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内容摘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职业倦怠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严重影响。本文首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对一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自身职业、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表现 原因 对策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专门用以说明工作者工作状态的概念。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
2、,在中小学教师中也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意而为之时,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持续存在就会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 吴良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03期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从刚参加工作的一些年轻教师到教几十年的老教师,甚至一些校长,都感受到了极大的职业压力;还带有失去耐心、爱心、兴趣、甚至待人冷漠等不适应的反应。心理学上把这些在职业环境中由于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称之为职业倦怠。然而职业倦怠对中小
3、学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对学生发展有消极影响。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感叹:“职业枯竭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 许燕,余桦,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 中国教师2003年03期从这方面来讲,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不仅是我国目前“科教兴国”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广大中小学教师安教乐教,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迫切要求。因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1在认识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
4、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认为工作无意义,无价值,只有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地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时常将教学中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2在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觉得教学生没有成就感,于是开始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3在
5、情绪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内疚、自责,易激怒,如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等。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不是对工作中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笔者将从中小学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自身职业方面 中小学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必然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况之中,从而极易导
6、致中小学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首先,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许多教师对自身要求过于严格,常把“完美”当作自己职业生活的目标,但现实和自己的愿望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样就导致他们常常在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己的正常要求来满足职业需要。其结果就是:对自身要求越高,其自身的压力也就越大。持久的压力必然会导致倦怠的产生。其次,中小学教师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主要包括:学习的指导者,道德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等等。教师多种角色的承担导致了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从而导致了角色的过度超载。无论从
7、角色职责,还是从社会文化的继承而言,教师一直是社会提倡的价值模范,且被作为一种价值传播的工具。但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的价值观念在不断改变,人的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许多教师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于是就产生了角色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而这些冲突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这种多重角色的承担,使教师感到心力交瘁,从而放弃教师这一角色。最后,有些教师工作效率不高,高效率工作的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常设计高层次的目标,对教学活动投入。而低效率工作的教师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在工作中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常常设想失败带来的后果,新一轮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以及新的课程标准的出现,
8、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达标,综合素质却普遍较底。以低素质去应付现代化的教育,就难以解决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产生焦虑感和挫折感,失去工作信心,诱发倦怠。(二)社会因素从过去到现在,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中小学教师不但承担着传递人类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人类文明成果的重任,而且承担着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预备人才的重任,因此,其所承受的社会期望也就较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进一步得到强化,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就相应地不断提高。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也由此产生了心理及精神负担。其次,人
9、们认为:最穷的是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低收入,地位低,也被认为仅仅是“教书匠”。 与社会赋予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特别是随着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正式启动,只要符合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条件的就可以申请当教师,从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一部分教师处于焦虑和危机之中,没有归宿感,没有荣誉感,只是被动机械工作。最后,教师也承受着较大的社会舆论,一些媒体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往往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成绩差就指责教师,有的甚至上访、上诉。教师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嘲讽的对象。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面对着尴尬的局面,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10、(三)学校因素现有的学校教育模式和教师评价标准,使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现有的学校教育模式中,教师从事的不是知识的创造而是知识模块的复制和迁移,这种简单的重复操作把教师逐渐逼成了一个机械的脑力操作者,长期如此的结果是教师对职业的厌倦和下意识的拒绝。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缺乏人文精神,不仅伤害学生也伤害教师,在大多数中小学中,教师就是会走路、说话、思维的工作机器,很多教师7点之前到校,晚7点后才回家。而评价一位教师好坏,就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考试成绩,没有考试成绩对教师来说一切劳动都是无效的。在目前,升学率的高低已成为我国各级中小学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绩效标准,好像教师的天职是提高升学率,而把学生教好
11、的标准也是你的升学率。对于教师来说,评先进、发奖金、人事调动以及是否保得住“饭碗”都要靠升学率来保证。学校给教师施加行政压力,指定升学目标,在这种压力下,教师无可选择而又无可奈何地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时间处于身心疲劳状态,而又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长期如此必然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倦怠。现在的中小学中,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教师除了课堂授课以外,还
12、要备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个别辅导,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等等,班主任还要做班级管理工作,每天考查学生的作息情况,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的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怎能不产生职业倦怠?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情况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学生的品行及学习情况是评估教师的重要标准,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易为教师所掌握,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抵消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教育成果。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差,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这都是教师每日面对并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一切往往使教师产生厌倦感和压力感,从而导致职业的倦怠。在学校里,中
13、小学教师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引发自卑、怯懦等不良心态。据调查发现,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教师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同一所学校的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行为少得可怜,教师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有人认为,教师职业实际是一项“孤独的职业”。人际交往的贫乏,使教师感到无聊压抑,厌倦工作。三、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且不同的因素对倦怠三个维度具有不同影响力。因此,缓解倦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中小学教师 职业 倦怠 现状 对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