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的现代概念与外科治疗进展(一)..doc
《痔的现代概念与外科治疗进展(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痔的现代概念与外科治疗进展(一)..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痔的现代概念与外科治疗进展(一).痔的现代概念与外科治疗进展(一).痔的现代概念与外科治疗进展(一)【关键词】 痔 现代概念 外科 治疗进展1 痔的现代概念肛垫下移学说长期以来,有关痔的“学说”,层出不穷:什么是痔,概念混乱,因而痔的分类标准和治疗方法也相当繁杂。自20世纪70年代起,痔本质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1975年Thomson1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
2、解剖结构。”并强调:“痔不是病,不应当切除,除非它有确切的手术指征。”1977年英国痔的专题讨论会、1979年美、英、澳三国肛肠外科医师协会举办的联合学术会议以及1984年在科伦堡举行的第9届德国结肠直肠外科学术会议上,与会代表根据痔的新概念,对痔的分类标准及治疗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1980年6月在美国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痔外科专题讨论会,争论得更加激烈。在这次会议结束时,大会主席Marino教授2作了简短总结,提出:(1)不要治疗没有肛门体征的症状;(2)不要治疗没有症状的肛门体征。”这一名言,目前已被肛肠学界所共认。Thomon提出的关于痔的新概念奠定了痔的现代概念的理论基础
3、。他认为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的肉赘或肛垫,是人人皆有的正常结构。痔不同于痔病,肛垫病理性肥厚即是痔病。他的论断受到AlexanderWilliams(1982)3,Bernstein(1983)4以及Melzier(1984)5等一些著名学者的支持。人类肛管内齿状线上方有一宽约1.52.0cm的环状组织带,人们通常称为痔区(heamorrhoided zone),为一高度特化的血管性衬垫(简称肛垫),有3个垫状组织于右前、右后及左侧位排列。肛垫是痔的代名词,两者既是解剖学名词,又是外科学术语,但肛垫不是解剖学的法定术语,英文字是“cushions”或”pades”指“护垫”“缓冲器”之意,形象而
4、又恰当地描绘了痔块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从发生学上看痔是肛直肠套叠发育而成,是人体解剖的正常结构,确切的讲肛垫或痔组织是肛管黏膜或痔组织及齿线上区黏膜局部增厚所致。肛垫酷似海绵体组织,它不但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可以通过其中血流量的多少。动态地调整其弹性,有助于肛门自制。痔的主要结构成分是黏膜上皮、血管及纤维一肌性组织。肛垫上皮具有一定的免疫及内分泌功能,有精细的辨别觉,有多种化学性和机械性受体,可以引发保护性肛门反射,对维持正常排便活动有极其重要意义。1994年Loder等6进一步提出内痔发生的肛垫下移学说,即其发生是由于固定肛垫的悬韧带Treitz肌和Park韧带发生损伤或断裂,导致肛垫的
5、脱垂和下移引起。痔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其症状,没有症状的痔无需治疗,相反,有症状的痔即使很小也应治疗。这一概念已获得肛肠界广泛的赞同与支持。1983年在德国科伦堡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痔科专题研讨会上获得一致认可。国内外新近出版的肛肠病专着也采纳这一概念7。基于上述理论又结合我国的特点,更好地规范痔的诊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2000年4月于成都制定了痔诊治暂行标准,即:(1)痔的定义: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2)痔的分类:内痔、外痔及混合痔。(3)痔的临床表现及内痔的分度:内痔的分度及临床表现。度:便时带血,无内痔脱出,便后可自行停止。度:便时带血,内
6、痔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度:便时带血,内痔脱出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内痔也脱出,需用手回纳。IV度:内痔脱出,不能回纳,可伴绞窄嵌顿。外痔的临床表现: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可伴发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混合痔的临床表现: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2 痔的外科治疗进展根据现代痔的概念,痔的治疗原则是治疗痔的症状而不是根治痔本身,因此“见痔就治”,很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需要加以纠正。现代观点认为,痔无症状时不需要治疗,只有合并脱垂、出血、嵌顿和血栓时才需要治疗。对有症状的痔治疗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不是根治有病理改变的肛垫。由于肛垫在控便过程中发挥作用,因而从保持肛垫和肛管黏膜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应
7、该加强保守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在手术方法上以过去的尽可能彻底地在解剖学上将痔切除,改为通过手术将脱垂的肛垫复位,并在手术的过程中尽可能保留肛垫的结构,以达到术后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地影响精细控便能力的目的812。在手术方式的漫长演变过程中,一些方法被继承和沿用下来,而另一些方法被逐渐摒弃,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外剥内扎术、痔环切术以及新近在国内外相继开展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术)。2.1 外剥内扎术该术分为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开放式手术最早由Miles在1919年提出,1937年英国圣马克医院的Milli gan和Mor gan13对该手术方式进
8、行了改良,目前一般称为Milli ganMor gan手术或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手术要点是在痔下极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做尖端向外的“V”字切口,沿内括约肌表面向上剥离到痔核的根部,局部缝合结扎,切除痔核组织。其优点是手术简单、对于单发或相互之间相对独立的内痔根治效果好。缺点是一次最多只能切除3个痔核,在切除的3个母痔创面之间需要保留一定的黏膜桥,否则术后容易引起肛门狭窄,术后复发率可达10%左右。另外,术后常伴有肛门部明显水肿,疼痛明显并且时间长,创面愈合慢,一般需要34周的时间,如果切除的组织过多术后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肛门失禁或肛管狭窄。为了减轻术后肛门部疼痛,近年来许多学者
9、尝试了许多新的方法,例如痔切除的同时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除,用电刀或激光刀替代剪刀或普通手术刀切开皮肤等。闭合式外剥内扎术由Fer guson和Heaton于1959年首次报道,旨在克服开放式痔切除术的缺点,达到以下3个目的:在不牺牲黏膜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切除痔血管组织。通过对创面的一期缝合减少术后创面的渗出,缩短愈合时间。避免开放式痔切除术后创面瘢痕收缩引起的肛门狭窄。手术方式与开放式基本相同,但在切除痔核后间断缝合手术创面,或仅在切口的下方保留部分开放以利于引流。与开放式手术相比,术后肛门部疼痛减轻,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但须比较好的术前肠道准备、手术无菌操作以及术后处理等。由于肛门部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概念 外科 治疗 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