D共生7艾滋病是由何种微生
3、物引起的疾病()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衣原体8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疟原虫是传染病疟疾的传染源B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C消灭传播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疟疾属于寄生虫性传染病9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习惯是()A粪便经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为肥料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D未变质的剩菜饭也要经过高温灭菌后方可食用
4、10乙型肝炎是属于()传染病A呼吸道 B消化道 C血液 D体表11不属于传染源的是()A未治愈的感冒患者 B艾滋病病毒携带者C乙肝病毒 D携带H7N9禽流感的家禽12人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感染血吸虫的?()A吃了米猪肉 B食未熟的鱼C蚊虫叮咬 D接触有钉螺的水域13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寄生虫14蛔虫病是世界上感染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下列对预防蛔虫病无直接关系的是()A早晚刷牙 B蔬菜瓜果洗净后再食用C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 D饭前便后洗手15蛔虫在人体寄生的部位主要是()A小肠 B大肠 C胃 D肝脏16下列不是艾滋病传染途径的是()A不安全性行为 B握手 C毒品交
5、叉注射 D输血1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近视 B流行性感冒 C“非典” D艾滋病18人类的“世纪杀手”-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种微生物引起的()A细菌 B真菌 C酵母菌 D病毒19下列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是()A坏血病 B夜盲病 C扁桃体炎 D佝偻病20华支睾吸虫、蛔虫等寄生虫的共同特征是()A消化器官发达 B运动器官发达C感觉器官发达 D生殖器官发达21正确预防艾滋病(AIDS)的措施是()A饮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B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及高度腌制食品C不吸烟、酗酒,不食用发霉的花生食物D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遵守性道德22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
6、临床上艾滋病目前没有特效疗法,只能以预防为主B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传播、饮食传播等D对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和血液制品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管理23受精的蛔虫卵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入人体的()A口腔 B鼻腔 C皮肤 D血液24人得蛔虫病是由于()A幼虫钻进了人的血液中 B吃进了未煮熟的“米猪肉”C吃进了含感染性虫卵的食物 D受精卵直接发育成成虫25为了预防“流感”传染,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是为了()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项26艾滋病的病毒,在人体内的主要活动场所是()A口腔 B生殖器官 C淋巴细胞
7、D肝脏27处理患有鸡瘟、猪瘟的鸡和猪的正确方法是()A用清水洗净后留作食用B腌制后出售给其他人食用C将其用土深埋或用火烧毁D将其剁成碎末或做成饲料28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方式的是()A吸毒者共用一个针头注射 B输入来源不明的血液C随意地性接触 D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2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传染病只能在同种生物间传播B传染病的病原体只包括细菌和寄生虫C艾滋病病毒都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都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0婴儿出生后,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从预防
8、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来看,接种疫苗的目的是_。(选填“特异性免疫”或“保护易感人群”)31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_,不喝_,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_;其次,要管理好_,粪便要经过处理后,再作肥料使用。第24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答案】1.B2.C3.D4.C5.D6.C7.C8.A9.D10.C11.C12.D13.A14.A15.A16.B17.A18.D19.C20.D21.D22.C23.A24.C25.C26.C27.C28.D29.D30.保护易感人群31.个人饮食卫生 生水 洗手 粪便【解析】1.解: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
9、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病死的牛属于传染源,B正确。 故选: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传染源的特点。2.解: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做寄生生物。题干中华支睾吸虫、血吸虫专门从寄主体内获得营养,属于寄生;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血吸虫、华枝睾吸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数十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
10、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可见C正符合题意。 故选:C。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3.解:蛔虫是一种寄生在消化道内的寄生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成虫产大量的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经七天后发育成侵袭性虫卵,蛔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蛔虫在生长发育中还会咬破肠壁,造成肠出血,蛔虫分泌的毒素对人有毒害作用。 故选:D。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
11、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4.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
12、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由材料的内容可以知道,被甲型肝类病毒污染的毛蚶和甲型肝类病毒在传染病中分别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病原体。 故选:C。此题可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病原体的概念来切入,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病毒属于传染病的病原体。明确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病原体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解:A、疟疾症患者或无症状带虫者,其血液中具有配子体者便成为传染源,正确; B、疟疾患者是传染源,因此对疟疾患者进行隔离是控制传染源,正确; C、对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是为了避免通过注射器传播疾病,因此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正确; D、对健康人群进行预防目
13、的是增强抵抗力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而不是切断传播途径,错误。 故选: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6.解: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蛔虫营寄生生活。蛔虫是一种寄生在小肠内的蠕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
14、蛔虫在生长发育中还会咬破肠壁,造成肠出血,蛔虫分泌的毒素对人有毒害作用。 故选:C。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蛔虫营寄生生活关键点:蛔虫是一种寄生在小肠内的蠕虫7.解: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故选:C。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艾滋病的病因。8.解:A、疟原虫是传染病疟疾的病原体,错误。 B、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控制传染源,正确; C、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切断传播途径
15、,正确; D、疟疾属于寄生虫性传染病,正确。 故选:A。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掌握传染病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9.解:A、B、C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要管理好粪便,都能切断传播途径,能预防蛔虫病,A、B、C不符合题意。 D、未变质的剩菜饭也要经过高温灭菌后也不能可食用,因为这类食物种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错误 故选:D。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感染性蛔虫卵引起的,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勤剪指甲,不摸污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
16、;灭蝇防蝇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蛔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10.解: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 消化道传染病: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虫病、脊髓灰质炎等。 血液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进行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乙型肝炎、艾滋病。 体表传染病:指病原体通过皮肤侵入
17、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狂犬病、血吸虫病破伤风、沙眼、癣。 故选:C。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四种传染病的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区分,特别注意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区别11.解: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未治愈的感冒患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携带H7N9禽流感的家禽都属于传染源,乙肝病毒属于病原体,不属于传染源。 故选:C。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科版八 年级 下册 第八 单元 24 人类 疾病 抵御 习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