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doc
《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第一讲:绪论1、 环境地质学产生的社会、科学背景是什么?答:环境地质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及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大,以致各个学科都从自身专业出发,将自己的研究深入到环境领域,而传统的地质科学也在逐渐延伸着自己的研究领域。世界地质工作发展整体上也正由以资源勘查为重点的时代进入到更加强调社
2、会化与环境的时代;地质工作部署的重点正逐渐由山脉和盆地转移到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地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转移到灾害减轻、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水资源与城市发展、公众健康等环境领域上来。因此,环境地质工作,尤其是城市环境地质和矿山环境地质已成为当前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推动地质科学发展的重任。2、 人地关系包括那些内容?答: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人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3、 为什么把系统科学作为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答:因为概念是科学的基石,先进的思维方式是科学
3、发现的先导。因此,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必然具有强烈的科学方法论的色彩,以达到多学科的综合及普适性规律认识的目的。所以,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分析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系统。4、环境地质学重点研究哪些科学问题?答: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背景(自然与社会)、地质学机理、时空分布规律,并从地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探索地质环境问题防范、治理对策,以服务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人居环境改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四个科学问题,即: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第三讲:崩塌1、
4、坚硬块状岩体和软弱碎裂岩体崩塌的各自的特点和形成条件。答: 由厚层坚硬的岩层如灰岩、砂岩、砾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的斜坡体,岩石强度大,裂隙发育,形成高陡边坡; 相对软弱的岩层如页岩、泥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强度较小,裂隙细密,岩石常呈碎块,个体稳定性较差,在稍陡的坡面上甚至偶尔的刮风或因人为踩踏,单个块体就会失稳,而形成泻溜。2、 山区和水库区崩塌致灾的差异。答:1)山崩是在裂隙发育的陡峭斜坡上,失稳的岩土体在重力等作用下,发生的崩落现象。这种崩塌发现在山区以及具有高陡边坡的地形条件下。 2)库岸崩塌主要是水流冲刷、浸润岩土体、掏空水库坡岸作用造成。多发生在河岸或水库边岸带;在海边因海浪
5、对陡立海岸的冲击掏蚀而破坏,也有可能发生崩塌。第四讲:滑坡1、 滑坡和崩塌的相同点和区别?答: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滑移的现象和过程。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崩塌是位于陡崖、陡坡前缘的部分岩土体,突然与母体分离,翻滚跳跃崩坠崖底或塌落在坡脚的过程与现象。相同点:均为斜坡上岩石遭受破坏而失稳,进而向坡脚方向运动的形式。它们的形成条件相似,可以伴生,并可相互包含与转换。区别:滑坡有滑动面,崩塌无滑动面;崩塌速度比滑坡快;崩塌一般发生在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的斜坡上。2、河谷侵蚀卸荷作用下,
6、岸坡应力重分布的特点。答:在平坡段:侧压力较小,稳定性中等。在凹破段:侧压力较大,合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有利稳定。在凸坡段:拉张侧压力,合力与重力方向相反,不利稳定。3、滑坡预测预报的类型和基本理论依据。答:1)空间预测,包括区域性滑坡预测、地段性滑坡预测、场地性滑坡预测。空间预测:主要是通过滑坡条件分析,确定出对滑坡作用有利的因素组合,根据这些有利因素组合来预测区域上某斜坡段将来产生滑坡的可能性,圈定出可能产生滑坡变形的范围。其理论基础工程地质类比法。 2)时间预报,包括滑坡长期预报、滑坡短期预报、滑坡临滑预报。其理论基础岩土体蠕变(流变)理论 3)时空耦合预测预报4、结合实例说明滑坡防治的措
7、施。答:对于正在活动的滑坡,一般的工程布置应避开滑坡,尤其是一些大型滑坡或滑坡群所在地段应是工程避开的地方。当必须进行处理时,首先要查明滑坡发生的原因,了解当前滑坡活动的主要激发因素,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理措施。处理时,原则上应一次根治彻底,不留后患。对于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开展区域性滑坡空间预测工作是减少滑坡灾害的重要前提之一。具体措施:绕避;削方减载;抗滑桩;锚索;格构护坡;挡土墙;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岩土体改良(六字方针:挡、排、削、护、改、绕)。第五讲:泥石流第六讲:地面塌陷1、 水对岩溶塌陷形成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答:岩溶洞隙的发育一般受岩溶地下水排泄基准面的控制,多发育于浅部,向
8、深部逐渐减弱。浅部岩溶洞隙由于地下水活动频繁,交替强烈,一般连通性较好,成为塌陷物质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塌陷坑与开口洞隙存在着密切的垂向对应关系。洞穴愈大,塌陷规模也愈大;洞隙开口愈大,塌陷速度愈快。在岩溶地区,降水入渗对补给封闭岩溶洞穴,快速上升的岩溶水会压缩洞内,形成上挤的压力,导致气爆发生,引发洞顶塌陷。河、湖近岸地带的侧向倒灌作用。2、采矿区防治塌陷的工程措施有哪些?答:(一)采空区地面塌陷危害的预防(1)、矿山开采前应结合开采方式、开采进度,运用采动理论估算不同开采期,地面变形的范围和程度,做出风险评估,必要时修改原有开采方式和流程。(2)、要明确禁采区和限采区,对地表重要建筑物、
9、水库和城镇所在地要结合采深采厚和地质条件分析,拿出危害后果最小的开采方案。(3)、开采过程中要对不同区块的地面变形进行监测预报,及时撤离人员。(4)、矿坑排水设计必须考虑地面塌陷的可能地点、规模,避免单纯追求疏干工期的做法。(5)、改进井巷顶板管理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充填法。在一般情况下,为减少地面变形造成的损失,应留有足够数量的保安矿柱,而且禁止对矿柱的回采。 (二)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治理 (1)、对破坏的土地应进行整理、平复,以防滑坡、崩塌的出现。 (2)、危房改造必须到位,严重损毁的房屋必须拆除。 (3)、对进入充分采动阶段(冒落带发育到地表)的地段,土地整理工作至少应在塌
10、陷后两年进行,由于残余变形将持续很长时间,这些地段短期内一般不宜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对仍处于非充分采动阶段的地段,不宜开展正规的土地整理,以免前功尽弃,或采用钻孔灌注法,填充地下空腔,使之达到稳定状态。 第七讲:地面沉降1、 辨析题:在砂砾质含水层中抽水,不会产生地面沉降现象。答:错误。由于沙砾质含水层本身的孔隙度较小,可供压密的空间小,所以,地面有沉降现象,只是总沉降量较小。(详见课本143-144页)2、论述题:根据砂砾质土与粘性土失水压密机制,试分析典型山前洪积扇各地段(扇顶、中部和扇前缘)地面沉降的特点、危害及其原因?答:砂砾层的压缩量小于等有效应力作用下粘性土的压缩量,粘性土的累积厚度
11、越大,压缩总量越大,在同等开采条件下,粘性土层数越多,沉降速率越大。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分为三个项带: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此地段地面沉降幅度小,地面沉降时间滞后短,延迟效应不明显,地面沉降具有弹性变形特点。扇中相:位于洪积扇中部。组成物质较扇顶为细,主要由砾石、砂和粉沙组成。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砂层中常见交互层理。砂质透镜体或砾石透镜体分布很普遍。此地段同扇顶相。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沙土、亚粘土组成,有时夹有砂质或细砾石透镜体,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地下水往往在该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生地
12、表水滞水和沼泽化等现象。此地段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粘性土的释水压密具有滞后时间长、延迟时间长的特点,以致能产生较大的地面下沉量,地面沉降滞后时间长,延迟效应明显,造成的地面沉降大部分是永久性的。第八讲:海水入侵1、 结合渤海湾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如何在该地区进行海水入侵防治?答: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海平面的相对上升主要包括: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等),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陆地地下水头下降主要包括: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气候干旱。此外还有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地质学 课后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