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零部件结构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换热器的零部件结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的零部件结构设计.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 绪论换热设备是化工、炼油、食品、轻工、能源、制药机械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广泛使用的通用设备。随着工业的发展,换热设备在能量储存、转化、余热回收以及新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1.1 换热器的分类 1.1.1 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按照传热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可分为三类: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2.蓄热式换热器;3.间壁式换热器.1.2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五类: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浮头式换热器3.U形管式换热器;4.填料函式换热器;5重沸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中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可相对壳
2、体自由移动,成为浮头。浮头部分是由浮头管板,钩圈与浮头端盖组成的可拆联接,因此可以容易抽出管束,故管内管外都能进行清洗,也便于检修。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管间和管内清洗方便,不会产生热应力;但其结构复杂,造价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高,设备笨重,材料消耗量大,且浮头端小盖在操作中无法检查,制造时对密封要求高。适用于壳体和管束之间壁温差较大的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2. 换热器的工艺条件与选型2.1 换热器的工艺条件设计条件 壳程 管程工作介质设计压力工作压力设计温度介质特性换热面积 烃 循环水 -0.0781MPa 0.495MPa-0.071MPa 0.45MPa80 60易爆 /782.2 换热器
3、的选型根据换热器流体的性质和各种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本回收塔冷却器选用浮头式换热器。3. 换热器的零部件结构设计3.1换热管3.1.1 换热管的材料、形式及尺寸回收塔冷却器采用光管,因为光管加工方便、价格便宜。根据换热流体的性质选用25mm2.5mm长度L=60000mm的20号无缝钢管作为换热管的材料。根据GB151-89表3-11(a)I级换热器换热管外径允许的偏差是250.20管板管孔允许的偏差是。3.1.2 换热管的排列方式及管心距如图所示,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形式主要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转角正三角形、转角正方形。本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性质属于易结垢,因此采用转角正方形排列。根据GB151
4、-1989表3-7 规定管心距为S=32mm分程隔板两侧相邻管中心距Sn=44mm。3.1.3 换热管根数根据流体性质选用规格为25mmx2.5mm长L=6m的换热管,换热面积F=78m2则换热管根数 (3-1)考虑到换热过程中有热量的损失和拉杆的布置,实际管数取176根。3.1.4 换热管布管限定圆布管限定圆根据GB151表3-8确定。=6001000,b3,取b=4,取b1=3, b2=bn+1.5=13.5且=6.25bn10, b2=13.5=600-2(3+13.5+4)=559mm3.1.5 管程数和壳程数及形式管程数有18程几种,常用的为1、2或4管程。本回收塔冷却器采用2管程。
5、壳程一般可分为单壳程换热器、分流式换热器和双分流式换热器,本回收塔冷却器采用1壳程。3.1.6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主要有强度胀接、强度焊接和胀焊并用。由于回收塔冷却器壳程介质易爆要求密封性能较高所以采用胀焊并用的连接方法。3.2折流板与支持板设置折流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增加湍动程度,并使壳程流体垂直冲刷管束,以改善传热,增大壳程流体的传热系数,同时减少结垢。根据本回收塔冷却器的工艺条件和流体性质采用单弓形折流板。3.2.1 折流板的材料的选取壳程设计温度80设计压力Pc-0.0781MPa,根据GB150-1998选取Q235-B钢板为折流板材料。3.2.2
6、折流板的布置本回收塔冷却器壳程介质为烃,含有少量液体,则在缺口朝上的折流板最低处开设通液口,结构如图3-2a所示。图3-2单弓形折流板缺口弦高h一般取0.200.45倍的圆筒内直径,h=(0.200.45)Di=(0.200.45)600=120170=150.3.2.3 折流板的间距折流板的最小间距应不小于圆筒内直径的五分之一即0.2Di=0.2600=120mm最大间距l不大于圆筒的内直径即Di=600mm,且满足GB151-1989表3-22折流板的最大无支承跨距的要求即折流板的最大无支承跨距是1900mm。根据经验取折流板数量是8块,间距=450。3.2.4 折流板的厚度折流板厚度与壳
7、体直径、换热管无支承长度有关,根据GB151-1989表3-19折流板的最小厚度是5mm取厚度8mm。3.2.5 折流板管孔根据GB151-1989表3-20(a)查的折流板管孔外直径是25.08管孔直径允许的偏差是。3.2.6 折流板与壳体间隙根据GB151-89表3-21选取折流板名义外直径D=DN-4.5=600-4.5=595.5mm折流板外直径允许偏差是-0.8。3.2.7 支持板浮头式换热器的浮头端必须设置支持板,用来支持换热管管束以防止管束产生过大的挠度发生变形。3.3 拉杆、定距杆、拉杆孔3.3.1 拉杆的结构形式折流板与支持板一般均采用拉杆与定距管等元件与管板固定,其固定形式
8、有如下几种:采用全焊接方式;采用拉杆定距管结构;螺纹与焊接相结合;定距螺栓拉杆图3-3 拉杆的结构形式拉杆的参数表拉杆的直径d拉杆螺纹公称直径dn LaLbb拉杆的数量16162060243.3.2 拉杆直径、数量和尺寸拉杆直径和数量:根据GB15189表3-23和表3-24规定,拉杆直径d16mm,拉杆数量最少为4根取5根。拉杆尺寸:拉杆的链接尺寸按GB151-89图3-30和表3-23确定。 拉杆的长度L按需要确定。具体见零件图。3.3.3 拉杆布置拉杆应尽量均匀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对于大直径的换热器,在布管区内或靠近折流板缺口处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拉杆,任何折流板应不少于3个支承点。3.3.
9、4 拉杆孔拉杆孔深度等于拉杆孔直径,拉杆孔直径按下式确定: =16+1=17mm式中:拉杆直径,mm; 拉杆孔直径,mm。拉杆与管板螺纹连接的拉杆螺纹结构见图见下图 , 螺纹深度按下式确定:式中:螺孔深度,mm; 拉杆螺孔公称直径,mm。图3-4 螺纹连接的拉杆孔3.4 防冲板与导流筒3.4.1 防冲板为了防止壳程物料进口处水蒸气对换热管表面的直接冲刷,引起侵蚀及振动,在流体入口处装置防冲板,以保护换热管。根据GB151-89规定,防冲板在壳体内的位置,应使防冲板周边与壳体内壁所形成的流通面积为壳程进口接管截面积的11.25倍。3.4.2 导流筒导流筒作用是增加换热管的有效换热长度,提高换热效
10、率,在换热器壳程进出料口距管板较远时,流体在管板附近易产生死区,影响传热,为减少流体的停滞区可设置导流筒来实现。一般分为内导流筒和外导流筒:根据换热器流体的流速和性质,需要设置导流筒,具体结构见零件图。3.5 接管3.5.1 接管外伸长度接管外伸长度也叫接管伸出长度,是指接管法兰面到壳体外壁的长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接管外伸长度,mm 接管法兰厚度,mm 接管法兰的螺母厚度,mm 保温层厚度,mm除按上式计算外,接管外伸长度也可按相关标准的数据选择,取为150mm。3.5.2 接管与筒体、管箱壳体的连接(1)结构型式:接管与壳体、管箱壳体(包括封头)连接的形式,可采用插入式焊接结构,一般接管
11、不能凸出与壳体内表面。(2)开孔补强计算:具体过程见强度计算。3.6 管箱3.6.1 管箱结构形式管箱分为A型、B型和C型,由于B型用于单程或多程管箱,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适于高压,清洁介质,且椭圆封头受力情况要比平端盖好的多,缺点是检查管子和清洗管程时必须拆下连接管道和管箱。本换热器由于压力不高,所以采用B型管箱。3.6.2 分程隔板根据GB151-89表3-1规定,PN600时,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材料的隔板厚度不小于8mm,高合金钢材料的隔板厚度不小于6mm,本装置采用Q235-B,厚度取8mm。3.7 管板结构尺寸3.7.1 管板厚度计算 符号说明:在布管区范围内,因设置隔板槽和拉杆
12、结构的需要,而未能被换热管支承的面积,对正方形排列,;隔板槽一侧的排管根数;换热管中心距;隔板槽两侧邻管的中心距;管板布管区面积,;对多管程正方形排列换热器,;管板布管区内开孔后的面积,;;根换热管管壁金属的横截面积,固定端管板垫片压紧力作用中心圆直径,;根据所选的垫片的尺寸,且选择其压紧面型式为GB150表9-1的1a,可知密封面宽度管板布管区当量直径,;换热管外径,设计温度时,管板材料的弹性模量,;设计温度时,换热管材料的弹性模量,;系数,按和查GB151图24;管束模数,; 管束无量纲刚度,Mpa;换热管有效长度(两管板内侧间距),;换热管与管板胀接长度或焊脚高度,;换热管根数;无量纲压
13、力;当量压力组合,;管板设计压力,;壳程设计压力,;管程设计压力,;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拉脱力,;许用拉脱力,查GB151,;系数,;管板计算厚度,;换热管管壁厚度,;管板刚度削弱系数,一般可取值;管板强度削弱系数,一般取;系数;换热管轴向应力,;换热管稳定许用压应力,;设计温度时,管板材料的许用应力,;设计温度时,换热管材料的许用应力;管板名义厚度计算: 查GB150可知, 则 ;式中L应为换热管的有效长度,但由于管板厚度尚未计算出,暂估算管板厚度为40mm进行试算,待管板厚度算出再用有效长度核算,。当中的的计算如下:查GB151-1999可知,则,同时由于前面换热管的材料选为20号钢,故,由于
14、此时不能保证与在任何时候都同时作用,则取;故,故;根据=4.32和查GB151图可知,则管板计算厚度为:根据GB151-89表3-6管板的最小厚度,取管板的名义厚度应不小于下列三部分之和,即式中Cs和Ct分别是指壳程、管程的腐蚀裕量;而h1是指壳程侧管板结构槽深,为0;h2是指管程隔板槽深,为4mm。此时应根据得到的管板名义厚度,重复以上步骤,使得管子有效长度对应于管板厚度。重复以上步骤的管板的名义厚度是3.7.2 换热管的轴向应力 换热管的轴向应力在一般情况下,应按下列三种工况分别计算:壳程设计压力,管程设计压力:明显地,;管程设计压力,壳程设计压力:明显地,;壳程设计压力与管程设计压力同时
15、作用:明显地,。由以上三种情况可知,换热管的轴向应力符合要求。3.7.3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拉脱力式中,其中:换热管最小伸出长度,查GB151-1999可知 ; 最小坡口深度,; 许用拉脱力;明显地,。3.7.4 管板重量计算管板有固定管板以及活动管板,两者的重量计算分别如下所示:a 固定管板重量计算b 活动管板重量计算:3.8 法兰及垫片换热器中的法兰包括管箱法兰,壳体法兰,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浮头法兰以及接管法兰、其中,浮头法兰将在4.5中讨论。垫片则包括了管箱垫片和外头盖垫片。3.9 吊耳根据GB151第五章规定,质量大于30kg的管箱及管板宜设置吊耳。本装置在前、后端管箱上各设置两
16、个吊耳。前端管箱法兰与壳体连接处的管板上设置两个吊耳。4 换热器的强度设计与校核4.1 圆筒壳体和管箱材料的选择由设计工艺条件管程最高工作压力0.45MPa工作温度60,壳程最高工作压力-0.071MPa工作温度80,所以换热器属于常规容器,故在此综合成本、使用条件等的考虑,选择Q345R为壳体与管箱的材料。各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型式是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采用局部无损检测取焊接接头0.85。根据GB6654压力容器用钢板和GB3531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板规定可知对Q345R钢板的厚度负偏差。腐蚀余量。4.2 圆筒壳体厚度计算和强度校核4.2.1 圆筒壳体厚度的计算采用Q345R材料
17、,根据GB15189规定,尺寸DN400mm的圆筒可用钢管制作。本设计中DN=600mm,所以该筒体卷制而成。根据GB1501998,在设计压力-0.071MPa和设计温度60下的许用应力t=189MPa。壳体按外压圆筒设计,假设壳体的名义厚度,则壳体的有效厚度。有圆筒壳体的长度L和外径得:查GB150图6-2得A=0.00015,则 E是壳体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壳体材料的许用外压力P: PPc=-0.0781所以假设名义厚度合理即和有效厚度合理。4.2.2 压力试验校核水压试验温度为常温,对外压圆筒由于是以内压代替外压试验,已经工作时趋于闭合状态的器壁和焊缝中缺陷改以“张开”状态接受
18、检验,因而无需考虑温度修正,其试验压力按下式确定: 水压试验压力 耐压试验压力系数;对于钢和有色金属液压试验=1.25;气压和液压组合试验=1.10; p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或者是压力容器的最大容许工作压力耐压试验时筒体的薄膜应力 耐压试验时圆筒的薄膜应力; 壳体材料的屈服强度;所以,圆筒壳体材料的厚度满足强度要求,即壳体材料的名义厚度mm,有效厚度=6.7mm。4.3 管箱的厚度计算与强度校核管箱由两部分组成:短节与封头;且由于前端管箱与后端管箱的形式不同,故此时将前端管箱和后端管箱的厚度计算分开计算。4.3.1 前端管箱厚度计算与强度校核前端管箱短节受管程压力作用,属于内压圆筒,设计压力Pc
19、=1.1Pm=1.10.45=0.495MPa,端节的厚度等于前端管箱短节的计算厚度; Di前端管箱短节的内径;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名义厚度根据GB151-89表3-2圆筒的最小名义厚度是8mm,取10mm。短节的在水压试验时短节受管程压力作用属于内压容器,试验压力试验时器壁金属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 p管程设计压力;为保证耐压试验时容器材料处于弹性状态,在水压试验时前端管箱短节的薄膜应力所以,前端管箱短节材料的厚度满足强度要求,即壳体材料的名义厚度mm,有效厚度=6.7mm满足要求。前端管箱封头受壳程压力作用属于内压容器,前端管箱为椭圆形管箱,这是因为椭圆形封
20、头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此时选用标准椭圆形封头,故,且同上,则封头计算厚度为:设计厚度;名义厚度(为向上圆整量)根据GB151-89表3-2封头的最小名义厚度是8mm,取10mm。表4-1 DN600标准椭圆形封头参数DN(mm)总深度H(mm)内表面积A()容积(m3) 封头质量()6001750.43740.035334.6前端管箱封头水压试验时,为保证耐压试验时容器材料处于弹性状态,前端管箱封头的最大许用工作压力Pw有下式计算:Pc=0.495MPa所以,封头的名义厚度合格,4.3.2 后端管箱厚度计算与强度校核由于是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因此其后端管箱是浮头管箱,又可称外头盖。外头盖的内直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换热器 零部件 结构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