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公开课教案1.doc
《枣核公开课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核公开课教案1.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枣核公开课教案1枣核公开课教案1枣核【教学目标】、 1、从质朴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语言中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2、学习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方法; 3、体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 4、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 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2、3、4【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间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举目无亲,周围的
2、环境是生疏的。人们的面孔是陌生的,只有天边那飘过的云与家乡的云是完全一样的,它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样的亲切。天边的云,勾起了人们的思乡之情,其实,何止是故乡的云会勾起思乡之情呢?一句乡音,一张照片,一轮圆月,一颗枣核。它们都会被游子当作故乡的象征。可以说,思念家乡、眷恋故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民族之感,是华夏子孙共有的民族之情。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思念家乡、眷恋故土的文章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萧乾的枣核。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蹊( q )跷(qio ) 掐(qi)指 殷(yn)切 玛(m ) no(瑙) 山坳(o)嫣红(yn) 2思考探究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课文中
3、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那么,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索枣核(1)、见枣核(2-4)、说枣核(5-10)、点主题(11) 三、合作交流 1、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她思念家乡。作者是不是在文章的开头就将枣核的用途告诉我们呢?这是什么写法?设置悬念 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友人思念故乡呢?(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思乡的心
4、理活动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四个“想”字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苦。2、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同学们来到我们学校学习,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回家一次,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 (打电话、写日记、写信、找人倾诉)(2)在安顿好我住的房间之后,友人首先带我去了哪里?她为什么劈头就问我花园有没有家乡的味道呢? (后花园,急切地向我倾诉思乡之苦。)在友人的后花园里,具体的思乡行动表现在哪里?她做了些什么?她还急切地想做什么?(读810段后回答) 这位友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枣核 公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