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doc





《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目录 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目 录 摘要11 乡土文化的概念和特性21.1 乡土文化的概念21.2 乡土文化的特性31.2.1乡土文化地域的差异性31.2.2乡土文化历史的延承性51.2.3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62 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流失 62.1 有形
2、乡土文化62.2 无形乡土文化83 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 83.1传统与现代的“体用结合”93.2 激活乡土文化,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93.3 激发全民参与传承与保护103.3 不再从土地里“刨食”,而要从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中“淘金”103.4 把乡土文化做成地方王牌,形成产业链,带动周边经济发展104 结语10参考文献10图表目录及出处11- 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产业层面的具体表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当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与经济、科技相结合,形成创意,促成产品和服务,乡土文化的味道必将随之迸发。而与此同时,城市化
3、发展对乡村景观造成的破坏也给乡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相关概念;其次,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为背景,以当前广泛进行的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乡土文化所面临的流失形势,讨论了有形乡土文化遗产和无形乡土文化遗产不同的特征以及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分别遇到的严峻问题;最后,从保护和传承两大方面入手,寻找有效途径实现乡土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结合,实现乡土文化的持续性存在,达到繁荣我国农村文化事业、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景观,城市化,保护,传承1 乡土文化的概念和特性1.1 乡土文化的概念 所谓乡土文化是指起源于农业文明社会,
4、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衍生和发展的文化形态。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态里乡土文化由乡村社会环境下的群体历经世代相互传承,形成一个系统、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脉络。它包含了个体和集体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一种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文化积淀,也反映了在一定范围内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依存的生存哲学。图1-1 乡土文化的三个层面 乡土文化包括地方的地域特色、历史遗迹、建筑形式、空间形态、民风民俗等内容。大体上可以从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图1-1)来理解:一是自然环境层面,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乡土文化体现的物质载体。在乡村景观里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要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要素为乡土
5、文化景观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和元素。二是人文景观层面,人文景观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人与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观构成1。具体体现有聚落空间形态、建筑形式、民间艺术、语一言文化等,这些因素对人们观念的形成和对场所的认同产生重要的影响。三是社会形态层面,在乡村环境里社会形态是乡村经济、物质环境、观念形态、和社会活动的总构成,乡村社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景观规划的建设和乡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特征。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们在生活中把更多的追求投放在物质文明的建设上,同时也更加容易忽略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
6、也最终导致了我们城市建设常常带有“西方化”的色彩。中国的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正是由于中国古典园林中所含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保护和发展乡土文化景观,也是避免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景观建设单一化和趋同化的重要途径。1.2 乡土文化的特性1.2.1乡土文化地域的差异性 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秀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民族众多,领土总面积约为1430多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从南到北跨域数个不同的气候带,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乡村的数量就达上百万个。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地方建筑文化、语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文化方面的差异。图1-2 江南水街 单
7、从中国的地域范围上看,南方和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是我国文化最大的差异。例如在交通运输方式上中国古代就有“南船北马”一说,意思是南方人善于驾船,而北方人善于骑马。其主要原因是南方的地理气候使得雨水充沛,湖河交错,水网纵横。素有江南水乡之称的周庄、西塘、乌镇等小镇,在这些小镇里溪、河穿梭其间,建筑沿溪、河相对而建,其间设有小码头,两岸以桥相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街,而乌蓬小船成了当地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犹如“东方威尼斯”(图1-2)。而在我国北方多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势多为平坦的高原或平原,畜牧业较为发达,于是马匹就被人们驯化用来代步之用,以此进行地区问的商贸往来和沟通(图1-3)。我国南北方
8、在语言文化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语言上南方表现出地方方言多而杂的特点,而北方语言就显得较为统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区多为平原,山区环境较少,交通联系较南方便利,有利于区域间人们生活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语言差异性较小;南方由于丘陵山地多,且地形复杂崎岖,尤其在以往的乡村地区交通联系受到很大的阻碍,造成乡村间的交往甚少,因此,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方“土话”。仅在我国福建地区的方言就分,福州话、客家话、闽南话等多种语言,彼此差别极大。这些地域间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同还造成南北方饮食习惯、人的性格和体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区别2。图1-4 南北方园林的差异 南北文化的差异,
9、在我国南方与北方园林景观风格和形式上也有所体现(图1-4)。我国南北方园林景观环境和建筑,都深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地方特征。著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曾在“园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一文中就对南北园林的差异做了分析和比较。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南巢北穴,缘由不同,南北方建筑起源历史的不同;南敞北实,形式不同,南北方的建筑形式的差异;南水北石,要素不同,南北方园林造景要素的不同;南花北柏,植被不同,南北方植物景观特色的不同;南私北皇,社会背景不同,南北方园林风格和形式的差异。前四个主要分析了由于受到南北方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差异,后一个主要从南北方社会因素的不同分析了南北方园
10、林景观的差异。因此,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差异也是我国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园林文化内容的重要原因。1.2.2乡土文化历史的延承性 乡土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延续和继承的过程,今天我们之所以仍然能够在许多乡村地区观看民俗庆典,感受地方礼节,品尝特色美食等等,就是由于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相互传承。 在传统乡村社会里,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是乡土文化得以延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当地人生活来源所依赖的农田、果园、茶园、牧场等促使乡村形成了极具乡土特色的农业景观。另一方面,这些经济模式使得传统的劳作方式、民风民俗等经验和习惯得以保留和发展至今3。同时,乡村的社会环境也是乡土文化延续的影响因素。费孝通曾在乡土中
11、国中描述乡土社会在其地方性的限制下形成了一个“熟悉”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同一个乡村环境里生活的大多数人都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共同的文化意识,以家族和血缘为纽带,是一个团结的群体,因此保证了乡土文化的统一性,并不断沿着时间向前推进。图1-5 传统园林的现代表达 乡土文化的延承性也使得我国传统的园林文化不断发展至今,中国人传统的自然观、处世观仍然根深地固地影响着当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毫无疑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乡土文化为中国园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和源泉,乡村地区的农业景观、自然风貌、民风习俗等,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造就了许多中国传统园林的优秀
12、典范,这个是不可否认的。而中国传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对自然的模仿、对自然山水意境的追求以及造园的选址、建筑的布局等等设计理念,作为一种文化的根源在今天的景观设计作品中仍然有所表现,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表达(图1-5)。1.2.3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任何文明的发展从来就不可能是固步自封的,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常常受到其它文化的影响。如今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的乡土文化不可避免要面对其它地区和国家文化的冲击。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始终坚守过去的、本土的东西不求变化,这是一种过于保守的态度和想法,会对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是,
13、要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持它顽强的生命力。 城市化不断的发展,虽然有其不利的一面,但对乡土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我们既要避免城市化带来的“模式化”,又要吸取城市化中的新艺术和新技术,结合到乡村景观环境中去创造新的乡土景观。2 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流失 中国是拥有长达七千年农业文明的古国,乡村是哺育农业文明的摇篮,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在反映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也是国家乃至世界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新农村大举建设的过程中,乡土文化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破坏。 1999 年,ICO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城市化 进程 乡土 文化 保护 传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